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镇安县融媒体中心(镇安县广播电视台)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整合县级媒体资源,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提高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开展“媒体+政务”、“媒体+党建”、“媒体+服务”等多样化综合业务;面向用户(群众)提供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社交传播、教育培训等服务。 | |
住所 |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永乐街道办涝巷街34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杜云山 | |
开办资金 | 75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镇安县委宣传部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20.92万元 | 155.4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4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涉及变更的事项有:单位名称、经费来源、住所变更、宗旨和业务范围。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县委宣传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执行本单位章程及规章制度情况。严格按照《章程》规定,建立了相关的会议制度、议事决策规则,召开决策会5次,研究单位重大事项。进一步完善了单位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规范单位正常运行,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业务活动,无违法违纪情况发生。二、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以下几项业务活动。(一)发挥喉舌功能,全力服务镇安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重点,融合创新报道方式,充分发挥主阵地、主力军作用,做精《镇安新闻》《镇安快讯》《镇安头条》等新闻栏目,做活《新闻视线》《靓镇安》《新视听》等专题栏目,做好《阳光政务》《便民服务》《生活圈》等服务栏目,为打造“一厅四地”、建设生态康养文明幸福镇安广泛凝聚力量。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特色优势,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建党100周年”,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以融媒体多样化表达方式,在主旋律突出、正能量强劲的总要求下,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和庆祝建党100周年,先后推“党史学习教育进行时”、“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我为群众办实事”“百年党史红色镇安”(“党史故事”)和“晒家风传家训”等节目,用宣传的力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庆祝建党百年等各项工作,精准传递主旋律。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密集性报道,在“统筹”上下功夫、在“精准”上做文章,做活《重大项目进行时》《记者走基层》《平安法制》《寻找最美镇安人》等栏目,适时推出“创省级文明县城建和谐美好家园”》、《大比武夺红旗》、“战疫情镇安在行动”栏目;精心摄制公益作品,内容涉及乡村振兴、科学防疫、垃圾分类、文明创建、安全生产等方方面面,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发挥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作用。(二)深化媒体融合,媒体担当有力显现。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应时而动、顺势而为,扎实推进融媒体中心转型升级。“镇安融媒”(原名镇安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粉丝已超2.8万,10月30日转载的《习近平和母亲:两代共产党人的“约定”》单稿阅读量超过40万。镇安手机台注册用户15000户,全年发稿5051条,累计超过30000条,年访问量达到1000万人次,累计超过4530万人次;“爱镇安”装机超过13000户,发稿5608条。“镇安融媒”抖音号正式上线,发布视频700条,粉丝2.2万,获赞17万。《直播活动》累计开展大型203场次直播活动;《记录小康》发布3300多条,名列全省第二名。新媒体账号的不断发展,不仅扩大了镇安融媒自身影响力,也增加了媒体自身公信力,助推了媒体的融合发展。(三)实施精品战略,提升全媒体宣传水平。认真策划、扎实采访、精心制作,发群众爱看的新闻,办群众需要的栏目,提供群众必要的服务。《杜鹃花开美如画》、《一张借据的故事》等被学习强国、新华社、央视频、群众新闻、起点新闻和闪视频、商洛新闻网等中省市媒体平台转载,其中《一张借据的故事》在今年全省庆祝建党100周年网络视听短视频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并作为全省10件优秀作品推送至全国参加短视频连评。《雷娇--背着父亲上大学》等多篇作品荣获陕西新闻奖。(四)扛起政治责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实施乡村振兴衔接工作要求,县融媒体中心全体帮扶责任人深入到结对帮扶阳山村,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要求,积极参与、帮助阳山村“两委”制定工作计划、措施,及时了解脱贫攻坚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适时开展衔接工作调研,针对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千方百计帮助解决。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帮助争取项目、资金和技术服务等,促进阳山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致富增收,为乡村振兴打牢工作基础。(五)严格值班值守,安全播出零事故。认真贯彻落实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和网络信息安全的工作要求,紧绷安全播出这根弦,完善制订《镇安县融媒体中心安全播出应急预案》《三审三校内容发布》等系列制度,强化组织保障,落实“人防、技防、物防”措施,重保期内认真落实安全播出和刊发工作领导带班、专人值班制度,开展技术系统的排查和检测,及时解除隐患,切实提高安全播出保障能力,全面完成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国庆节等重要保障期安全播出工作的政治任务,全年安全播出事故零报告。三、取得的主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年来,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社会效益:全台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始终坚持宣传抓导向、服务谋发展,真正发挥广播电视的舆论监督作用,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的对全县各项重大活动和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宣传报道,既服务了大局又全方位的向外展示了镇安的建设成果。2.经济效益:镇安县融媒体中心属纯事业、财政全额拨款单位,所开展的业务都是公益性活动,不存在有经济效益。四、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是政治和业务学习欠缺,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能力弱二是创新不够,节目感染力不足。三是人才紧缺,精品力作少。四是管理有待加强,机构改革已到位,各项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健全。五、整改措施。一是强化理论武装。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宣传导向正确;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做到“精通本职、掌握相关、了解全面”,力争使每一名职工成为真正的行家里手、专业干部。二是强化节目创新。按照“移动优先、内容为王”的全媒体要求,不断创新宣传理念、宣传方式和宣传载体,做大做强主流融媒体平台,以更加优质、丰富的融媒体产品,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三是加强人才引进。利用空编,引进和招聘专业人才,带动媒体从业人员的思维转型,使得融媒体产品的制作和推广更加大众化和灵活化;加速传统媒体人的转型,激活传统媒体“存量人才”能量,真正做到新老媒体融合生产、复合传播,促使传统媒体人转型为全媒人才;开展人才培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实现人员与岗位的无缝对接,快速嵌入县级融媒体建设步伐。四是加强队伍管理。严格以制度管人、管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适应全媒体融合特点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完善奖惩标准,有效调动从业人员的生产活力,增强媒体单位对人才的粘着能力,保障留得住人才。六、下一步工作计划。2022年,我中心将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贯彻落实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媒体宣传职能,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拼搏奋进,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重点抓好以下工作:1、夯实主业,创新节目内容。担起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多层次、多角度宣传报道全县各部门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效。充分借助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媒介多端发布信息,营造良好宣传氛围,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群众中的感染力、吸引力,不断扩大意识形态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2、改进作风,激发工作活力。为保证中心运转,更好服务县委县政府新闻宣传需求,创新人才招聘方式和用人模式,多渠道吸引人才进入中心。充分激发职工的创新活力,摒弃固守思维鼓励创新创意,营造赶比拼的工作氛围,培养一批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全媒体人才。严格规范管理机制,按照“同岗同责、同工同酬、优劳优酬”细则,进行量化考核。3、推进改革,保障正常运维。根据优化内容生产及自身能力升级的要求,对设备进行更新升级,以确保高清视频传输,实现内容、技术、渠道的高效共享。创新运营机制,开拓政务、服务领域,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我单位有:1.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书,证书号:第3427006号,有效期2019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2.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证书号:61120210027,有效期2021年8月19日至2024年8月18日。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书号:127420019号,有效期2021年6月28日至2024年6月28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