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旬阳市> 旬阳市博物馆

旬阳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22-03-21 16:43
单位名称 旬阳市博物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收藏展览文物,弘扬民族文化。通过征集收集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负责馆藏文物和文庙古建安全。
住所 旬阳市城关镇人民北路6号院
法定代表人 刘国强
开办资金 53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旬阳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31.36万元 169.6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1年8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单位名称县改市,单位住所10号院改为6号院,举办单位改为旬阳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在市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基地教育和免费开放工作。以“基地教育+流动博物馆展览”项目为抓手,进一步整合馆藏文物资源,激活各类要素,持续发挥基地教育作用,加强规范化服务和标准化管理,开展讲解员培训练兵,积极主动为游客服好务,热情为游客做好义务讲解。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积极为广大群众提供地域历史文化、文物知识免费咨询,文物鉴赏、文化惠民活动的平台和阵地,促进和带动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扎实开展。一年来,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开拓的足迹——汉代以前的旬阳》《馆藏选粹》《匾联神韵》基本陈列正常对外免费开放;组织举办《佛教遗韵展》《流动博物馆图片展》《文物映耀百年征程——革命文物图片展》等4个临时展览;承办“德润三秦家风促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家风、家训、家规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征集及线上展览,收藏作品44幅。组织开展“红色志愿者讲解员”讲解活动。完成韩国总领事、市政府安全生产督查组、全市博物馆、文管所培训班等大型参观团队接待70余次,共接待省内外游客9.7万余人次。采取请进来,先后与蜀河初级中学、城关一中、甘溪初中等8所学校联合研学旅行活动,开展“金牛犇犇贺元旦”、“义写春联”、“春节文化惠民”、“放飞纸鸢,放飞梦想”、“走近博物馆,感受家乡美”、庆祝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军民鱼水情——庆八一”、“月满中秋欢度佳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迎国庆”等主题教育活动29场次。文物法规宣传。以文物安全巡查为抓手,文物保护志愿者分队采取不同的载体,深入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地的田间地头,与镇、村干部、群众文物保护员促膝交谈,宣讲文物法律法规以及党史知识等,排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全县文物安全形势稳定。组织开展优秀传统历史文化下基层,把优秀历史文化送到集镇广场、田间地头、搬迁社区、村庄院落,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文物安全巡查中,为群众文物保护员发放“爱心小礼包”(毛巾、菊花、香皂、风油精、花露水等)。一年来,采取走出去,与旬阳城关一小、三小、消防队等8个学校、社区共建,开展文物法规‘六进’宣传流动博物馆巡回展,让该校师生不出校门、社区(村)居民在家门口参观流动博物馆,传承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推进“保护文物,人人有责”共识。组织开展“文物法规‘六进’宣传及流动博物馆展览下基层”活动26场次,发放《文物法规知识汇编》2万余本,宣传册1.5万余份,免费提供文物咨询服务30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广泛赞许。文物项目争取。2021年积极编制申报文物保护项目,积极赴省、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汇报衔接争取文物保护项目,全年共争取上级文物保护项目经费共计328万元(蜀河电报局213万,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69万、奖补30万元;文保员补助3万元、市保单位记录档案1万元;匾联编辑出版费5万元、文物保护标志5万元、德润三秦书画展2万元)。文物保护工程。一是全力配合做好孙氏民居保护维修工程;实施县级文物单位青山寺、小河罗氏民居、棕溪祈福塔、城关文峰塔等修缮工程已竣工。二是配合组织实施东宝塔、孟达墓、吕河摩崖塔保护维修工程已通过安康市局验收;三是全力完成西城门汛期垮塌物排险工作;三是积极赴麻坪炼铁炉、洞儿碥、临崖寺等县保现场勘查,制定落实保护措施。四是多次赴省衔接跟进蜀河电报局旧址维修、千佛洞防渗水、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文庙单色油漆等文物保护项目。五是筹资6万余元组织实施完成北区、南区县保单位保护标志牌制作安装工作。文物征集管理。持续做好对馆藏文物保护管理、文物库房温湿度监测工作,全面完成馆藏青铜文物(78组92件)保护修复工作;馆藏漆木器文物(47组53件)保护修复工作完成招投标,并启动实施修复工作;组织实施完成馆藏文物(2717组,实际数量10538件)核查核对工作任务;全年征集文物41件(未入藏)。上报240组文物请示省文物局到旬鉴定;对馆藏文物进行核查盘点,做到帐、卡、物一致;完成珍贵文物档案备案工作。田野文物保护。一是强化田野文物安全监管力度。全年先后于四次集中组织人员对16处省保单位、82处市县保单位以及不可移动文物点开展安全巡查工作,督促各镇认真落实《文物安全管理责任书》,筹资7万余元为文保员发放补助经费,表彰全市文物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文保员。