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科技发展服务中心

榆林市科技发展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3-21 14:20
单位名称 榆林市科技发展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服务科技事业。开展科技数据资源的收集、整理、共享服务工作。参与对外科技交流合作,开展科技金融、科技政策咨询、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工作。开展科技统计、科普统计、技术合同登记、专利成果查新等工作。
住所 榆林市榆阳区西人民路313号
法定代表人 鱼克奎
开办资金 975.6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科学技术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76.61万元 623.37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科技发展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4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我中心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科技局的领导下,围绕全市中心工作,认真贯彻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集中力量做了以下工作:一、主要工作1、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新单位组织机构建设是第一重任。在局党组的关怀下,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有关规定及时对中心8名科长和4名副科长进行了任用上报,经市人社局批准,最终确认了7名科长和4名副科长,为我中心机构正常运行和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强的组织保障。2、组织全体职工观看“党史文献纪录片”和“中共党史专题讲座”,参加榆林市科技系统党风廉政和反腐工作会,参加市科技系统党史学习动员会,组织全体职工聆听钟自鸣、贺启章、慕嘉炜等同志宣讲的党史和总书记来陕考察、来榆考察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精神主题宣讲,积极参加了市局举办的“建党百年活动”,并组织全体职工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讲话”及参加市科技系统干部作风整顿动员大会等活动。3、中心完成了《陕西省科技年鉴(2021卷)》榆林市部分及《榆林年鉴》科技部分的编辑工作。此项工作信息量大,涉及的内容多,我中心将此项工作的各项内容认真梳理,合理分工,将每项任务落实到人,限期完成,现已圆满完成,并报送省科技厅科技志编辑室、榆林年鉴办。4、我中心完成了省上交代的“对2016-2020年‘三区’科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财政支出经费落实情况进行自查”的情况报告。按照《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对“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中央财政经费落实情况进行核查的通知》(陕科函﹝2021﹞157号)要求,我中心积极组织我市辖区内“三区”县对2016-2020年“三区”科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财政支出经费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并填写《陕西省“三区”科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财政支持经费落实情况汇总表》进行汇总,现已将自查情况报省科技厅。5、按省上要求,经过层层筛选,我中心高标准确定了2021年度“三区”人才选派人员名单和受援单位。按照《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报送2021年度“三区”科技人才计划选派和培训人员名单的通知》(陕科农函﹝2021﹞194号)要求,我中心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对乡村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坚持选派人员和“三区”县双向选择的原则,按照《关于印发﹤陕西省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陕科农发﹝2014﹞139号)要求的条件和以往服务对接情况,我中心与拟选派人员对接沟通工作任务及相关要求后,初步确定选派人员名单和受援单位,现已将汇总选派人员名单上报省科技厅(共选派137名拥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6、我中心对2021年服务于9个县区的137名“三区”科技人才的工作总结进行专项汇总,并以文件形式上报省科技厅。7、顺利完成了《榆林科技》杂志4期的出版工作,进一步宣传了我市科技工作新成就、新局面。8、圆满完成了2020年度全市科普统计调查工作。本次统计调查内容包括科普人员、科普场地、科普经费、科普传媒、科普活动以及创新创业中的科普等6个方面共124项二级指标,涉及市直有关部门41家,在数据填报过程中,我中心安排专职工作人员,积极对接各单位的统计人员,加强协作,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网上填报工作。9、我中心以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科为班底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制定了《关于下达2021年度人才工作考核任务指标的通知》和《2021年度市科技局人才工作考核任务指标分解表》。10、受市委组织部人才科委派,我中心完成了2020年度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人才工作考核任务,并按照有关规定向市委组织部人才科推荐了杨林、陈丽媛、豆河伟3名同志为2021年度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人选,并对豆河伟等18名2021年度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建议人选逐个审核,提出相关意见报送市委组织部人才科。经过层层选拔,市委组织部最终授予杨林、豆河伟两名同志为2021年度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1、为支持全市“双减”工作,我中心选派出一名干部进入全市“双减”工作领导小组专班,代表市科技局履行“双减”工作。同时制定了科技类校外培训专项排查行动方案,并对辖区内所有涉及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排摸彻查,填写了《榆林市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情况排查统计表》、《榆林市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基本情况统计表》,确保辖区内科技类培训机构运营合规守序。目前全市统计科技类培训机构共计48家,“无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12、完成了市直相关部门及市科技局交代的其他工作。我中心积极响应市绿化委员会要求,组织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前往大墩梁植树造林,落实了总书记所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践行了科技担当。