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佳县> 佳县困难职工援助中心

佳县困难职工援助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3-23 09:21
单位名称 佳县困难职工援助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困难职工提供帮扶救助及培训教育服务;为困难职工协调法律援助服务。
住所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佳州街道人民路184号(县委大院)
法定代表人 刘军委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佳县总工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47万元 0.58万元
网上名称 佳县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今年以来,佳县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在上级工会和县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支持和领导下,以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扎实开展了“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四季送品牌工作,完善了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建立了帮扶制度,细化了帮扶措施,为职工群众服务的宗旨意识进一步提升。现就全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主要做法佳县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因机构改革,现有工作人员10名,其中工会组织员3名。主要业务有两项,一是对困难职工开展救助工作:负责对困难职工的技能培训、职业介绍、信访接待、法律援助、生活救助、医疗救助等帮扶救助工作;二是开展互助保障工作,负责对参保日期内在职职工的住院、意外、慢保等医疗费用进行赔付工作。1、帮扶救助工作有序开展。建章立制,夯实责任。制定出台了《佳县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救助暂行办法》、《佳县总工会关于做好2021年度困难职工(农民工)摸排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切实推动帮扶救助工作深入开展。强化档案管理。基层工会主席是第一责任人,同时也是困难职工解困脱困联系人,本着“不漏一户、不缺一人、全覆盖”的工作原则,遵照“进、看、算、议、评、公示、确认”等7个方法步骤,强化“谁审核、谁签字、谁负责”责任制。基层工会对本单位申请对象进行摸底调查、初审确认,公示无异议后,县工会与交警大队车管所、市场管理监督局、不动产登记管理局、人民法院、民政等部门信息核查比对后,录入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经市总省总工会层层审核通过后,最终认定困难职工。经县总工会主席办公会议研究,最后对困难职工予以救助,纸质档案由困难职工援助中心永久保存,电子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扎实开展帮扶救助工作。一是按照救助要求,对因病致贫、因学致困、意外致困等确实困难的职工(农民工)家庭作为帮扶救助对象。为全面掌握全县困难职工,从5月底-6月底,援助中心主任刘军委、副主任高莹、机关工会主席曹海军带领工作人员对全县困难职工进行了一次大摸底,初步建立了155户困难职工(农民工)档案库,通过对困难职工家庭的致困原因、收入状况、就业情况、帮扶措施等逐一进行核实后,最终将录入帮扶系统的曹继伟等51户困难职工(农民工)给予生活救助,救助金额为17.5万元。二是对生活确实困难、但无法进入帮扶系统的80户职工(农民工)给予临时救助,救助金额为11万元。三是根据上级总工会关于“金秋助学”活动的通知要求,扎扎实实开展了对马亚玲等47户困难职工(农民工)给予子女助学救助,救助金额为30.8万元。2021年,全年共发放帮扶资金59.3万元。2、职工互助保障工作扎实开展职工互助保障是由全国总工会倡导组织,广大职工自愿参加的一种保费低廉、保障较高,赔付及时,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互助互济活动。为了确保该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我们的做法是“引导、宣传、服务”三到位。一是援助中心充分利用基层工会的组织作用,积极争取参保单位行政领导的支持,确保参保单位续保不脱保、参保多险种、人员全覆盖。二是强化宣传,调动积极因素。采用多途径、多形式、多手段大力宣传,提高参保单位和更多职工的知晓度和认可度,最大限度挖掘潜能。三是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以优质的服务来吸引广大职工自愿参险,无论是在职工参保前、投保后、还是出险理赔工作中,业务人员都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进行答疑解惑。2021年,按照市县总工会年度工作部署,以及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佳县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圆满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落实了年初省总保费25万元、市总保费20万元的工作目标,具体情况报告如下:截止现在,全县参加省互助保险单位共计146家,参保职工4901人,参保金额452090元(已打款427525元),理赔人员211人次,理赔金额307987元,有效地缓解了职工因病致贫、因病致困的问题。参加市互助保险单位共155家,参保职工4789人,参保金额526790元(已打款505010元),理赔人员279人次,理赔金额510382元,省市理赔人员合计490人次,理赔金额合计818369元。有11名因病致困职工享受到省市爱心互助基金,互助金额16500元。二、取得的成效1、建章立制,强化档案管理。夯实责任,进一步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切实推动帮扶救助工作深入开展。2、生活救助。从5月中旬开始,对全县困难职工进行了一次大摸底,通过对困难职工家庭的致困原因、收入状况、就业情况等逐一核实后,对全年累计131户困难职工(农民工)给予了生活救助,救助金额28.5万元。3、“金秋助学”。