二是强化群众文物保护员管理工作,在文物安全巡查中,组织开展群众文物保护员培训,督促文保员履职尽责。三完成第二批革命文物认定上报工作。四是积极调查落实并整改旗杆山文星塔、临崖寺烈士陵园等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建议。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1年我馆紧紧围绕局党委的中心工作,按照窗口服务单位的总体要求,加强工作力度,提升工作质量,把全体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都凝聚到服务发展的任务上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建设“一强五好”陕西强县,文旅融合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乡村振兴工作:为抓实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选派2名骨干力量驻瓦房村,建立联村干部包户工作机制。为瓦房村购置价值2500元饮水机一台,筹集投入该村公路养护资金1万元。落实该村产业帮扶,压实“一对八”帮扶责任,确保不漏一人、不漏一户,要求全体干部做到“五个一”。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党员当先锋,干部争先进,组织“慈善扶贫一日捐”,助推联系户发展产业,发挥了党员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2、突出免费开放工作重点。一是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利用个国际博物馆日,紧密结合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博物馆流动展览系列活动。和学校联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二是开展文物法规“六进”宣传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春节期间积极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遗产展览以及启动了融知识性、趣味性、科普性和互动性为一体的“瞻观文庙、丹青贺岁——迎新春送春联活动”“博物馆里过大年,猜灯谜贺新春”“佛教遗韵-万佛寺造像展”临时展等系列春节文化惠民活动及展览。在活动中,共展出展板30块,发放《文物法规汇编》10000余册,发放价值5000余元的奖品800余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广泛赞许。突出对外宣传工作重点。一年来免费发放博物馆、旬阳文庙宣传册各1.5万余份,《文物法规知识汇编》等宣传资料1万余册,开展文物法规讲解咨询20余场次,张挂消防、安全、双创、新民风以及重大节日等宣传条幅。同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作用,不断进行宣传工作。总之,一年来,我馆、所各项工作稳定推进,有序展开,实现了局党委下达的绩效目标任务。新的一年,我馆所将在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守职尽责,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以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标准,促进文博工作圆满完成,为“一强五好”陕西强县建设,全域旅游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文博专业人才匮乏,专业技能还需提高。改进措施:加强人员专业知识学习提高,继续派员参加各级文博专业培训学习,鼓励参加学历进修,提升综合素质。建立健全田野文物安全保护体系和管理制度建设,面向基层尽力做好县域田野文物保护工作。四、下一步工作思路(2022年工作计划)。1、抓好支部党建,强化内部管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智慧党建、综治维稳、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活动等工作。2、提升免费开放,提高服务水平。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省级爱国主义、青少年教育基地作用,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扎实推进“基地教育+博物馆流动展览”项目、文物法规“六进”宣传、优秀历史文化下基层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好服务社会,服务群众。3、围绕田野文物安全、基地教育、免费开放、党史学习教育等重点工作,持续抓好对外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好“旬阳文博”微信公众平台作用。4、争取项目经费,配合市局完成蜀河电报局旧址保护维修工程,争取千佛洞防渗水等工程项目资金;不断增强馆藏文物保护利用和社会流散文物征集力度;实施木漆器保护修复和文物库房修缮、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工程;持续做好文物信息登录、数据上报等工作;5、夯实文物安全,强化保护利用。积极争取本级财政经费,完成旬阳市文物安全责任公告公示牌制作安装;督促指导各镇履行县与镇签订的《文物安全管理责任书》和不可移动文物安全责任的落实;积极开展文物安全巡查;持续做好重点项目建设区域内的文物考古调查和抢救性清理工作。6、加强馆际交流,深化馆校合作。不断加强馆际、馆校共联共建,扩大共建范围,深化共建内容。努力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共同发展。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干部职工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7、抓实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压实“一对八”帮扶责任,扎实做到“五个一”,切实把帮扶责任扛在肩上,把包联户生活温暖挂在心上,把为民服务落实在行动上。8、认真完成局党组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和上级交办的临时性工作任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