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阴县> 汉阴县医疗保险经办中心

汉阴县医疗保险经办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3-23 15:21
单位名称 汉阴县医疗保险经办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干部职工和城乡居民提供医疗保险服务。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各项业务经办,参保职工(城乡居民)医疗费用审核及基金拨付,城镇职工医疗(生育)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预决算,医疗医药机构医保服务定点协作。
住所 汉阴县和平街原汉阴宾馆北楼
法定代表人 李武利
开办资金 112.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阴县医疗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6.74万元 98.62万元
网上名称 汉阴县医疗保险经办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在汉阴县医疗保障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多措并举,抓实抓牢医保经办服务。一是严格落实医保政策,稳步提高医保待遇。2021年,全县享受城乡居民医保待遇56879人次,享受城镇职工医保待遇81815人次;享受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待遇5564人次,基金支付1433.91万元;脱贫人口享受大病保险待遇2869人次,基金支付476.30万元;实施医疗救助29496人次,拨付医疗救助资金2522.13万元,有效减轻了参保群众的看病就医负担。二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扎实开展“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对29项医保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完善办事指南,提升经办效率。同时对外伤报销、慢特病办理、医疗救助申报、参保信息修正等十项业务精简经办流程、简化报销资料、压缩办理时限,用“简化”提升效率,以“零距”贴心服务。三是狠抓落实,采取责任落实制、包抓督办制、定期通报制、线上线下指导制等措施,强力推进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建设工作,确保医保新平台平稳上线运行。积极推进医保电子凭证推广应用,切实提高我县医保电子凭证应用的范围和层次。四是按照全市构建县镇村三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我县医保工作实际,提前思考谋划,积极推行“1443”工作法(即:增强“1个服务理念”,推行“四最”服务要求,落实“四制”服务责任,树牢“3个服务意识”),努力打造优质服务窗口,规范窗口设置,持续开展窗口作风建设活动,增强窗口经办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继续推行“五制、四公开、三亮明”工作责任制,规范窗口文明用语,认真负责、细致耐心地帮助群众办理业务,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经办水平。(二)主动作为,做好医保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确保脱贫人口应保尽保。截止2021年11月底,全县建档立卡脱贫人口66349人,剔除服兵役、服刑、异地居民、职工医保1896人,其余 64453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参保率达100%。二是精准落实财政补贴贫困人口参保政策,脱贫人口参保资助达到100%,资助金额共计837.71万元。三是持续发挥医保三重制度综合保障、梯次减负功能,截止目前,全县脱贫人口住院 18540人次,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合计报销7270.54万元,纳入报销的脱贫户患者已按政策规定享受医保待遇,脱贫人口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政策执行到位。(三)真抓严管,确保基金运行监管规范。一是广泛开展《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法规宣传活动。全年共发放《条例》宣传手册5200册、宣传资料6500份、宣传手提袋4000份,举行《条例》知识测试1次,组织巡讲16场次,惠及人数1500余人。通过多角度全方位广泛宣传,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医护人员和人民群众对医保政策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为做好基金监管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法治保障。二是持续深入开展打击欺诈骗保工作。积极配合做好全县270家定点医药机构全覆盖专项检查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四不合理”等违规问题,严格按照《医保定点服务协议》和《条例》进行处理。三是严格落实医保定点服务协议备案审查制度。依据国家医保局2号、3号令和《安康市定点医药机构协议范本》,细化完善规范了《汉阴县定点医药机构服务协议》内容,严格执行备案审查、协议管理、费用审核和履约检查等相关制度。全县21家定点医疗机构、157家定点村(社区)卫生室、89家定点零售药店、3家定点诊所协议均签订到位。(四)积极作为,提升医保经办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信息平台,积极开展医保数据治理,加强日常数据审核和动态监管,注重重复数据核处、错误数据修正,针对可疑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强化对费用结算、上传入库、初审、复审、结算、支付等关键环节时间节点的监管,提升服务效率,确保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险费用得到及时合理申报。积极推行“互联网+医保”行动计划,拓宽医保信息发布渠道,加大医保政策宣传力度,拓展网上经办业务范围,全面推广医保电子凭证应用,提升医疗保障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医保基金运行平稳。