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蔬菜产业发展服务。贯彻执行中省市蔬菜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推进全市蔬菜产业基地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园艺数据信息收集、整理及分析工作;开展园艺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开展园艺技术培训、区域蔬菜品牌宣传、推介以及合作交流工作。 | |
住所 | 榆林市榆阳区西沙榆林大道156号 | |
法定代表人 | 黄天平 | |
开办资金 | 9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2.67万元 | 107.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4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年来,我中心在市农业农村局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省园艺站和市农业农村局的安排部署,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力确保“菜篮子”稳产保供的同时,以产业绿色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大漠蔬菜产业建设为重点,紧紧围绕2021年责任目标,全面推动蔬菜产业提档升级、设施农业扩规增效、蚕桑产业稳中向好、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品种技术全面推广,确保蔬菜产业发展取得实效,助力榆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现就一年来主要工作汇报如下:一、主要任务完成情况2021年计划指导全市蔬菜种植面积60万亩,总产达到115万吨;指导蚕桑轻简生产技术,养蚕900张,产茧40吨。指导榆阳区、靖边县、定边县、绥德县开展千亿级设施蔬菜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完善全市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计划引进蔬菜、蚕桑、花卉、食用菌新品种30个,蚕桑推广示范面积100亩;推广水肥一体化、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病虫害绿色防控等集成技术5000亩;培训农技人员、菜农1000人次。(一)蔬菜产业提档升级2021年我市紧抓市委市政府持续建设百亿级蔬菜产业的战略机遇,积极谋划我市蔬菜产业提档升级,全年蔬菜生产稳定增长:蔬菜播种面积73.14万亩,产量214.78万吨,累计产值47.73亿元。为了进一步培育优势产业,推进大漠蔬菜产业建设,我中心狠抓大漠高山冷凉蔬菜基地建设,在靖边县建设万亩胡萝卜示范基地,在定边县建设万亩辣椒示范基地,在米脂县建设万亩山地红葱示范基地,在绥德县建设万亩瓜菜、粮菜套种基地。现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累计建设集中连片高山冷凉蔬菜基地28.31万亩。(二)设施农业扩规增效2021年我市紧抓陕西省实施农业特色产业“3+X”工程的战略机遇,将设施农业产业作为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发展的重要抓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要求,有效促产业快速发展。全市设施农业播种面积达到15.74万亩,产量43.82万吨,综合产值20.56亿元。其中日光温室面积6.80万亩,产量17.25万吨;塑料大棚面积8.02万亩,产量24.34万吨;中小拱棚面积0.90万亩,产量2.15万吨。(三)蚕桑产业稳中向好2021年我市蚕桑产业在市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下,克服了早春桑树冻害、夏季连续干旱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保障了全市蚕桑产业稳定发展,全市桑园面积达到16500亩。其中:专用养蚕桑园400亩,果桑300亩,饲料桑15800亩。累计养蚕980张,产茧44.1吨。在神木市纯康种养殖有限公司进行饲料桑综合利用试验示范,在原有矿区复垦地670亩饲料桑的基础上引进冀桑3号桑品种8万株,新建制茶专用桑园30亩;在榆阳区古塔乡曹家洼村进行省力化养蚕试验示范,引进丰驰桑品种8万株,新建养蚕专用桑园100亩,新建养蚕及蚕丝被制作车间1100平米,引进家蚕新品种华康3号7张,应用省力化蚕台、蚕病综合防控、塑料折簇自动上簇等新技术,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四)食用菌产业飞速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我市新兴园艺特色产业,近年以来呈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特别是佳县、府谷等县区,已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带动产业之一。2021年全市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1530.76万袋,产量达到1.20万吨,实现产值0.89亿元。全市平菇产业基本实现周年均衡供应,香菇产业稳定增长,桑黄等珍惜食用菌试验开发成功,食用菌产业作为我市蔬菜特色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五)品种技术全面推广立足绿色发展、提质增效总目标,我中心多措并举,大力推广节本增效先进实用技术和高效新优品种。在关键技术推广中,我们把主推品种技术相结合、农机农艺相结合,突出绿色生产,助推榆林农业现代化进程。全市推广水肥一体化、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病虫害绿色防控、设施增温补光、智能物联网等10项集成技术面积超过10万亩,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全面推广,有效提高了“菜篮子”产品质量和效益。