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安康市电化教育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电化教育,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电化教育技术实验研究和示范推广 | |
住所 | 安康市汉滨区育才路109号 | |
法定代表人 | 龚永军 | |
开办资金 | 4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安康市教育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6.41万元 | 47.68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安康市电化教育馆.公益 | 从业人数 1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安康市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在省上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抓创新发展,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7亿元用于智慧教育建设,基础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显著提升。依据《陕西省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和《陕西省智慧校园示范校建设标准》,统筹推进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探索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管理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巩固提升石泉县、汉滨区果园小学、紫阳中学省级中小学智慧教育示范县、示范校创建成果,形成区域智慧教育案例,指导推进岚皋县、安康中学等2县4校做好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县、示范校申报创建工作;抓智慧幼儿园建设,评估命名某某等13所幼儿园为安康市智慧幼儿园试点基地。(二)抓队伍建设,构建电教发展共同体。开展电教服务“百校行”和“联县包校”活动,全年深入22所农村中小学校,送培训、送技术、送设备、送课程、送服务,指导基层学校特色发展;协调资金建立起市、县区视频服务系统,实现视频多级互联、网络电教培训、远程听课评课;组织开展“市县校电教发展共同体西安名校行”、“专兼职电教教研员信息化素养提升”等学习交流活动,初步构建市、县、校电教发展共同体,实现城乡电教工作一体化发展。(三)抓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总结试点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启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全员培训,通过召开培训启动会、深入基层指导、定期通报督促等方式,确保所有教师按照时间节点推进项目的全面实施;结合教育信息化2.0发展形势,开展“城乡教师发展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送培活动。配合市局做好“三级三类”骨干体系建设,组织开展省市名师学带评审和小学思政课大练兵活动,有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四)抓课程建设,提升融合应用水平。针对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率低等问题,组织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视导工作,邀请部分县区电教中心和学校业务骨干、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手等深入各县区和学校,采取进班听课、反思交流、座谈问询等方式,诊断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各县区和学校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做好国省级课题过程管理、总结结题、立项申报等工作,提高研究能力,提升研究水平。(五)全面开展“陕西教育扶智平台”推广应用工作,全市78所中小学校参与平台的应用,通过平台的“双师课堂”“互动课堂”功能,开展跨区域的网络帮扶和交流活动,建立以“平台”应用为核心的城乡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共同体,实现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积极推进网络条件下的精准扶智,有效解决边远贫困地区学校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的问题。联合安康学院开展“基于陕西教育扶智平台应用的远程美育帮扶”活动,探索“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帮扶机制。市电教馆总结报送的《构建“一网二线三翼四级”帮扶机制助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荣获教育部2021年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示范案例。(六)抓赛事活动,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举办面向教师的“微课大赛”“教学创新大赛”“教育信息化案例培育和征集”“教育信息化论文征集”“国家精品课评选”等活动,培育和形成教育信息化发展“安康模式”;组织开展面向学生的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和机器人大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引导各县区和学校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完善教学环境、加强师资培训等,逐步实现少儿编程、人工智能等课程进学校、进课表、进课后延时服务。(七)抓建配管用,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文件精神,将实验教学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纳入学科教学基本规范,把学生实验操作情况和能力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举办全市实验操作、实验说课展示评比、自制玩教具学具和实验教学成果展示评比活动。