首页> 年度报告>咸阳市> 咸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咸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发布时间: 2022-03-25 10:10
单位名称 咸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宗旨和业务范围 研究解决林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促进林业发展。林业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示范与推广;林业生产实践中的难关攻克与研究;苗木、树种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繁育与推广;林业建设项目勘查与设计及技术承包;林业项目建设监理;林业技术咨询与科普宣传;林业专业技术培训;承担城市园林科研工作。
住所 咸阳市中华路4号
法定代表人 李亚鹏
开办资金 428.6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林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95.2万元 428.63万元
网上名称 咸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公益 从业人数  4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发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情况(一)合作研究林业科研项目。为发挥林业科研技术职能,推动咸阳林业高质量发展,经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沟通,确定用2年时间共同研究“陕西关中地区强碳汇能力典型地被群落营建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目前,已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签订科研项目合作协议,开展了部分调查研究并形成了阶段性研究成果。(二)试验基地生产管理。一是春季对少量枯死的苗木进行了补植,目前所有圃地基本实现苗木全覆盖。二是继续坚持每周一查一安排,生产季节周五检查生产,周一召开会议安排工作任务,切实做好试验基地苗木的除草、修枝、浇水等抚育管护工作。三是做好病虫防治工作,全年喷洒防虫杀菌农药4次。针对樱花苗木成片生理性枯死,邀请相关专家现场诊断,并采取适当水肥管理措施予以防治。(三)驻村联户帮扶。按照市局安排,我所选派3名责任心强、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党员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负责长武县洪家镇司家河村的驻村帮扶工作。驻村以来,工作队坚持吃住在村,摸清村情民意,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回头看会议精神,重点围绕饮水安全、住房安全、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医疗、兜底保障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等问题,认真梳理分析,及时将身患残疾、居住条件较差的3户4人及时安置到村幸福院,一并解决其居住和用水用电等问题。今秋连续降雨造成部分住户房屋受损,与村两委班子及时将8人集中安置在村小学,3人安置在村原卫生室,并及时送去日常生活用品。在入户走访、摸排了解的基础上,对全村一般户、脱贫户实行动态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全部排查整改并建立台账。二是建成村级主导产业。根据司家河村实际情况,将200亩花椒产业园调整为“双膜中棚”蔬菜种植,已在司家河村3组流转土地14亩,建成10座双膜中棚,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产业;以林羽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示范,带动69户群众发展肉鸡养殖等小种小养产业,兑付补助资金41.87万元。三是积极开展驻村帮扶。积极发挥驻村优势,向亲朋好友推销土蜂蜜100瓶,消费1万余元。针对今秋连续阴雨天气造成秋播秋收难的问题,及时向市林业局主要领导汇报,由局长赵强社带领局系统36人到村开展助农抢收工作,共抢收玉米12亩,采摘苹果7000斤。四是开展技术培训。全年举办花椒经济林栽培、肉鸡养殖技术培训班3期,培训村民5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600余份,推广经济林作务和肉鸡养殖等实用技术,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四)开展营商环境走访。按照市林业局开展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双包一解”大走访活动安排,我所具体联系包抓位于乾县的咸阳海龙密封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和年产12000头生猪养殖场扩建项目。从6月份开始,及时草拟市局的走访活动工作方案,积极和市、县营商办联系,每月至少一次赴包抓企业和项目。通过现场察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实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项目建设情况、面临困难问题,并听取企业对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及时培训企业和项目负责人利用“咸阳营商”微信平台,反映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对正常生产经营、运行情况良好的咸阳海龙密封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详细了解其产品的种类、用途,和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就招引研发人才、扩大生产规模、拓宽营销渠道等方面情况共同探讨交流,对其申请工业用地新建厂区问题协调县政府加快推进;对已完成扩建的姜村镇年产12000头生猪养殖场项目,就进出养殖场道路未硬化、影响出行的问题,及时将有关情况反映镇政府并上传大走访平台,争取予以解决。