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渭南市畜牧和渔业发展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畜牧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参与拟订全市畜牧和渔业发展规划及有关标准、技术规范;调整畜牧、渔业结构与产业布局;备案、筛选、立项、申报、指导实施畜牧兽医渔业建设项目;建立健全畜牧兽医水产服务体系,为畜牧渔业生产提供技术、信息、管理等公益服务;保护、开发、利用畜禽遗传资源,实施品种提纯、改良、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开展渭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自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和巡视工作;组织开展增殖放流。 | |
住所 | 渭南市华山大街中段73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春富 | |
开办资金 | 20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渭南市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1.15万元 | 24.5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我们认真贯彻渔业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绿色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着力点,坚持不懈地稳产量、抓质量、转方式、保生态、强服务、抓管理,确保全市渔业健康稳步发展,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一)积极引进新品种,加快水产养殖结构调整。加强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水产研究与工作总站等科研院校技术合作,组建“专家服务站”,建立了“渔技推广”微信群,水产技术咨询热线和疾病远程诊断平台。采用“互联网+”技术,实施新技术示范推广、开展技术讲座8期,培训技术人员和渔民600多人次,提高了全市渔业的科技含量,提升了渭南渔业的创新影响力。建成3个良种繁育基地和大宗淡水产业体系综合实验基地,确保了全市渔业的苗种供应。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深入村组农户,在全市6个乡镇、19个村开展科技进村入户示范活动,提高渔民养殖技术,指导渔民引进优良新品种、优化了当地水产养殖结构,推动了渔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在巩固黄河鲤鱼、草鱼、青鱼、鲢鱼等常规鱼的同时,先后引进了鲈鱼、斑点叉尾鮰、松浦镜鲤、银鳕鱼等10多个新品种。2021年,推广鲈鱼养殖2000多亩,产值5400多万元;小龙虾养殖3000多亩,产值1700多万元;黄河大闸蟹养殖1000多亩,产值500多万元;鮰鱼养殖2000多亩,产值1000多万元;银鳕鱼养殖50亩,产值75万元。使我市渔业养殖结构不断改善,渔业产值大幅提升。(二)狠抓健康养殖,确保养殖环节的水产品安全。我们从健康养殖、落实主体责任、加大监管力度等方面入手,促进全市渔业健康发展。一是扎实认真的开展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严格按照《国家无公害水产品养殖规范》,紧抓苗种、水质、饲料、病害防治4个方面,实施规范化养殖,标椎化管理,按照“五项制度”和“两项登记”要求,全市统一印制了《渭南市渔业健康养殖生产日志》,由各县(市、区)组织技术人员负责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填写情况,加强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监管。目前,我市已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3个,全市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达到3.8万亩,鲤鱼、罗非鱼、乌鳢、草鱼、魴鱼、南美白对虾6个养殖品种被农业农村部授予无公害水产品品牌。二是落实主体责任。全市现有水产品养殖户580多家、水产品经销户200多家。我们先后与他们签订《水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合同》760多份,明确了责任和奖罚措施,基本做到了养殖环节水产品安全全覆盖。三是加大水产品投入品施用监管力度。2021年,我们认真开展了渔需物资安全大检查活动,收缴、销毁了部分伪劣饲料,查封了违禁渔药37件(包),从源头上确保了水产品安全。(三)抓好保护区禁渔期管理,推动生态环境绿色发展。2021年4月1日,国家农业农村部在我市合阳县成功举办了“中国渔政亮剑2021”暨黄河流域禁渔期执法启动仪式,全面开启了黄河流域禁渔工作。5月中下旬,农业农村部黄河禁渔期渔政联合交叉执法检查组对我市禁渔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组对我市开展禁渔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禁渔期内,我们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横幅等传统方式,以及网络、微信、微博、头条等新媒体宣传手段,通过深入街道、渔场、市场和经常垂钓的区域进行法律法规宣传,不断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努力提高公众的参与度。禁渔期间,全市共部署禁渔工作会议24次,张贴禁渔通告标语961个(幅),印发禁渔宣传资料6930余份,电视电台报道8次,新媒体平台宣传20次,出动宣传车63次。我市的合阳县农业农村局被农业农村部表彰为“中国渔政亮剑2021”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先进单位,我中心孙培亮同志被农业农村部表彰为“中国渔政亮剑2021”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先进个人。去年全市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进行了上百次巡查,共开展增殖放流活动6场,投放各类鱼苗135万尾,保护了黄、洛、渭河的生态环境。(四)抓好渔业项目建设,不断夯实渔业发展的基础。2021年,我们紧紧围绕《渭南市十四五渔业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认真落实《渭南市加快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我市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我中心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进一步巩固我市渔业发展的基础。截止2021年底,共争取《2021年渔业绿色发展项目》资金295万元、《2021年中央渔业发展补助资金》1200万元、《2021年中央油补资金发展项目》340万元、《2021年中央生态保护资金》100万元。我们正在加快老旧池塘改造工作进度,建成循环流水和工厂化养殖示范场12个,基本建成产品优质、产地优美、装备一流、技术先进的全省最大渔业养殖基地。