为完成乡村振兴任务,我中心选派出4名乡村振兴工作队员配合市局派出的第一书记,夯实责任,落实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此外,为支持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我中心选派出一名干部进入全市招商引资工作队,代表市科技系统落实全市招商引资工作。13、与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21年4月8日,榆林市科技发展服务心与中关村天合中心组织在榆林召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对接会”,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5月27日,中关村天合中心常务副主任蒋宜珍带领煤科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4位专家,深入榆林学院陕北矿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米脂苹果合作社、佳县枣园枣业合作社实地调研对接,并与市卫健委相关科室负责人和榆林二院专家进行了座谈讨论;7月8日中关村天合中心主任朱楠带领北京食品研究院3位专家,先后深入定边荞麦加工企业和横山及榆阳羊肉加工企业进行了调研对接。二、取得的效益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我们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1、7月中旬,市科技发展服务中心与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组织上述专家并与相关企业及单位合作,申报了六项榆林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分别为:破解榆林荞麦系列产品精深加工技术难题的研究与示范项目、破解横山优质羊肉精细化加工关键技术壁垒的途径研究与示范项目、破解榆林山地苹果花期晚霜冻害技术难题的研究与示范项目、破解榆林红枣成熟期阴雨裂果霉变技术难题的研究与示范项目、破解榆林工业固废资源化开发利用技术难题的研究与示范项目、榆林沙蒿致敏生态破解途径研究与示范项目。完成了相关技术的转化服务落地。2、中心围绕全市疫情防控常态化,加紧科技配套服务。主动走访12个县市区,前后走进五十多家企业,搜寻相关技术合同,宣讲R&D研发投入及技术合同认定等相关知识。2021年全年,我中心累计为全市登记技术合同112项,使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到45,899.8万元,其中核定技术金额14,743.25万元。完成2021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3.5亿元的131.14%。3、我中心在履行新单位职能的同时,注销了原榆林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榆林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和榆林市技术经济研究中心,完成了财政工资系统、机关事业单位养老社保系统、社保税务系统、个人所得税系统、医保系统、财政云账户及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的合并。4、完成了“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宣传主要以农业适用技术、科技优惠政策和科技信息服务为主,为前来参加活动的群众发放了“榆林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茄子嫁接技术”和“科技掌中宝”等农村实用技术2000余份,提供业务与技术咨询100余人次。5、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签订了“知网研学平台许可使用合同”,并购买了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期刊、学位、会议、专利、标准、科技成果等多种资源数据库,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能源化工等学科领域。6、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入库工作,截止2021年年底,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达607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228家,增长率60.15%。7、开展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建设工作,组织指导清涧北国枣业有限责任公司、神木特种飞行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企业完成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网络申报工作,截止目前高企总数可达到128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1家,增长率62.96%。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心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离工作实际需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一是创新意识不足。存在理论与实际联系不紧,用学到的政治理论知识改造世界观和人生观方面做得不够,表现为工作上满足于常态化、对工作标准要求的不高、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不能积极地用创新的思维去思考及解决问题,特色工作不明显。二是中心工作人员对榆林科技服务、科技创新平台对于榆林经济的推动作用认识不足,在了解企业情况及问题时沟通不足,不能真正的了解企业的现状及意图,对提出的一些问题和要求不能做出迅速的反应。四、整改措施为推动中心的快速发展,深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现结合中心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整改措施:一是加强中心人员培训,抓好工作人员的日常学习培训工作;二是增强创新意识,大胆解放思想,立足于本职工作,着眼长远,加强调查研究细致化,进一步做好科技相关工作。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明年,我们将按照提升计划的要求,认真开展两项工作:1、积极开展科技金融,与相关金融机构及银行合作,试点建立全市科技型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以应对新形势,完成新任务,满足榆林市内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需求,解决企业资金瓶颈问题,助推企业发展,支持企业自主研发。2、我中心将充分整合全市科技培训资源,开展面向农村和企业的大规模科技培训,并举办科普夏令营和科普冬令营活动。一是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送科技下乡活动。二是积极开展企业职工生产技能培训。我们将定期组织专家走访企业,在企业开展职工生产技能培训和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培训。三是积极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开展社区科普讲座活动及科普进校园活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