2021年,我县城乡居民医保参保271483人,基金收入23683.29万元,支出23822.54万元,当期基金结余-139.25万元,账面累计结余5646.48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11040人,基金收入5150.98万元,支出5449.97万元,当期基金结余-298.99万元,累计结余2306.84万元。目前,各项基金运行平稳。(二)防返贫动态监测成效明显。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依靠《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数据信息平台》,创新建立了“自下而上”申报和“自上而下”筛查的“双向筛选”防返贫机制,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病导致刚性支出较大的严重困难的农户,以及患有大病重病和负担较重的慢性病患者等重点关注对象在内的所有人员都纳入监测范围,实行医保信息排查全覆盖,再通过“一确认、三比对、一简化”的工作措施,确保医保防返贫机制不漏一户、不掉一人。截止2021年12月31日,共筛选5批442人次,通过筛选后医疗救助了脱贫户和一般户16人141856.2元;向乡村振兴局反馈需纳入“防贫保”和民政兜底保障对象34人次。通过医保扶贫“双向筛选”防返贫机制的建立,做到全面监测、重点关注、县镇联动、分类施策、简化程序、快捷办理,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规,及时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风险,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底线。(三)城乡居民参保工作稳步推进。按照全县《关于做好2022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工作的通知》要求,及时研究谋划,迅速召开动员部署及培训会,详细解读政策内容,细化任务,明确工作措施、步骤和完成时限。联合医保、税务、财政、民政、乡村振兴局等多个部门协同发力,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协调、宣传发动、业务指导等各项工作,共同做好城乡居民医保征缴工作。同时,畅通线上线下双重参保缴费渠道,参保居民线上依托微信、支付宝、手机银行等完成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缴费业务,线下可在全县各银行网点或县镇税务大厅完成缴费,贴心、便捷服务,切实做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通过各镇、各部门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2022年度城乡居民参保任务。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医保新信息平台运行不畅。国家医保信息平台上线运行以来,在参保登记、住院结算、异地就医、门诊统筹等方面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参保群众反响较大。二是医保经办管理难度加大。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后,面对更多的参保人群,更复杂的参保情况以及参保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对医疗保险经办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专业的复合型经办人才。(二)改进措施。一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做好政策宣传引导,协调各参保单位、各定点医药机构等做好新平台上线切换期间的群众解释工作和上线切换期间信息系统故障的应急保障工作,妥善处理受影响的业务流程,确保医疗秩序正常运转。二是加强医保经办人员业务能力培训。组织举办培训班,帮助干部职工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提升学习新政策、新知识的积极性。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踔厉奋进,力促医保政策“全覆盖”。一是紧扣目标任务,积极协助做好2022年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工作,确保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保率达到100%,实现应保尽保。二是加强医保政策宣传,充分发挥村组、社区基层组织的作用,全方位搭建医保工作宣传阵地,切实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让更多的群众支持医保事业的发展;三是加强基层医保经办人员指导培训力度,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力促医保政策从“广覆盖”走向“全覆盖”。(二)锐意进取,切实提升基金监管水平。一是持续深入开展打击欺诈骗保工作,强化医保定点服务协议备案审查,始终保持基金监管高压态势。二是创新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健全完善常态审核、智能筛查、财务审计、业务托管、绩效考核机制,提升基金监管的专业性和精准性,全面提升医保工作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三是全方位、多渠道加强医疗保障基金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提高群众的政策知晓率。(三)求真务实,持续提升医保服务能力。积极推行“互联网+医保”行动计划,拓展网上经办业务范围,全面推广医保电子凭证应用,提升医疗保障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做好国家医保信息平台的推广应用,全面推进县、镇、村三级医保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各镇便民服务中心及村(社区)卫生室现有人员和设施,加快基层医保服务站(室)设置,推动医保经办服务末端延伸与便捷利民,实现2022年全县全覆盖,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