根据市总工会通知要求和我县实际,对全县88户困难职工(农民工)家庭子女给予助学,救助金额达30.8万元。全年累计帮扶救助资金达59.3万元。4、医疗保障救助。全县参加省互助保险单位共计146个,参保人数4901人,参保金额452090元,理赔人数211人,理赔金额307987元;参加市互助保险单位共155个,参保人数4789人,参保金额526790元元,理赔人数279人,理赔金额510382元,较去年参保人数增长一倍,有效地缓解了职工因病致贫、因病致困的问题,超额完成市总下达的全年互助任务。三、存在的问题1、困难职工援助中心是佳县总工会的门面,由于硬件设施和办公条件落后陈旧,某种程度上影响业务人员的办事效率。2、尽管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由于困难职工群体数量庞大,而且农民工进入工会工作范畴以后,可以说困难群体数量有增无减,帮扶工作任重而道远。3、与社会保障体系缺乏有效地沟通和衔接。困难职工援助中心作为工会帮扶工作的平台,基本上是工会自己单独运作和管理,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甚少,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的救助活动联系更少,没有与社会其他救助资源链形成有效的联动共享局面。4、对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的宣传力度、宣传形式有待于加强。虽然互助保障工作开展已近8年,但由于上级政策时有变化,导致部分职工对政策不了解、报险不及时,漏报现象也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互助保障工作的有序开展。四、整改措施1、积极与财政争取资金,改善硬件设施和办公条件。2、健立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健全有关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工作水平和帮扶效率。把集中性的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和日常解忧难、办实事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帮扶工作深入开展。3、加强与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沟通,争取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的救助活动进行有效衔接,形成联动共享。4、多方法、多形式的加大对互助保障工作的宣传力度,提升广大职工群众对该项工作的了解度和熟知度,切实让职工互助保障工作更加深入人心。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主动开展困难职工摸底工作,全面进行困难职工帮扶1、困难职工摸底建档为了更好地掌握困难职工家庭情况,我们将在年初开展一次全县范围内的困难职工摸底建档工作,通过基层工会上报,县工会摸底审核,最终确定困难职工,并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库。本次我们还将组织工作人员对符合困难标准的职工,实施“三查一访”工作,对信息有变化的困难职工,我中心将及时更改困难职工档案。2、重大节日为困难职工送温暖元旦、春节期间,通过基层工会上报的困难职工及劳模信息,我们将配合县总工会来联系县委办、政府办,积极筹备发放慰问款物,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职工和劳模心坎儿上。夏送清凉为切实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使广大一线职工能不畏酷暑,坚守岗位,县困难职工援助中心计划在今年伏暑天为一线职工送去降温大礼包。金秋助学为了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困难问题,援助中心将计划在2022年为子女考上高等院校的困难职工,开展金秋助学活动,确保每一名困难职工子女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二)、加强春送岗位、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工作1、加强春送岗位工作建设佳县是一个经济基础比较落后的贫困县,就业机会相对较少,所以我们在春送岗位工作建设上一直有待于加强,今年我们准备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将三月定为春季就业服务月,准备为农民工、去产能企业下岗职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搭建便携式就业平台。按人岗相适的线上招聘求职要求搭建对接平台,并且将就业帮扶机制常态化,在县工人文化宫宣传栏开设“企业用工信息专栏”,并联合城区社区及乡镇工会发布用工信息,让信息进家入户,帮助生活困难人员就业。2、认真细致地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对困难职工来电、来信、来访情况逐一登记,对一般咨询问题直接答复,对工会力所能及的事及时解决,对需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的,通过转办、交办等手段,做到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主动关注、了解困难企业及职工群众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充分发挥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作用,积极协助有关方面做好疏导和化解工作。3、初步开展困难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去年,县工会联系司法局组建了三人“律师服务团”,服务团将免费为困难职工提供一般性法律事务咨询,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职工免费进行法律援助。这一壮举将弥补县工会援助中心法律援助工作的空白。4、互助保障工作大力推进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工作,多形式、多角度、多方位开展职工互助保障宣传,使单位管理层全面了解工会互助保障的作用,使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了解职工互助保障的优势,不断提高互助保障意识和参保积极性。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