(五)抓好水产品检测,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按照《2021年全省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要求,开展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专项整治行动。去年5月,我中心与省水产工作总站联合对全市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进行了抽样检疫工作,对渭南广乡源冷水养殖公司、金星水产养殖公司、大荔县育红良种场、蒲城县三平农林牧发展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养殖场)开展了抽检采样,经检测,合格率达到了100%。10月份,我市委托秦云农产品检测检验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对大荔、合阳、蒲城、华阴、临渭区五个县市进行了水产品产地抽检,共抽检样品40个,合格率达到了100%。完成全市辖区内21名水生动物检疫管理系统电子出证、查证权限的市、县级渔业官方兽医人员上报工作,开通了电子出证权限,加快了水产品检测报送的信息化水平。(六)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提高群众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意识。2021年11月12日至12月11日是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我市各级渔业渔政人员积极参加了全国第12届水生野生动物科普宣传月活动。全市共制作展板96块,横幅16个、散发传单6800多份、宣传手册300多本,解决群众询问1200余人次。通过展板展示,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形式,向市民宣传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积极倡导广大市民远离“野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各县市还通过进社区、进学区、进渔区和进景区,开展公益讲堂,减塑进万家主题活动,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减塑进万家环保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意识,积极弘扬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理念,努力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七)扎实开展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确保渔业安全生产。我们始终坚持把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到议事日程,通过开展渔业安全生产排查整治和渔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我市渔业安全工作实现百日“双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我们严格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开展警示教育,切实增强公众安全意识。通过微信、QQ等信息平台,及时通报天气状况,预警渔业安全生产。在做好渔业安全生产日常监管的同时,根据渔业生产的季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渔业生产专项行动。组织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切实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八)认真开展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保证按期完成任务。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市成立渭南市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渭南市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实施方案(2021-2023年)》,明确本次普查工作的目标、任务、范围和进度安排。指导各县(市、区)组织负责水产养殖普查工作的20名同志参加了“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线上培训班”,提高了普查工作能力。市水产养殖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参加了全省普查工作推进会后,及时将全省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资料分发各县(市、区),利用微信群,朋友圈宣传水产种质资源普查。9月9日,全市在大荔县组织了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培训会,邀请了省级普查专家,进行了全面授课。目前,全市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已完成,普查信息录入共计185户,全市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区域覆盖率达到100%,信息录入率完成100%,我市普查办公室和孙培亮等3名同志受到省厅渔业渔政局的通报表彰。二、取得社会、经济效益情况截止2021年底,全市渔业养殖面积达到8.9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5.9万吨,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约9.8亿元。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受2021年灾情影响,部分县市渔业基础设施受损严重,灾后重建任务艰巨。(二)维修和改造老旧池塘设施的专项资金缺乏,致使鱼病时有发生,直接影响着我市渔业高质量发展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整改措施:我们将积极争取中、省渔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导社会资金积极参与我市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渔业养殖面积和水产品产量,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提高养殖效益。四、下一步工作计划我们将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水产品和优美水域生态环境的需求为目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着力点,实施绿色养鱼、质量兴渔、科技促渔、品牌强渔工程,加快构建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努力建设具有渭南区域特色的高质量绿色水产养殖业。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