同时,按照市营商办要求,及时报送市局走访动态和问题台账,在咸阳林业网、市营商办微信公众号刊发走访动态2篇。(五)其他工作。一是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按照局党组要求做好了学习教育、检视问题、整改提高工作;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市局组织的为“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汇演,活动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效果。二是积极参与“创森”国家综合评定、全国政协关注森林活动等中心工作,按要求配合完成了资料收集、会务筹办、后勤保障等工作;选派1名所领导参加了省委组织的2轮巡视工作;选派1名高级工程师参加了省林业局组织的封山禁牧交叉检查。三是做好“创文”复查志愿活动和疫情防控。组织全所干部职工在包抓路段开展文明劝导、清捡垃圾、单车规范停放等活动,对单位院内卫生死角、绿化带以及公共区域进行了集中清理和整治。积极做好疫情防控,组织党员干部“双报到”,积极参加单位和社区联防联控工作,在疫情最严峻时刻选派1名党员参与西安火车站的疫情防控工作。二、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一)社会效益1、林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合作实施“陕西关中地区强碳汇能力典型地被群落营建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通过查阅文献、市场调查和实地调研,确定关中地区典型人工地被和自生地被的种类,观测记录生物多样性、滞尘能力、固碳能力、土壤物理性质四方面指标,探究能够改善城乡环境、美化城乡景观、受到居民喜爱、养护成本较低的地被植物类型,为城乡绿地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同时,组织技术骨干在试验基地开展红栌、美国红枫、连翘、巴山石榴、红叶李、紫薇的扦插育苗,石楠、大叶女贞播种育苗,白皮松设施育苗等,推广园林绿化苗木繁育适用技术。2、驻村联户帮扶。我所选派人员组成驻村工作队,通过一年来的驻村工作,确保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认真落实健康、教育、就业、易地搬迁、兜底保障等各项政策,防返贫工作扎实有效;引导群众发展肉鸡养殖、花椒栽植、蔬菜种植等产业,促进帮扶村经济发展;推广实用技术,举办经济林栽培、肉鸡养殖技术培训,提高该村富民增收产业的发展水平。3、优化营商环境大走访:深入包抓的市级重点企业和项目,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情况,利用“大平台”开展调研走访,提升服务效能,积极主动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难题,收集存在问题并合理处置,增强了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4、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充分发挥技术职能,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组织人员多次深入造林绿化现场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收集绿化相关资料,为推进造林绿化、争取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做好基础工作。(二)经济效益2021年,通过驻村联户帮扶,市林科所引导长武县司家河村69户群众发展肉鸡养殖,增加收入70余万元,兑付补助资金41.87万元;建成10座双膜中棚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2022年预计收入11万元。三、存在问题一是林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成果少,由于对上没有业务对口单位,加之整体业务水平不高,影响了林业科技项目的争取和实施。二是日常培训教育不够,干部职工学习的自觉性和工作的主动性不够,林业科研和试验基地生产管理缺乏创新。四、整改措施一是争取实施林业科研和技术推广项目。充分发挥所里有技术人员、有试验基地的有利条件,积极向省林科院、林技站等上级业务单位汇报,争取科技项目并做好实施。二是抓好干部队伍尤其是年轻干部的培养。以现有干部参与生态脱贫、森林防火、绿色创建等工作为依托,继续选派年轻干部参与全市林业中心工作,锻炼干部队伍,储备专业人才。三要加强日常业务学习和技术培训。通过举办专业培训班、专题讲座等方式,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五、2021年工作设想一是实施林业科研和技术推广项目。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共同推进“陕西关中地区强碳汇能力典型地被群落营建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的实施,开展调查研究,成果科研成果。同时充分发挥所里有技术人员、有试验基地的有利条件,积极向省林科院、林技站等上级业务单位汇报,争取科技项目并做好实施。二是继续做好试验基地的管理。健全生产绩效检查制度,强化生产职工日常管理,切实做好苗木的除草、修枝、浇水等抚育管护工作,同时加强圃地病虫害的防治。三是配合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完善试验基地的水、电等基础设施,加强环境整治,盘活闲置资产,配合市局招商引资项目的引进和落地实施。四是完成市局安排的其他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