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合阳县果业发展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为果业发展提供技术与质量管理服务。业务范围:果业技术开发、果品质量管理、果业资源调查、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服务。 | |
住所 | 合阳县城东新街32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龙 | |
开办资金 | 470.24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合阳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40万元 | 145.9万元 | |
网上名称 | 合阳县果业发展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2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强势推广新品种,稳定水果总产量。今春我县通过在甘井、金峪、城关、同家庄等苹果产区进行新品种建园和老园改造方式发展瑞阳、瑞雪、巴克艾、阿珍富士苹果新品种1400亩,在新池、路井、坊镇等葡萄主产区通过老园更新和嫁接方式发展红提、阳光玫瑰、克伦生等葡萄面积1800亩,全县完成果园更新面积0.32万亩。同时,对照今年水果总产量指标任务,果业中心派技术人员进村入园开展果园生产技术培训,手把手指导果农做好果树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尤其是在多次低温冻害、大风、冰雹、秋淋天气期间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预报,并组织果农提早做好防护,降低危害。今年,我县果树、果实长势良好,全县水果总产量62万吨。(二)创建市级示范县,实施“一镇一村”。充分发挥苹果、葡萄发展资源优势,在全县开展了以“品质革命”为引领,实施改品种、提品质、打品牌,延长产业链、强化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调优结构、提高单产、提质增效、强化技术培训,全县新优技术应用率达70%以上。目前开展县级果园提质增效、果业高质量发展技术培训180余场次,培训果农1.6万人次,指导果园面积10万余亩。实施产业振兴“一镇一村”果业示范工程,围绕苹果产业发展,打造甘井镇为果业产业强镇、特色小镇,以苹果产业为带动,促进镇域内苹果种植企业、合作社、农资、农机、劳务、交易市场、销售、贮藏企业等组织健康发展,年产业社会效益达10亿元以上。围绕葡萄产业发展,创建新池镇南沟社区葡萄产业示范村,目前,通过严格指导发展,创新发展模式,探索政策保障、发展机制,示范引领全县各镇、村果业高质量发展。(三)创建有机质提升、高质高效示范园。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善果品质量为目标,创建农垦添缘葡萄园区有机质提升示范园区,持续做好自制堆肥,腐熟发酵使用,通过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果园覆草等土壤管理方式,年内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0.1个百分点。按照集中连片化程度高,果树品种和栽培模式基本统一,有完善的病虫害防治、自然防御、生产道路等基础设施,生产管理机械化程度高等标准,创建苹果高质高效示范园金峪海沣苹果园区、甘井誉秦农业苹果园区2个,创建红提高质高效示范园南沟富源葡萄园区、太枣绿太葡萄园区2个,围绕提升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确定专人对示范园区进行包抓指导。目前,通过以病虫害绿色防控、节水灌溉、精准施肥、设施栽培等先进技术应用为重点,示范引领全县果园逐步提高果实品质。(四)积极宣传推介,组织销售活动。突出地域特色,强化“合阳红提”品牌宣传推介,促进区域公用品牌再提升。5月11日,在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对我县“合阳红提”品牌开展宣传,达成购销意向3万余吨;9月22日举办了合阳县第六届葡萄节活动,开展了红提采购对接活动,签订购销意向合同5万余吨;10月22日—26日参加第二十八届杨凌农高会,现场展示合阳红提、阳光玫瑰、甜蜜蓝宝石葡萄品种,广泛宣传推介“合阳红提”区域品牌,达成购销意向3万余吨。(五)强化示范引领,实施项目带动。今年实施果业高质量发展项目两个,《太枣红提园区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富源葡萄产业高质高效示范创建项目》投入财政支持100万元,项目通过支持增施有机肥、安装滴灌设施、诱虫灯,搭建葡萄冷棚设施、配套水肥一体化设备等方式提升园区高质高效生产水平,园区亩均产值1.8万元以上,有力带动县域葡萄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发展步伐。(六)强势培育联合体。按照加快提升果业水平,促进三产融合的要求,培育合阳聚鑫农业专业联合社果业联合体,合阳聚鑫农业专业联合社由金峪镇沟北村合作社、城关街道办郭村社区合作社、新池镇南沟社区合作社、皇甫庄社区合作社联合组成,种植苹果、葡萄、樱桃、桃等水果面积5037亩,总产值超千万元,实施脱贫益贫、消费扶贫举措,创建品牌、注册商标、重视质量、园区实行“三统一”(统一种植规范、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水肥配置),技术指导规范,提供销售服务,成为合阳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打通客商与群众、客商与服务“最后一公里”的专业“农字号”品牌。