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乡县> 西乡县救助管理站

西乡县救助管理站

发布时间: 2022-03-21 15:31
单位名称 西乡县救助管理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弘扬人道精神,提供救助服务,依法保护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权益。业务范围:县区内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工作;部分跨省救助接送。
住所 西乡县城关镇葛石村一组
法定代表人 李淳
开办资金 218.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乡县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93.8万元 168.9万元
网上名称 西乡县救助管理站.公益 从业人数  1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我站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在县民政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救助工作开展情况(一)切实履行救助义务,积极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立。规范救助管理和服务流程,对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临时食宿、疾病救治、协助返乡、滞留人员寻亲等救助服务,强化与其他社会救助制度的转介衔接。截至2021年11月日共接待和劝导救助人员658人次,男性救助人员629人次、女性救助人员28人次。其中自助返乡546人次,站外救助21人次,护送返乡52人次,危重病人1人次,智障、精神病人10人次,发放救助衣物被46件。(二)进一步完善县域内各未保工作点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增强工作合力。广泛宣传党和政府关于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保障的政策法规,培训和引导广大村居儿童工作者提升业务素养、提高关爱服务技能,落实好儿童福利政策在基层“最后一公里”。二是积极宣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提升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关注度,我站连续几日利用宣传车沿路播放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在重要场所和人流量密集处,工作人员通过发放宣传单页的方式,向广大市民全方位、多渠道进行宣传未成年人法律法规。(二)严格监管托养机构,倒逼托养机构提升救助水平。定期对站外托养机构全面检查、督导。我站内部管理整体比较规范,救助人员信息档案保管比较完整,均能有效将受助人员信息录入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和发布到全国救助寻亲网。对精神障碍患者、传染病人、危重病人等受助人员,能够及时将其送往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康复。定期对站外托养机构进行检查核查,确保没有虐待受助人员的情形发生,确保无安全事故发生。(三)积极开展“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等专项救助活动。一是利用开放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我站采取了街头宣传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救助、参与救助。活动当天共发放救助宣传册620余份、宣传手袋620余条,防暑物资620余份,宣传效果极佳。继续开展寒冬送温暖活动,充分做好物资储存,截至目前共发放救助衣物被46余件,发放方便面等物资200余件,确保了救助人员安全过冬。(四)协同处理好在站滞留人员的安置问题。对于在站滞留人员,在百度寻人、今日头条、实地走访等方式寻人无果后,我站会联合公安机关对其进行人像采集及DNA对比。截止目前,已成功对比出8名滞留人员的身份信息,并安全护送其回家。对于对比无结果的,我站会积极联系公安机关做好DNA信息采集工作,并拟出安置方案,经民政局审定后,进行妥善安置。(五)源头治理全力推进。建立了返乡人员信息台账,一人一档,并做好信息对接和人员接收工作,对于已返家的,委托村(居)委会了解其家庭状况,对存在生产、生活及基本医疗保障方面困难的,帮助其上报详细情况到镇(街道)及相关部门。建立台账至今,共统计到35名返乡人员并存入档案。建立了易流浪走失人员信息库,一人一档,将送返西乡的精神障碍患者、肢体和智力残疾人员、反复流浪乞讨人员等纳入信息库统一管理,并按时回访。建立台账至今,共统计到36名易走失人员并存入档案。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2021年5月28日,由市民政局主办,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县民政局参与、县救助管理站(县未保中心)承办的儿童关爱保护“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在二里社区顺利开展,县公检法、宣传部、民政局、教体局、妇联、残联等分管领导出席会议,我站全体工作人员、全县辖区儿童督导员、部分儿童及家长10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此次宣讲活动旨在充分发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协调机制,强化政策宣传引导,加强部门联动,织密织牢“有温度、有力度、有专业度”的儿童关爱保护网,共同守护儿童健康成长。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的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通过街面巡查救助来站和公安护送来站的受助人员,虽然集中采血,但是公安机关到目前仍无法进行DNA对比。二是对危重病人以及传染病人的救助甄别工作还有待进一步规范。(二)改进措施。一是科学把握救助对象的范围,充分发挥救助管理工作的社会职能;二是扎实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联合公安、城管执法部门共同做好劝阻、身份核查等工作,有效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三是推行人性化、亲情化、专业化服务。四是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职工素质。四、2022年工作思路(一)全面推进救助管理工作。做到街头巡查常态化、站内服务精细化,建立流浪乞讨人员、困境未成年人发现机制,持续开展“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着力在照料服务、救助寻亲、街面巡查和综合治理、落户安置、源头治理、干部队伍建设等关键环节上建机制、压责任、提质量、优服务。(二)切实加强保护妇女及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针对救助妇女情况,要派女工作人员进行服务护理,针对其生理、生活特点,给予耐心细致的照顾。对未成年人加强保护,对生活、思想上给予关怀。对需要返乡的妇女和儿童要全程护送。加大力度宣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做好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创建准备工作,创建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三)多途径开展站内寻亲活动。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多渠道开展寻亲活动,让受助人员及时与家人团聚。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