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商南县救助管理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弱势群体服务。维护社会稳定、救助困难群体;对弱势群体进行临时性接收、管理和教育;提供临时性社会救助。 | |
住所 | 商南县环城东路北段 | |
法定代表人 | 王宏 | |
开办资金 | 2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商南县民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6.02万元 | 26.01万元 | |
网上名称 | 商南县救助管理站.公益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民政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一)持续开展街面巡查工作我站街面巡查常态化,积极开展主动救助,安排专车专人坚持上街巡查,加强街头主动劝导救助力度,对城区采取分区包片或实行双人制携带方便面、面包等食品以及宣传资料进行巡查,并对城区重点地段、车站、桥梁涵洞、银行自动取款网点、建筑及拆迁工地、城乡结合部等可能露宿区域开展重点巡查,增强在雨雪天气的巡查力度,做到在极端天气加强街面巡查频次,并做好夜间和重点区域的巡查救助,及时对辖区内的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救助服务,对愿意返乡的流浪乞讨人员,当即接回站内,办理入站、离站手续,为其购买车票或护送其返乡;对不愿意到救助站接受救助的人员,提供必要的食品、御寒物品和救助引导卡等详细的救助联系方式,避免冻、饿、死、伤等极端事件的发生。我站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首接负责制,实行24小时接待服务和值班制度,确保24小时救助热线畅通,有突发事件发生及时向县民政局报告。(二)定期排查救助管理和托养机构安全隐患站内定期排查电线线路、插座插销老化问题,做到人走电断,防止发生火灾;针对自愿离站返乡的进行买票让其自主返乡,对需要护送返乡的争取当天护送返乡,交到亲属及接收单位手中,并履行交接手续。每月一次对站外托养机构内生活照料、卫生防疫、食品药品安全、消防安全等环节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不出现意外事件发生,保证站外托养机构内托养人员的生命安全。并通过定期检查,及时、准确掌握托养机构运行情况和送托人员健康状况。若发现托养人员身体不适及时汇报救助站,并送定点医院治疗。(三)积极开展各种专项救助行动我站按期积极开展了“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等各种专项救助行动,并与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结合起来,持续开展街面救助工作,通过发放传单、流动救助车辆加强巡查的方式,大力宣传救助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流程,扩大救助政策的知晓度和社会成员的支持度及参与度,形成社会合力,促进救助事业的健康发展。对辖区内流浪乞讨人员集中活动和露宿区域开展全面排查,确保不留盲区。通过开展街面巡查活动,做到应救尽救,有效减少“强行讨要”、“职业乞讨”等不文明现象。通过及时、有效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切实维护流浪乞讨人员合法权益,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四)积极解决长期滞留人员的安置问题为了切实保障长期滞留智障及疑似精神人员的合法权益,给我站长期滞留人员提供更好更专业的服务,也给我站减轻压力,今年1月初我站将3名长期滞留人员送至市福利院安置。10月底向公安部门对3名超过3个月的长期滞留人员上报县公安局办理户口登记,11月份我站对2名已办户口和残疾证的长期滞留人员向县民政局申请办理城市特困供养,现已批准,正在给市民政局打报告安置到市福利院。(五)积极开展救助寻亲服务我站持续开展了救助寻亲专项行动,对无法提供个人信息滞留站内的人员通过“头条寻人”、微信公众号、寻亲热线等智能化寻亲手段进行寻亲,并在“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内的寻亲模块进行登记推送。充分使用信息系统人脸识别模块,及时将入站人员信息、走失人员家属提供信息与救助管理信息系统累积数据进行比对,提升甄别查询能力和效率。针对超过1个月的受助人员,根据寻亲进展情况对其在全国救助寻亲网、“头条寻人”等平台的寻亲信息进行更新完善。截止目前共为5名救助人员发布今日头条,并通过今日头条送回1人。(六)大力开展“大爱寻亲·温暖回家”活动我站在疫情期间,做好工作人员及流浪乞讨人员的安全防护,开展了流浪乞讨人员的接送工作,从河南省西峡救助站及商州区救助站安全接回2名流浪人员;分别转站到丹凤县救助站、邓州市救助站、温县救助站、南阳市救助站、商州区救助站共6名流浪人员,直接护送返乡18名流浪人员。现站内滞留3名流浪乞讨人员在外托养,仍在积极寻亲中。我站全力做好为无身份信息的生活无着流浪人员提供寻亲服务寻找家人,通过情感沟通、人脸比对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帮助在我县滞留一年多的流浪人员穆振哑重新与家人团聚,让流浪人员穆振哑早日回归家庭、找回自我、融入社会。(七)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加强“人防”、“物防”工作,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按照市局下发《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指南》认真贯彻执行。在我站门口设置疫情监测点,凡外来人员必须戴口罩,并测量体温,体温正常者扫健康码和场景码,外县人员还须扫疫情防控行程卡,并做好登记。有体温异常者等症状的禁止进入院内,并立即转运医疗机构诊断、救助,并上报县民政局。同时开展托养机构疫情防控排查,切实把防控责任和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年来,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救助站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针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服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021年共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66人,女性12人,男性54名;救助的人员中60岁以上老年人22人,疑似精神障碍17人,本省44人,护送返乡27人,发布今日头条5条,并通过今日头条送回1人。截止目前长期滞留托养人员3人。我站救助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切实维护了流入县内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圆满地完成了全年救助管理工作中的各项任务,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三、存在的问题1、至今没有救助专用车,不能在第一时间及时到达救助现场,求助人员不能及时得到救助。主动救助、日常巡查、护送返乡等工作的租车费用大且影响救助工作效率。2、救助管理人员没有卫生防疫保障。救助工作每天都要与身体状况不明的流浪乞讨人员打交道,很容易接触到麻风病、结核病、乙肝病等传染病患者,被感染的可能性较大。3、目前我站法人没有及时变更,给每年的年检及其他工作造成许多不便。4、站内办公用房功能设施不全,没有医务室、厨房等配套的功能设施;四、整改措施1、向上级申请解决救助车辆,确保求助人员得到及时救助;2、增加卫生防疫设施,确保干部职工身体健康;3、向局领导请示早日变更法人。4、向局打报告逐步完善各项功能设施。五、下一步工作打算1、做好救助管理政策的宣传以及站内日常救助工作。2、持续开展街面巡查工作。3、已批为特困人员的两名长期滞留人员待市上批复后安全送到市福利院长期安置。4、站上三名滞留人员办理户口和身份证已向县公安局发函,等与县公安局做好协调后,按程序办理。后续申报特困供养。5、加强监管,做好托养机构的管理工作,定期对站内和托养机构进行安全大检查。6、定期回访托养人员,积极开展寻亲工作。7、按时完成2021年度单位年检。8、积极做好上极安排的各类统计报表,按时上报2022年其余各月的社会服务统计台账。9、按期做好“救助机构开放日”“夏日送清凉”、“寒冬送温暖”等专项救助行动。10、做好局里交办的其他工作。11、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做好内防反弹,外防输入。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