二、取得的社会效益:新建生态示范园30个,面积0.5万亩,果业总产量达63万吨,果业总产值33亿元,较去年增长0.04%,合阳红提葡萄品牌价值6.98亿元。三、目前制约我县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整改措施。存在问题:(一)果园缺水。制约合阳果业优质高效生产主要因素一个是水、另一个是肥。我县54万亩果园近一半的面积缺少灌溉条件,果园基础设施投入有限,生产条件落后,水制约着果业稳产丰产。(二)结构不合理。果园新建园矮化栽培和设施栽培少,应用现代物资装备还不到位,致使标准化管理示范园面积小,与现代果业发展矮砧集约立架式、省力化栽培模式不适应。(三)基础薄弱。我县果区大多早春干旱,花期晚霜冻害时有发生,夏季雷雨冰雹天气较多。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繁,危害严重,对果品生产影响较大,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四)群众科技管理水平较低。主要是在病虫防治、修剪、施肥、浇水等标准和技术执行及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当,一些果园产量较低,质量较差,效率不高,真正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管理的农民缺乏。整改措施:(一)加快果业技术集成创新,促进区域产业升级。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交流,形成院县合作模式,建立服务于果业产业的技术体系,以培育农民科技示范户为主的技术推广体系,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全面提升产业科技含量。体系以院校—县—镇—村—组五级人员组成,有完整的管理制度,具体到人,分工合作,取得成效。(二)加快科技创新与生产实际的联系,突破生产难题。组建修剪、施肥、喷药等专业技术服务队伍,配备必要的农机具等设备,组织果农开展商品化生产,统一协调喷药、施肥等生产环节。建设和投资的重点是专业管理人员和会员培训及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推广补贴等。(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技术辐射能力。在院校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产业示范和技术推广服务的作用,调动技术人员、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示范推广的积极性、创造性,建立以现代果业为核心的苹果转型升级、矮砧密植栽培、优果基地建设、旱作果业生产和设施葡萄栽培、品种选优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新理念,提高技术辐射能力。(四)加快现代果业技术能人培训,促进生产方式转变。依托国家苹果、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院县合作,常年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来合培训,组建以县果业技术员和果业生产土专家为成员的技术服务团,在新品种引进、病虫害防治方面为全县贫困户在果业发展中提供最权威的技术支撑,年培训果农2万人次,切实提升果农的现代务果新理念。(五)加快果业认证步伐,提升果业品牌附加。我县已经取得了“合阳红提葡萄”、“洽川苹果”公用品牌,为了统一品牌,进一步提升合阳果品的知名度,扩大市场影响力,拓展销售途径,占据果品高端市场,增加果品产后附加值,在国内外召开果品市场推介会,打造合阳果品的品牌效应,逐步扩大合阳果品在市场的占有率。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抓老园改新品种。在合皇路环线苹果主产区,推广自根砧立架栽培模式,引进新品种瑞阳、瑞雪、瑞香红、秦脆、福布瑞斯等新品种;在合洽路、合马路、108国道优质红提葡萄发展区,发展阳光玫瑰、新郁、蓝宝石、克伦生等新品种,推广新建园以设施冷棚栽培模式为主。全县发展新品种果园3000亩,建设3个百亩以上果业新品种示范园。(二)抓示范园建设。开展果园有机质提升和高质高效果园创建行动,通过以病虫害绿色防控、节水灌溉、精准施肥、设施栽培等先进技术推广为重点,示范引领全县果园逐步提高果实品质。引导和支持新池、路井、坊镇等葡萄主产区创建红提有机质提升示范园和红提高质高效示范园,甘井、金峪、城关、同家庄等苹果产区创建苹果高质高效示范园。(三)抓设施果业发展。提高果业生产设施化程度,一是做好葡萄设施冷棚建设,有效提升葡萄品质;二是引导苹果新建园以立架栽培为发展重点,提升经济效益;三是加大果园防雹网建设,提高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四)抓技术培训。开展果业技术人员下镇街、进果园、送技术活动,重点在苹果矮砧栽培、腐烂病防治、旱作果园生产、红提葡萄设施栽培、果园防灾减灾和物候期技术管理等方面开展培训指导,提高果农实践操作能力,年培训果农1.5万人次以上。(五)抓品牌建设。一是加大对“合阳红提”“合阳苹果”区域品牌的宣传推介,按照省市果业局的统一安排,积极开展对外宣传推介,参加省内外果品展销会2—3次;二是9月份举办第七届红提葡萄节活动;三是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果品企业、合作社加大电子商务销售网络,在重点城市建立形象店,提升品牌影响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