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市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1.安全监管成效显著。一是抓专项整治,促质量提升。开展了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共督查检查农产品生产主体598家,立案查处一般程序案件8起,简易程序53起,查获各类假劣农资产品818余公斤。二是抓安全创建,促品牌提质。我市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第三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创建单位,镇坪县、汉阴县成功创建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服务指导宁陕县、紫阳县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三是抓“双覆盖”管理,促水平提效。完善构建了以“双覆盖”管理为核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安康模式”。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终端达到598家,实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单位达到508家。全年使用追溯二维码标识48余万枚,开具各类食用农产品合格证42.9余万份,附带合格证上市农产品312.21吨。四是抓信用体系,促素质提高。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全市82%以上的主体已纳入信用体系管理。五是抓网格化监管,促效能提级。完善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管理体系,目前,全市80%以上镇办实现了网格化管理。2.农资打假深入开展。一是严厉打击各类农资经营违规违法行为。全年检查农资经营门店429个,共查处各类问题27个,简易程序处罚12件,一般程序3件,现场签发整改意见18份,查获各类假劣农资818公斤,其中种子112公斤,农药52公斤,肥料266公斤,兽药饲料388公斤。二是强化办案练兵。办结了省级肥料抽检不合格产品案一起,该案卷获市级优秀案卷。三是抓标准化农资经营门店创建。评选“农资经营示范门店”2个、“农资经营标准化门店”20个。3.动卫执法扎实有效。一是集中开展违法违规调运生猪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共查验运输生猪车辆1805辆,查处违法案件44起,收缴罚款13.9615余万元。二是畜禽屠宰执法工作稳步推进。依法取缔生猪私屠滥宰窝点8处,立案查处3起,没收销毁私宰及不合格肉品1500余公斤,检查生猪养殖户120余户,定点屠宰企业12个。四是建设全市首个兽药残留快速检测为民服务站,共检测禽蛋类产品100余批次,现场出具检测报告100余份,接受咨询来访市民500余人次。4.十年禁渔有力推进。全市共出动检查人员23036人次,查办案件5起,罚款390元,侦办非法捕捞水产品案2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9人,移送起诉12案17人。年度拆解“三无”自用船只206只,划定了“禁钓区”和“限钓区”,落实了全市汉江主干护渔员524人的监管职责,全年印发禁渔资料9万余份,宣传海报1.2万余张,树立宣传牌200余个,发布长江流域禁捕十大典型案例。我市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被安康日报评选为“2021年安康十大新闻”。5.渔政执法初现成效。一是2021中国渔政“亮剑”行动成绩斐然。累计出动渔政执法人员人员2500余人次、水上巡查累计3000多公里,收缴违规钓竿360余副、捕捞船只发动机3台、电瓶8台、逆变器3台,销毁违法网具2000余套,现场销毁违法涉渔船只1艘,查扣涉渔违法船只3只,查办各类非法捕捞行政案件30余起,罚没3万余元。二是建设安康市渔政智能监管系统并实施运行,重点水域实施24小时全时段监管,实现了“人防+技防+群防”有效结合。6.案卷评查取得新突破。推荐6卷案卷参加全省优秀案卷评选,其中5卷获“全省农业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优秀案卷”,1卷被选送参加“全国优秀农业行政执法案卷”评选。石泉县农业农村局选送的“何某违法电鱼案”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21年全国渔政执法案卷评查优秀案卷。7.宅基地执法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完成了6起涉嫌农村乱占土地建住宅违法线索查办工作和5件涉嫌“农村村民乱占土地建住宅”违法行为线索调查、取证、查处工作。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实效。①全市共督查检查农产品生产主体598家,立案查处一般程序案件8起,简易程序53起,查获各类假劣农资产品818余公斤。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投诉办结率100%。②我市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第三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创建单位,镇坪县、汉阴县成功创建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③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终端达到598家,实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单位达到508家。全年使用追溯二维码标识48余万枚,开具各类食用农产品合格证42.9万余份,附带合格证上市农产品312.21吨。2.农资打假及专项治理活动扎实开展。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检查了十个县区二十五个乡镇的429个农资经营门店,共查处各类问题27个,简易程序处罚12件,一般程序3件,现场签发整改意见18份,查获各类假劣农资818公斤,其中种子112公斤,农药52公斤,肥料266公斤,兽药饲料388公斤。评选表彰“农资经营示范门店”2个、“农资经营标准化门店”20个。3.依法取缔生猪私屠滥宰窝点8处,立案查处3起,没收销毁私宰及不合格肉品1500余公斤。建设全市首个兽药残留快速检测为民服务站,共检测禽蛋类产品100余批次,现场出具检测报告100余份,接受咨询来访市民500余人次。4.渔政执法和“十年禁渔”工作成绩显著。累计出动渔政执法人员2500余人次、水上巡查累计3000多公里,收缴违规钓竿360余付、捕捞船只发动机3台、电瓶8台、逆变器3台,销毁违法网具2000余套,现场销毁违法涉渔船只1艘,查扣涉渔违法船只3只,查办各类非法捕捞行政案件30余起,罚没3万余元,年度拆解“三无”自用船只206只。我市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被安康日报评选为“2021年安康十大新闻。5.开展多场次农业普法宣传活动,累计印发宣传资料四万余份,接受群众咨询2200余人次。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农业执法领域扩展到十三个领域,任务重、压力大,执法人员不足,力量薄弱,执法能力有待提高。2.改进措施:加强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全面提升执法人员业务技能和执法水平,改善执法装备,选拔优秀执法人员充实队伍。四、下一步工作思路。1.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为抓手的冲刺工程。成立工作专班,做好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考核验收。争取实现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覆盖。2.以深化“双覆盖”总结提炼的创新工程。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体系,努力实现县级以上农业园区、龙头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全面实行农产品质量“双覆盖”管理。3.推动国家级“绿色生资门店”评选的示范工程。在各县区建设标准化、绿色化、信息化绿色农资示范店,实现农业生产绿色防控体系的常态化运营。4.以查漏补缺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工程。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查漏补缺,确保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农产品生产重大案件和渔政执法案件查处率达到中省考核的上限水平。5.以健全“六有模式”体制机制的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六有”体制机制,细化方案,提炼模式,在可复制、可推广上下深功夫。6.以推进农业执法改革的规范化建设工程。加强全市农业综合执法体系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综合执法智慧监管平台”电子政务能力,推进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