在品种结构优化中,我中心与榆阳、定边、佳县等县区园艺站合作,引进适宜我市种植的果蔬、食用菌、花卉品种。二、取得的主要效益2020年,在全中心职工的努力下,单位各项工作取得了进一步发展。(一)全市全年蔬菜播种面积73.14万亩,产量214.78万吨,累计产值47.73亿元。为了进一步培育优势产业,推进大漠蔬菜产业建设,我中心狠抓大漠高山冷凉蔬菜基地建设,在靖边县建设万亩胡萝卜示范基地,在定边县建设万亩辣椒示范基地,在米脂县建设万亩山地红葱示范基地,在绥德县建设万亩瓜菜、粮菜套种基地。现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累计建设集中连片高山冷凉蔬菜基地28.31万亩。(二)紧抓陕西省实施农业特色产业“3+X”工程的战略机遇,全市设施农业播种面积达到15.74万亩,产量43.82万吨,综合产值20.56亿元。其中日光温室面积6.80万亩,产量17.25万吨;塑料大棚面积8.02万亩,产量24.34万吨;中小拱棚面积0.90万亩,产量2.15万吨。蚕桑方面:全市桑园面积达到16500亩。其中:专用养蚕桑园400亩,果桑300亩,饲料桑15800亩。累计养蚕980张,产茧44.1吨。食用菌方面:全市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1530.76万袋,产量达到1.20万吨,实现产值0.89亿元。(三)优化品种结构,我中心与榆阳、定边、佳县等县区园艺站合作,引进适宜我市种植的果蔬、食用菌、花卉品种。在榆林农业科技示范园试验区引进试验南瓜、西瓜、甜瓜、芹菜、草莓等5种25个品种,同时开展山葱花、沙葱等陕北地方特色蔬菜试验示范;在靖边引进推广胡萝卜新品种10个,效果良好;在定边引进试验33个辣椒新优品种,其中圆椒类5个,牛角类14个,螺丝椒类10个,线椒类4个,筛选出适合我市大田推广品种8个;在佳县、清涧开展普罗旺斯高端番茄适应性引进试验,试验效果良好,为我市下一步开展口感型番茄示范推广奠定扎实的基础。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一年工作,我们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创造性的开展了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应看到,我市园艺蚕桑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产业扩能增效难度加大。受经济、金融和设施用地政策等因素影响,民间投资积极性和投资量有所回调,蔬菜设施化、食用菌产业化和蚕桑特色发展速度放缓,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效益的空间收窄,冬春淡季蔬菜供应依靠外地的格局没有改变。二是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由于农村劳动力的严重不足,产业用工短缺问题突出,人工劳务费明显增加;生产资料不断涨价,蔬菜、食用菌、蚕桑等生产成本不断加大。三是财政资金投入不足。设施农业工程一次性投资较大,特别是日光温室亩投资10万元以上,塑料大棚亩投资2万元以上。在财政补贴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农民筹资困难,试验示范难以开展,严重制约我市蔬菜产业发展速度。下年我们将针对问题结合市农业农村局总体部署倍加努力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按期完成。四、整改措施(一)继续完善榆林市蔬菜产销信息体系,加强信息服务和预警体系建设,为政府和菜农组织蔬菜生产和销售提供合理决策依据,努力提高农民的种菜积极性。(二)提升全市蔬菜产业技术服务能力,引进培养专业人才,提升服务质量,加快科技普及,全面完成市农业农村局部署的各项工作。五、下年度工作计划2022年,榆林市园艺蚕桑产业和设施农业工作将坚定沿着中省市有关精神为指引,继续按照“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以实现“菜篮子”优质安全和周年均衡供应为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突出区域特色,优化产业结构,示范推广新型集成技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逐步形成产业发展合理,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市场波动可控,农民增收稳定的榆林大漠蔬菜产业新格局,为榆林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一)重点工作方面。以大漠蔬菜产业发展为重点,抓好市委市政府百亿级蔬菜产业建设,集中创建一批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加快推进高山冷凉蔬菜和食用菌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以设施蔬菜、食用菌、蚕桑为主要内容的园艺产业。(二)重点项目方面一是积极与省园艺站对接“千亿级”设施农业项目,争取中省支持。全面做好设施农业项目的规划、申报、实施。二是坚持规模化发展、板块推进的发展思路,推进高山冷凉蔬菜示范区建设项目。三是积极开展品种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进一步开展蔬菜、蚕桑、食用菌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推动组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蔬菜、蚕桑、食用菌产销联合体,为蔬菜产业发展探索榆林特色模式。四是持续完善市级蔬菜生产信息监测体系。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2021年3月,被榆林市农业农村局评为局系统工作先进单位;2、2021年6月,被陕西省园艺技术工作站评为全省园艺系统工作先进集体;3、2021年6月,被榆林市直属机关工委评为市直机关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