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佳县救助服务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为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落人员提供救助服务。 | |
住所 |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佳州街道人民路黑龙庙拐40号 | |
法定代表人 | 高宏兵 | |
开办资金 | 2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佳县民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2.53万元 | 129.06万元 | |
网上名称 | 佳县救助服务站.公益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县民政局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救助服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工作1、部门协作机制健全。我县目前已成立救助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会议制度,健全了由政府主导、民政牵头、公安、城管、卫生、财政等多部门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建立了考核制度,形成了工作合力。每年以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的形式提出救助服务工作重点目标,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定期通报救助服务工作进展情况,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针对突出问题和困难,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重大活动、节假日、特殊天气条件下主动救助的力度以及日常工作中的协调配合。有针对性地解决骗助、恶意求助、无理取闹、刁难威胁工泵作人员的现象。2、“寒冬送温暖”活动开展不断深入。11月19日,我县开展了“寒冬怠送温暖”专项活动启动仪式,徐春利局长作了重要讲话,要求救助站做好上街巡查主动救助工作,切实加大流浪乞讨人员等困难群体的救助速力度,确保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安全过冬。同时联合佳县志愿者协会及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寒冬送温暖”活动,在城区繁华地段设立救助点和救助离引导牌,每周定期组织人员开展街头巡查主动救助,建立民间信息员队伍,充分调动志愿者和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夜间安保人员等热心群众参与外展巡查工作,并对提供有价值信息的热心群众给予奖励,鼓励其做好发现、报告、引导服务。将“寒冬送温暖”活动街头巡查主动救助工作纳入到日常必须做的工作,并制定活动实施方案,编排了工作人员上街巡查表,将此项工作落到了实处。救助站工作人员在组成救助小组上街进行巡查救助的同时,还联合巡警等城市综合执法人员形成合力,将主动救助常态化。3、救助服务工作不断延伸拓展。我县积极拓展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职能,探索开展困境未成全年人源头预防工作,加大延伸服务力度。对本辖区的困境未成年人进行调查摸底,对有流浪倾向的未成年人进行主动关爱,救助服务站加强开展返乡受助未成年人的跟踪回访工作,对本地或附近周边城市的通过实地回访及时掌握生活动态和家庭情况,协调村干部、街道民政助理解决实际生产生活困难,共同做好回归家庭工作;对异地远途实地回访不便的,及时通过电话沟通,督促其家庭或监护人全面履行监护职责。二、取得效益在2021年度,我们认真做好流乞救助服务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平安、和谐、民主、文明的佳县救助服务工作作出一定的贡献,社会民众、机关部门遇到流浪乞讨人员都及时与我部门联系,2021年我站共巡街排查流浪乞讨人员180次,出动540人次,出动车辆180次,接待各类受助人员847人次,使得佳县无一例流浪乞讨人员露宿街头更无发生意外事件。三、存在问题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开展教育矫治、心理辅导、技能培训等工作,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救助保护机构相应配备大量专业人才。我县作为全国贫困县,目前我县区救助保护机构工作人员在知识结构、专业理念、工作方法上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系统接受社会工作、特殊教育、心理干预等方面专业教育的人才明显缺乏。四、改进措施一是要协调相关部整合优势资源,加大街面治理力度。二是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对参与救助服务的社会组织和个人进行专业培训、业务指导、评估检查等规范管理。五、下一年工作计划一方面,要协调相关部整合优势资源,加大街面治理力度。另一方面,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对参与救助服务的社会组织和个人进行专业培训、业务指导、评估检查等规范管理。双管齐下,妥善解决滞留人员安置问题。要解决好无法查明家庭情况的重度残疾人、智障人员、精神病瘴人长期滞留问题,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要有效控制增量。如果不能及时把住源头,控解制上述人员外流,此类救助对象将越积越多,救助管理机构将不堪重负。主要流出地要积极做好社会保障和源头预防工作,全面落实城乡低保、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帮助受困境人员及其家庭解决质实际生活困难,防止其因生活贫困导致外出流浪。同时,加强对困难家庭的帮助,对低收入家庭中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精神病人、重症病人提供补贴和日间照料,督促、帮助家庭履行抚好养义务,从源头上防止他们被抛向街头。二是要逐渐消化存量。对于现有的滞留人员,要积朴极开展多渠道的寻亲工作的同时,拓宽安置衙道,通过整合民政资源、发动社会力量,综合利用各类公办福利机构和民办福利机构,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多渠道安置长期滞留人员,缓解救助服务机构工作压力。整合资源,建立立体化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体系,深化我县预防未成年人流浪工作。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统筹规划救助服务措施,切实提高救害助保护实效。一方面,要建立城市社区管理与救助服务工作的联动机制。可结合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救助服务工作及建设社区救助点的经验做法,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平台优势,积极发动社区联络员、志愿者队伍、社区群众、社工共同参与,建立问题家庭档案,采用定期调查、邻里走访、家庭访问等方式,了解家庭抚养情况,及时对特殊家庭进行指导,加大救助帮扶力度。另一方面,要着力做好农村返乡未成年人跟踪管理。农村返乡未成年人能否有效回归家庭和社会,直接影响着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成效。可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将救助服务网络覆盖到乡镇、村,充分利用乡镇民政、村干部掌握本辖区困难群众情况的优势,将受助返乡未成年人登记造册,定期走访返乡未成年人,及时掌握生活状态,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帮扶措施。对适龄适学返乡未成年人,协调学校款做好返乡适龄适学未成年人接收入学工作;对已满16周岁、有就业意愿的未成年人,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开展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