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安康市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安康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创业就业服务保障。拟定并组织实施<促进就业/职业培训/高技能人才/乡土人才>规划人力资源开发组织实施国家职业分类和标准及行业标准指导<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竞赛/人力资源市场>工作审批与管理<人才劳务招聘洽谈会/职业培训机构/人力资源中介结构>全市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落实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非国有单位和流动人员人事关系和档案管理 | |
住所 | 安康高新区安康大道数字化创业中心1-3楼 | |
法定代表人 | 谢光运 | |
开办资金 | 4546.1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651.65万元 | 1797.2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积极开展创业就业服务。搭建多样化的交流平台,有组织输出农民工6773名。举办各类招聘会263场次,提供岗位24万个,组织参与招聘单位1326家,达成就业意向3.91万人。加强就业协作和联盟,与秦巴区域14个市签订框架协议书。积极推进人力资源服务协作和人才培养。与多地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扩大劳动力转移就业。聚焦全市100个重点工业企业、300个在建重点项目建设和700余家新社区工厂,建立人社服务专员制度,定期深入企业走访对接,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全市共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18837人(户),共帮助2523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帮助就业困难人员享受政策2202人,辖区内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并享受扶持政策用人单位302家。组织开展就业创业帮扶实现自主创业294人、转移就业1759人、灵活就业1462人、务农1251人。帮扶1031名应届困难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在800人或300户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建立就业服务窗口99个,常态化组织开展“零就业”家庭清零行动,全市151154名易地扶贫搬迁脱贫劳动力已实现就业创业,79381户搬迁脱贫家庭已实现一户至少有一个人稳定就业,有就业意愿有劳动能力的“零就业”家庭全部清零。(二)扎实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扎实高效实施技能提升。全市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5.1万人次(市本级1.03万人次),其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890人,脱贫人口培训19484人次。开展创业培训3534人次,家政服务培训5732人次,修脚师培训7067人次,养老护理员培训1964人次。确定8家社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认定工种达79个。开展等级认定8516人,发放技能等级证书6358份。先后举办安康市第二届新社区工厂技能大赛年度总决赛暨2021年全市劳动技能竞赛、安康市首届“硒茶大师”手工制茶技能大赛、安康市网络安全技能大赛。(三)将创业带动就业落到实处。建立了市县有中心(创业就业服务中心)、镇有站(社会保障服务站)、村村(社区)都有信息员的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并大力推动“互联网+人社”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陕西省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等各类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示范园)63家,其中省级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示范园)11家,市级36家,县镇标准化创业中心115家,吸引在孵创业项目1181个入驻,共带动就业10298人,今年为创业载体拨付各类奖补资金564.35万元。市本级全年为86家单位共兑现各类就业创业补贴2160.29万元,其中公益性岗位补贴655.16万元、见习补贴300.44万元、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奖补200万元、校园招聘补贴40万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兑现职业介绍补贴44.35万元、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0万元、国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建设一次性补助40万元、全市3014名高校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301.4万元、入住陕西安康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企业优惠政策补贴资金10.6万元、社保补贴23.03万元、职业技能培训补贴35.23万元、职业技能鉴定补贴37.4万元、就业创业服务补贴272.67万元。认定就业扶贫基地150家。培育省级返乡创业园(区)7个,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区)5个,市级返乡创业园区22家,33名返乡创业企业家被市政府授予“返乡创业优秀企业家”称号,并颁发了“金州优才卡”。全市返乡创业总数达41902人,企业或实体30859个,累计投资438064万元,安置就业99082人。全市共举办苏陕劳务协作招聘活动25场次,其中现场招聘活动11场次,线上招聘活动14场次,开展就业培训24场次。积极推出陕西安康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优惠政策,减免企业费用150余万元。统筹推进两个产业园建设。