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三原县> 三原县电化教育中心

三原县电化教育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3-17 12:24
单位名称 三原县电化教育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全县中小学提供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指导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组织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学活动;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全员培训和考核工作;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服务。
住所 三原县教育局
法定代表人 高亚平
开办资金 10.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三原县教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2万元 25.13万元
网上名称 三原县电化教育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办理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规违法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在教育局的领导和支持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1、加大智慧教育示范县创建力度,把“三个课堂”作为建设重点,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目标。在2020年建设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全力推进“三个课堂”建设,打造以连片教研领头学校为辐射的“三个课堂”教研社群,投资180万元购置72套常态化互动录播教室,结合之前配置的10套精品录播教室和2套“希沃”常态录播教室,使全县中小学校录播教室覆盖率达到100%。依托“三原县教育智慧云平台”进行网络教研和网络同步课堂,建设县域优质教育资源库,促使边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为积极开展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工作奠定基础。教研社区累计发布教研活动预告1387次,发布各类教研资源2024件。2021年春季晒课活动共发布课堂实录1721节。加强两层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将各校技术骨干垂直管理,把保障应用效率作为重要任务。将所有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纳入全县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服务队伍,县局垂直管理,定期培训,服务本地信息化工作。制定《三原县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服务队伍工作职责》,《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化设备管理、维护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原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学校网络管理员工作职责,确保设备的运维“四有”:有明确制度、有专人管理、有过程资料、有使用成果,强化应用工作督察,确保应用常态化。建设三级(电教中心、集成商、学校)巡检系统,确保信息化设施设备运维工作健康化。大力推进信息技术2.0工程,建成县级管理和培训队伍,将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作为方向。在实施三原县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同时(下称2.0),结合2.0“能力点”指标,我们提出了“多形式组织全员参与,以活动促应用”的培训方针,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两高”核心目标为教师长期培养体系重要目标,分层分类开展了教师全员普适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印发了《关于开展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的通知》,以刚性制度作为保障,以2.0能力点线上学习、校本研修、线上全员技术补充培训等为内容,全员参与,全员考核。创新信息技术融合教研方法,以省级课题引领整校提升,用各类活动增强课堂应用效率。在学校信息化硬件建设已经基本满足日常教学需求的基础上,结合2.0行动计划提出的“两高”核心目标,在全县范围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研活动,把东关中心小学、红原学校等学校作为县、乡层次的研究实验学校,开展了基于学科与课堂整合的多个省级课题研究,在今年的省级课题立项中,共有6个课题立项,其中电教中心承担的《信息技术2.0环境下的教师素养提升模式与实践——以三原县为例》被立项为重点课题。发挥县城学校资源优势,按照20年划分的六个教研片区,开展网络互动教研,中心校以上学校已经全部建立校级线上教研社区,常态化发布教研活动预告、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展示教研活动成果;指导中山街小学、正谊中学和池阳小学等学校积极进行智慧教学探索与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数据积累,探索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教学新模式。指导中山街小学、安乐中学等学校开展以创新思维、跨学科融合、合作探究、提升综合素养为特征的创客课程,开设机器人、航模、3D打印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协作,探究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组织和指导学校开展信息化与学科融合课题研究,助力教学,多种方式提高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取得的社会效益1、参加市级智慧化课堂大赛,共有6名教师获得二、三等奖;举办了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线上、线下比赛活动。线上比赛共评出一等奖9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27个;线下赛共评出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6个。2、完成2020年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评选活动作品评审,征集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论文、微课等各类作品630件。评出一等奖40、二等奖80、三等奖81;推荐29件作品参加“陕西省第五届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市级评选,其中18件作品被推荐参加省级活动。3、开展学生电脑制作大赛作品征集活动,有340件作品获县三等奖以上奖项。完成2019年中小学爱国主义影视教育影评评选活动作品评审工作,共征集征文作品907份,评出优秀组织奖10个,优秀作品175篇4、省级课题共有6个立项,其中省信息化管理中心立项1个,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立项5个,重点立项1个。5、国家级教育信息技术论文获奖1人,省级获奖7人。6、陕西省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评选获奖1人。7、陕西省二十届中小学电脑制作作品共获奖10个;市级机器人比赛,获1个一等奖,3个三等奖;市级电脑作品比赛中,26个获奖,其中1等级三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4个。8、陕西省微电影大赛共有1件作品获1等级,两件获市级奖项。9、咸阳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获得,1人获1等奖。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培训力度有待加强。由于培训资金不足等原因,我县信息技术培训的受众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聘请教育信息技术专家来我县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培训和拓展培训。(2)设备维护不到位。因经费不足,设备不能得到及时维护,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2、整改措施:争取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筹措培训经费,扩大培训范围和培训深度;加大设备巡检力度。四、下一步工作计划围绕创新融合、队伍建设、深度应用的思路,安排下一步工作计划如下:1、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和智慧教育发展,完成“三原智慧教育云平台”二、三期建设,推进多平台数据融合,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的教育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实施智慧校园建设项目,继续加大北城中学、职教中心、东郊中学等7所学校的建设力度,推动中山街小学创建省市“智慧校园”示范校;实施智慧部室和互动录播建设项目,装备智慧教室、3DVR教室等智能部室和常态化互动录播设备。2、开展立体式教师培训,有效结合,助力专业成长。开展新一轮的全员电子白板普适性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者培训、微课制作提高培训;开展线上培训,组织“一师一微课”“十分钟线上直播”等活动。3、强管理重应用,试点教研融合,助推均衡发展。试点网络互动课堂教学、在线堂直播平台的教研活动,开展部分乡镇信息化与课堂融合活动;举办中小学交互式课堂展示交流活动,指导学校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课题研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