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西安市>
西安市救助管理站
西安市救助管理站
发布时间:
2022-03-25 09:30
单位名称
西安市救助管理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提供救助服务。为救助对象提供生活保障。救助对象食宿保障、医疗救治、返乡护送
住所
西安市长安区长兴路94号
法定代表人
李安俊
开办资金
3738.1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011.27万元
3460.41万元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8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有序开展各项工作,没有违法违规情况。因法人变更,依规进行《法人证书》变更登记。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我们严格按照《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活动:一、加强理论学习,提供专业化服务。我站高度重视业务学习,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反复学习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领悟文件的精神,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把政策文件精神贯穿流浪乞讨人员的接受、管理、安置返乡等全过程,全面提升人员的服务水平,服务能力。这一年内多次邀请救助行业翘楚、业务标杆前往我站为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提升人员专业素养,专业水平,践行“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服务理念,同时还鼓励站内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学习,参加局系统组织的社会工作师等多样化培训,鼓励工作人员考取相关资格证书。二、加强安全管理建设,改善服务环境。近年来消防安全备受关注,为了消除消防安全隐患,我站周密构思,切实将流浪乞讨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制定西安市救助管理站消防改造实施方案,推进消防升级改造,为站内受助对象及工作人员提供安全舒适的设施环境。同时为常态化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的疫情防控救助工作,我站高度重视,定期组织受助对象及工作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工作,督促人员按时接种疫苗,定时定点无死角的开展消杀工作,测温工作,严格遵循民政部关于《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做好入站人员的轨迹追询,确保站内外人员的安全。三、加强标准化管理,提供精细化服务。规范接受、管理、安置返乡流程。在接收入站时,发现有身体及精神疾病的受助对象,及时协调定点医院,开展救治工作。在管区滞留期间,照顾好饮食居住的同时,也关注到受助对象的心理健康,不定时进行交流疏导。关注受助对象的个性化需求,按照一人一档,建立受助对象的个人信息档案,方便后期受助对象的寻访安置工作顺利开展。针对站内滞留的未成年儿童,也是根据未成年的成长特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受助对象在我站得到专业、精准的服务。四、创新服务理念,多渠道拓展业务活动。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受助对象的服务需求也趋向多元化、多样化,为了契合满足受助对象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我站也不断更新思维,与时俱进,开拓新思想新理念。做好日常相关工作、“夏季送清凉”、“冬季送温暖”等工作之余,加强与公安及城管部门的合作,通力做好西安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积极与兄弟城市单位进行业务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还构建“站企”合作模式,2021年11月25日下午,头条寻人陕西站成立,揭牌仪式在西安市举行。我站利用互联网的海量用户、传播快、信息量广等优势,低成本,高效率的开展寻亲活动,助力流浪乞讨人员顺利返乡。五、取得的成效截至2021年底,全年共救助2826人(次),协助返乡1914人(次),联系亲属接领374人(次),护送返乡316人(次)。接听热线电话14342次,出动街头巡查救助组426次,接回站内救助102人。全面提升救助服务水平,促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高质量发展,帮助流浪人员顺利返乡,成功寻亲,回归家庭,获得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极大的提升了西安市文明城市的形象,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六、目前存在的问题这一年我站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工作专业化程度不高,创新性缺乏,服务模式单一,效率滞后,服务质量不够高,社会大众不理解,投诉率不减等问题。七、下一步的打算一是持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针对工作专业化程度不高、投诉率较高的问题,我们应举一反三进行查找问题,举办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在批评中改进,在改进中成长。以“提升学习水平,争当业务能手”等活动为契机,举办员工职业技能大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多形式的激发员工的职业意识,提升专业素养,让员工在学习中成长,在工作中成长。定期组织培训,邀请行业精英前来现身讲坛,通过事例示范等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言语话术,服务态度,管理能力等。二是灵活多变创新思维,探索多样化的服务模式。现阶段我们的工作内容还是以传统单一的服务模式为主,下一步我们要加强互联网使用,利用“金民工程”及流浪乞讨人员的数据管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录入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在保证流浪人员数据隐私的基础上,打通数据壁垒,进行数据共享,提高救助的时效性。建立多部门的联合机制,与城管、公安及一些社会企业进行联通,突破固有矛盾,将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寻亲等服务贯穿始终,按照“应救尽救”的原则,确保每个有需要的求助人员得到应有的救助。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会认可度。现阶段仍然有许多群众,对救助管理站的工作职能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我站的工作存在误解。对此我们要大力进行宣传,通过大型的公益宣传活动、微信公众号、美篇、发放宣传册、拍摄宣传视频等多样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形式广泛进行宣传,让群众了解到救助站的具体工作内容,在避免因误解产生挤占社会资源,浪费救助资源,耽误救助服务正常开展的同时,提升社会影响力,社会认可度。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