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咸阳市> 咸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咸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3-22 16:06
单位名称 咸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解决全市人民购建房资金困难。归集、管理全市房改资金及住房公积金、发放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审核单位集资建房资金的使用。
住所 咸阳市渭阳西路中段
法定代表人 李森
开办资金 163.9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78.4万元 180万元
网上名称 咸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3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一)加大归集扩面,规范缴存建制。一是着力扩大建制归集覆盖面。督促215医院、三原县人民医院等322个单位为27768名职工开户缴存公积金,协调市公交公司为1499名职工调整提高了缴存基数。全市实缴单位达到6268家,实缴职工39.46万人。二是探索开展灵活就业人员建制工作。为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受益群体,在学习借鉴广西南宁等地市公积金中心先进做法基础上,结合咸阳实际,拟定了《咸阳市灵活就业人员自愿缴存使用住房公积金实施细则(暂行)》,待管委会审议通过后正式实施。三是全力排查整改风险隐患。按照省住建厅文件要求,在全系统扎实开展了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消除风险隐患3项1223余笔。印发了《关于完善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个人信息的通知》,加强数据治理,完成305家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共1.81万名缴存职工个人身份证、手机号等信息采集,整改身份证错误信息8941条,不断提高数据质量。全年归集住房公积金37.68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35.74亿元的105.4%;累计归集310.96亿元,缴存余额132.65亿元。(二)提升贷款效率,防范化解风险。修订了《咸阳市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实施细则》,进一步调整规范了信贷业务流程,取消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次数和房屋面积对公积金贷款的限制,申请贷款最低连续缴存年限由1年调整为半年;结合工作实际,推出了“公积金+商业”组合贷款业务,帮助部分职工解决购房时贷款额度较大的问题。二是提升服务质量。与财政局、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协商,解决了公积金贷款房屋抵押登记费用支付问题,公积金贷款购买二手房不再收取贷款评估费,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职工办理公积金贷款业务更加便捷。三是加强贷后管理。按照省住建厅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市住房公积金贷后管理工作实际,制订了《落实逾期贷款“四清一责任”工作机制加强贷后管理降逾整改工作方(预)案》,常态化开展逾期贷款催收及严重逾期贷款清收工作,及时排除贷款风险隐患,保障贷款资金安全,我市逾期率严格控制在0.3‰以下。全年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28.21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5亿元的112.84%;累计发放175.81亿元,个贷余额121.11亿元,个贷率为91.9%。项目贷款本息归还正常,贷款余额1.94亿元。(三)放大提取额度,严查违规行为。一是提高“提取”额度。按照国家住建部和省住建厅相关政策规定,对现行提取办法进行了修订和补充,租住商品房提取额度由1.2万元/年提高至1.5万元/年。二是拓宽提取范围。增加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公积金提取业务,目前已采集城镇小区改造单位信息67家,上门办理了咸阳市北区集中供热公司老旧小区电梯改造提取46人,提取资金208.78万元。三是严查“骗提”行为。全年查处使用虚假资料提取住房公积金8人次,向省住建厅扫黑办报送扫黑除恶信息20期,进一步整肃业务办理环境。全年为干部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22.64亿元,占当期归集额的60.08%,累计提取178.31亿元。(四)严格资金管理,保障资金安全。一是完善财务制度。先后制定了《经费财务管理制度》《关于经费报销实施细则》《资金调拨制度》,规范资金支出、经费报销等工作。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备案制度,重大政策调整、大额资金调动、银行账号开立、年度审计报告、制度执行情况等重大事项按要求向纪检组和省住建厅备案。二是防控资金风险。研究制定了《资金流动性风险防控办法》,实行住房公积金资金风险防控三级预警制度,确保公积金稳定运行。