安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驻企业49家,从业人员共计204人,开园以来园区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6.3亿元,累计税收924.5万元,服务企业数量共计3963家次,服务就业人员2.6万余人次,策划组织和参与活动130余场次;安康劳务(建筑)产业园建设正在全面推进,已招商入驻企业82家,预计2022年5月开园。(四)服务大局,各项中心工作取得新成绩。圆满完成汉滨区大河镇堰湾村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在市派帮扶单位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综合评价中获评“好”等次单位。积极做好汉滨区玉岚茶叶现代农业园区帮扶工作,为园区申报的陕南循环发展项目已通过市级初审。全年共带动163户农户实现就业,增收达41万元。企业生产的“汉岚青红茶”获得第二届“端午安康”全国硒水鉴茶大赛“特等奖”,园区企业被陕西省茶叶协会评为“2020年度十佳最美茶园”。中心承担市局的2020年度安康富硒茶叶产业园区包抓帮扶工作被市绿化委员会考核认定结果为优秀单位。防汛抢险、五城联创、意识形态、综治维稳、平安建设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均全面完成。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截止12月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回安报到登记9080人,实现就业8632人,登记就业率达95.07%。全市认定就业见习单位716家,核定就业见习岗位5569个,上岗参加就业见习1665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3%,完成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跟踪回访率100%,就业帮扶率100%的目标任务;全市累计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51644人次,完成年度任务的147.55%。拨付各类培训补贴6732.9万元。大力宣传“安康智慧人社”微信小程序和“安康人社”APP,注册用户超过50万人,共完成我市人社网上服务大厅事项上网339项;全市累计制发社会保障卡近290万张,签发电子社会保障卡近90万人。在全省率先开通通过社保卡借阅图书、参观博物馆等应用。12333为群众提供电话咨询服务近10万次。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26笔,发放金额4.48亿元.通过创业担保贷款直接扶持创业人员1511人,带动就业5891人。共保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25682份,办理新增人事代理档案托管448份,接收2021年高校毕业生档案450份,转出流动人员档案932份,为350人办理养老退休手续,开展以档案管理服务为基础延伸的各类基本公共服务1.28万人次。全面完成全市11个服务机构业务系统应用全覆盖,实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数据信息同步并向上集中;发放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贷款20万元;分别为2021届1657名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165.7万元、2022届1357名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135.7万元;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在园企业37家,累计带动就业总数1762人,顺利完成陕西安康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第三方运营管理团队的招募工作。全市农村人口外出就业77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2.3万人,组织召开各类招聘洽谈会263场次,提供岗位24万个;组织4846名建档立卡搬迁群众参加技能培训,在易地搬迁社区已建设投入使用社区工厂16个,建成未投入使用社区工厂2个,吸纳552人就业。全市通过苏陕劳务协作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37人。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我市劳动力数量大且整体素质偏低,劳动力素质和就业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短缺。二是技能人才比较缺乏。一方面技能人才总量不足,比例失衡,另一方面部分务工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意愿不强。(二)改进措施: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发挥既有优质劳务品牌的宣传带动力度,同时兼顾就业人群培训意愿,增强职业技能培训的吸引力。二是继续加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提升就业能力。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大力推进高质量就业创业。优化就业创业环境,抓好援企纾困各项政策落实,推动惠企惠民政策落地见效,积极搭建高质量创业就业平台、劳务协作平台,不断培育劳务品牌,健全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抓好重点群体就业。二是实施技能人才培育行动。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快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巩固提升技能人才社会评价机构成果,积极稳妥组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持续扩大技能人才队伍。三是营造良好环境推动返乡创业就业,积极整合推动各类资源、平台、要素向返乡创业就业集聚。四是持续用力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加快创业就业平台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加快“互联网+人社”公共平台建设,推进社会保障卡人社各项业务应用。五是持续深化苏陕劳务协作。进一步深化劳务合作,建立劳务协作长效机制。六是提升孵化园管理运营水平,打造安康创新创业的金名片。七是抓好作风建设,大力提升干部业务素质,建设优质高效的办事窗口经办平台。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