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扶贫信息监测中心(榆林市农业科技扶贫示范中心)

榆林市扶贫信息监测中心(榆林市农业科技扶贫示范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3-24 08:59
单位名称 榆林市扶贫信息监测中心(榆林市农业科技扶贫示范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数据统计和信息监测;数据库建设;门户网站建设管理;扶贫信息资料编报;数据平台网络建设管理;中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宣传;扶贫队伍的培训工作;全市农业科技扶贫项目的引进、种植、养殖、示范。
住所 榆林市开发区长兴路东段
法定代表人 贺小林
开办资金 5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72.94万元 195.4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扶贫信息监测中心(榆林市农业科技扶贫示范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在局机关市乡村振兴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防扶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不断健全。坚持“456”监测和帮扶工作法,坚持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兜底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外部帮扶与群众自主相结合,建立自下而上风险隐患排查和自上而下风险信息反馈机制。目前我市建立了2.51万名以村干部和党员为骨干的网格员队伍,每周入户排查99.6万户农户返贫致贫风险隐患,累计走访农户810万户次,发现风险,镇村及时开展综合研判。每月梳理汇总18个市级行业部门风险预警信息,及时反馈县区,累计反馈风险信息17.8万条,今年以来我市共纳入监测对象1835户4936人,均已落实帮扶措施,风险消除13户31人。二、数据质量稳步提升。严格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点对点”调度工作,组织县市区开展16批次,对190个行政村的常住人口进行逐户核查,做到了发现问题,解刨麻雀,起到了带动示范作用,确保风险早发现,早干预。扎实开展年度防返贫监测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暨农户集中排查工作方面。印发《榆林市2021年度防返贫监测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暨农户集中排查工作方案》,采取一周一度,一周一通报,督重点督促收支核算录入情况,户、行政村等年度基础信息更新,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到村“六查”入户“六问”行动,对全市所有农户、行政村进行集中排查,对存在的短板漏项问题进行详细摸排,对发现问题,要求限时整改。每周对每个县市区随机抽取一个村子中10户脱贫户或监测对象进行电话访谈,对发现疑似问题、电话号码等基础信息不准确等及时反馈,要求调查核查,按期上报调查报告,形成倒逼机制,持续提升数据质量。三、扶贫领域信访风险有效化解。持续加大涉贫信访排查化解力度,健全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强化信访工作措施,规范信访工作流程,进一步提升涉贫信访处置工作水平,从源头上减少12317平台“非受理范围”来电数量。共办受理办理涉贫涉乡村振兴信访事项18件,全部办理完结。其中,全国防止返贫监测和乡村振兴咨询服务平台5件,省级局长信1件,市级局长信箱3件、百姓问政平台1件、阳光信访平台1件,群众来信来电来访7件。四、宣传培训扎实有效。创新宣传手段,生动报道我市各地各部门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的丰富实践,深入挖掘我市各县市区先进做法,先进集体、个人典型,为全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提供了坚强的社会舆论保障。在中央、省级和市级各媒体共刊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宣传稿件6532篇,国家《乡村振兴》公众号5次刊发推广我市经验做法。全面打造绥德郝家桥、榆阳赵家峁等一批乡村振兴样板,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举办有效衔接政策学习研讨班5期,成立“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宣讲团,围绕特色产业发展、驻村方法经验等面对面答疑解惑,全面提升了干部政策业务能力。五、外资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两个项目县共完成投资12758.3万元,其中世行资金7067.1万元、国内配套资金5691.2万元。第一批项目区和合作社计划建设任务全部完成,第二批项目区和合作社工程类项目已全部验收,合作社自筹项目正在施工,第三批项目中米脂县石沟米旨恋林果专业合作社项目建设已完工,定边县蒙海则共富裕合作社和望田合作社正在施工,第五批合作社定边县油房庄乡惠民园农牧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三个土建工程均已完工并交付合作社使用,采购类工程正在进行。实施合作社价值链延伸行动子项目,增创发展新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六、取得的主要效益一年来,在全体人员的努力下,全市有效衔接工作呈现出领导体制更趋完善、监测预警更加有效、政策保障更加有力、帮扶合力更加凝聚、脱贫基础更加牢固的良好态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实现高标起步、高点开局。1.今年以来我市共纳入监测对象1835户4936人,均已落实帮扶措施,风险消除13户31人。2.严格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点对点”调度工作,组织县市区开展16批次,对190个行政村的常住人口进行逐户核查,做到了发现问题,解刨麻雀,起到了带动示范作用,确保风险早发现,早干预。扎实开展年度防返贫监测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暨农户集中排查工作方面。3.持续加大涉贫信访排查化解力度,健全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强化信访工作措施,规范信访工作流程,进一步提升涉贫信访处置工作水平,从源头上减少12317平台“非受理范围”来电数量。共办受理办理涉贫涉乡村振兴信访事项18件,全部办理完结。4.举办有效衔接政策学习研讨班5期,成立“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宣讲团,围绕特色产业发展、驻村方法经验等面对面答疑解惑,全面提升了干部政策业务能力。5.两个项目县共完成投资12758.3万元,其中世行资金7067.1万元、国内配套资金5691.2万元。实施合作社价值链延伸行动子项目,增创发展新优势,助力乡村振兴。七、目前存在的问题。1.中心与局机关融合办公,中心学习、党建等工作自行开展难度较大。2.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土地如何利用发展,没有科学规划。八、整改措施。1.指定专人负责中心学习、党建工作,确保学习笔记,党建资料及时全面进行整理。2.拿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与上级部门积极沟通对接,进一步落实土地问题。九、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找准职能定位。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深入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乡村振兴局长工作会议精神,找准职能定位,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二是聚焦主责主业。围绕防返贫监测预警和帮扶这条主线,进一步健全机制,做好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出严重困难户,常态化开展监测预警和分类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是加强工作宣传力度。全面总结全市有效衔接成果,系统梳理深入挖掘典型经验和生动案例,不断深化舆论宣传,讲好榆林乡村振兴故事。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