配合省厅对石泉、汉阴两县初中学校物理、化学、生物学实验操作考试工作进行联合巡查。白河等县区、市一小等学校结合“双减”政策和课后延时服务,通过实验学科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八)抓平台资源建设,创新推进“互联网+德育”工作。安康市“德润安康”德育资源平台正式建成并上线运行,及时征集、上传优秀德育资源,汇聚形成具有安康特色的中小学德育教育优质资源体系,举办“同心公益行动教育支持乡村”和“德润安康”公益讲座,助力“德润安康”品牌建设;电教馆承担的市级课题《基于互联网+的安康市域德育网络建设实践研究》《安康市中小学幼儿园德育评价的实践与研究》顺利结题,省级规划课题《安康市“三重融合三全育德”德育模式创新实践研究》已完成研究任务。(九)抓媒体融合,打造教体宣传矩阵。进一步壮大市、县、校三级教育宣传和网评员队伍,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实行月通报、月提示、月约稿、年终考核制度,按通报及时调整宣传重心,确保宣传工作整体联动;按照“做深主题宣传,做亮成就宣传,做好动态宣传”的要求,丰富宣传内容,讲好教育故事,及时全面客观地反映全市各地的教育工作动态,充分展示全市教育改革发展的成绩、师生的良好风貌。省市主流媒体多次对我市教育体育工作开展专题报道。(十)抓体制机制建设,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及时调整教体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科室和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组织召开网络安全工作会和网络安全业务培训会,与各县区和市直单位层层签订网络安全责任书,把网络安全和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网站和平台系统管理,常态化开展以网络安全责任制落实、网络安全日常管理、网络安全技术防护为内容的网络信息安全季度抽查、学期年度检查;加强教育APP管理和应用,开展专项检查;抓好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活动,围绕“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主题,丰富活动载体,通过网络安全知识竞赛、主题班会、主题团队课、手抄报、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宣传展板等形式开展网络安全知识走基层进校园活动。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优化基础环境,提升装备水平,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全部实现100M以上宽带接入互联网,交互式多媒体班班通设备普及率达100%,91%的中小学教师开通个人空间,累计上传资源54835条。(二)以点带面,推动全市智慧教育示范县、示范校、试点基地创建工作。推进全市智慧幼儿园建设水平,本年度评估命名安康市智慧幼儿园试点基地13个。(三)抓培训教研,构建电教发展共同体。组织开展各类培训、评审活动30余场,累计培训中小学校长、专兼职电教教研员、联县包校业务骨干、学科教师4800人;特别在2021年陕西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中,由市电教馆配合市教体局评审推荐7名参赛教师全部获奖;我市承担的46个“十三五”省级规划课题和13个创新资源课题均顺利结题;市电教馆承担的2项市级课题顺利结题。(四)抓融合应用,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举办教师信息化赛事活动4余场,累计有638件作品参加市级评审、303件获市奖,83件获省奖,23件作品被省厅遴选推荐参加国赛。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和机器人大赛等学生赛事活动,累计收到315件学生作品,市级获奖164件,推荐参加省赛77件,省赛获奖55件;机器人大赛全市共有120支队伍报名参市赛,市级获奖89支,推荐参加省赛67支。(五)抓建配管用,提升实验教学水平。2021年全市各县区(学校)实验装备累计投入资金:2096万元,截止目前,全市各县区(学校)建有常规实验室1119个、仪器室1029个、准备室710个、数字探究实验室61个、实验教学完成率94.81%。(六)抓红色教育,深化影视教育成果。全市全年共开展爱国主义影视教育放映活动1912场,37万余人参与观影;组织开展安康市中小学生微电影创作展映活动,共有65件学生作品获奖;组织开展安康市中小学生影评征文活动,共有363篇学生学生作品获奖,164篇学生入编2021年安康市中小学影评征文集,120篇作品推荐参加省赛。㈦抓媒体融合,打造教体宣传矩阵。安康市教体局网站全年发稿1500余条,微信公众号发稿400余条。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电教部门编制不够、人员不足、经费不足,县区之间、学校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二是市域、县域、校际信息化整合应用的创新动力不足,创新发展的能力有待提升。(二)改进措施:一是转变理念,积极向上级单位反映解决机构、人员、经费不足相关问题;二是创新工作方式,强化改革意识,融合应用,提升全市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创建市级智慧校园示范学校14所,创建智慧幼儿园试点基地15所;创建智慧体育试点学校14所;指导岚皋县、安康中学、高新区第六小学创建成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培育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县1个、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2所。(二)以新高考改革、智慧体育“互联网+德育”为切入点,推动安康教育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新高考改革、“双减”和五项管理等政策落地落实。(三)抓细抓实“国培计划--陕西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全员培训,确保2022年5月前全员通过省级考核确认。(四)开展网络安全专题培训,提升网络安全素养;组织开展全市教体系统全国第九届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和校园日活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