按照《住房公积金廉政风险防控指引》,从银行账户设置、增值收益分配和管理、管理制度建设、岗位职责设置、操作流程等方面,常态化排查整改风险隐患。三是提高资金收益。在确保一年期定期利息的基础上,继续与各委托银行协定存款利率,最高上浮50%,做到活期不亏本,定期有收益。灵活调用各委托银行资金,根据业务量确定、活存储比例,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益。2021年实现增值收益2.55亿元,完成目标任务1.8亿元的141.7%。(五)开拓网上业务,打造服务平台。一是加强平台建设。接入全国住房公积金微信小程序和全国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平台,为缴存职工提供信息查询、异地转移接续等服务,打通了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全国范围内“账随人走、钱随账走”,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路。二是加快推广“一网通办”。继续实施“互联网+公积金”工程建设,大力拓展网上业务,汇缴业务已实现全程网办,部分提取和贷款业务实现网上办理,做到了群众“最多跑一次”,甚至“零跑腿”。三是大力推进“跨省通办”。理顺了跨省通办8项服务事项“全程网办”“两地联办”业务有关程序,设置跨省通办业务窗口14个。截至2021年底,“跨省通办”累计办理个人住房公积金缴存贷款等信息查询57.7万笔,出具缴存使用证明4笔,办理退休提取1169笔、8348万元,变更单位及个人缴存信息2.7万笔,购房提取“两地联办”20笔、15.97万元,提前还贷1742笔、8236万元。(六)加快项目进度,造福咸阳百姓。坚持把保障房项目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建立推行县级领导分管包抓和驻点协调督促工作机制,修改完善了项目管理系列制度,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多名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多方协调落实项目资金,积极推动遗留问题有序解决,承建保障房项目全面建成。玉泉苑项目住宅楼及物业楼、会所等已全部交付使用,入住群众5749户。文苑公寓项目4栋廉租房1188套和11栋公租房3696套已移交市保障房中心进行分配。幸福家园项目5栋2002套廉租房已移交市保障房中心进行分配,渭城区苏家堡5栋850套回迁安置房已移交渭城区政府进行分配,其余商品房正在陆续交付使用。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制度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非公单位开户缴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潜力挖掘不够,灵活就业人员对住房公积金的需求迫切。二是信息化建设还需要取得突破。机房设备老化,布局不够合理,信息系统三级等保、异地灾备尚未建成,网络安全隐患较大。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除兴平和永寿有固定办公场所外,其余11个管理部均为临时租借、搬迁频繁。中心业务大厅自2009年装修以来,从未进行翻新改造,办公环境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急需改建翻新。三、2022年工作计划(一)以归集扩面为主线,拓宽保障范围。持续规范全市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及比例,协调市财政争取2022年底前将目标考核奖纳入市级财政供养单位公积金缴存基数,有力支持广大干部职工增强住房消费能力。及时处理职工投诉,预防危害职工权益事件发生。加强与工商、质监、税务、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协调,互通缴存信息,有针对性地抓好非公单位缴存工作,积极推动灵活就业人员缴存扩面工作,不断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受益人群。(二)以做优贷款为基础,从严控制风险。把握中省政策导向和房地产市场走向,适时调整贷款额度和政策,大力推广“公积金+商业”组合贷款业务,积极探索住房公积金信贷业务新模式、新品种,保障职工基本住房消费需求。不断加强贷后工作队伍建设,完善贷后管理制度体系,强化逾期贷款催收力度,严控贷款风险。(三)以强化内审为保障,提升运行水平。统筹管好银行账户,灵活调拨使用资金,继续执行与各委托银行协定存款利率,最大限度提高资金使用率;严格票据和印鉴管理,实行银行日对账工作制度,做到财务日清月结;继续加强对合作银行金融委托业务的管理,优化中心系统与委托银行的合作关系;定期深入管理部开展内审监督工作,杜绝操作隐患。(四)以满意服务为前提,提升信息化水平。积极参与咸阳市大数据局牵头搭建的“智慧咸阳”及“爱咸阳”一体化平台建设,实现与住建、民政、税务、公安、工商等部门的数据共享,进一步精简办事要件和流程,提高“网办率”。积极与合作银行进行数据交互,获取商贷数据,实现职工商业贷款提取公积金的网上办理。按照省住建厅要求,争取财政资金,增加各业务大厅监控数量,达到监控无死角和有声录制。认真落实国家档案局《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加快实施公积金电子档案项目,及时将业务系统中产生的电子文件,推送到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对业务办理合规性的监督。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