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三原县气象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提供气象管理保障。气象法规规划;气象行业规划;气象防灾减灾;气象业务管理;气象科技攻关与成果推广。 | |
住所 | 三原县招商大道气象局 | |
法定代表人 | 李飞 | |
开办资金 | 216.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气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58.12万元 | 265.18万元 | |
网上名称 | 三原县气象局.公益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市局党组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三原局继续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市气象局长会议精神,启动三原气象十四五规划逐步落实。全体干部职工精诚团结、主动作为,以优质气象服务保障三原高质量发展,全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二、全年各项任务完成情况一是从细节入手,彰显监测精密。升级完善气象观测站网,在已建12个区域气象观测站的基础上,完成8个两要素区域站的升级改造任务,增强了中小尺度高影响天气系统的精细化观测能力;开展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智能化升级,对称重式降水、冻土、大型蒸发、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系统进行系统优化,增加观测频次、提升传输时效,为数值预报初始场提供了更为精密的观测资料;构建地面观测站主备站数据采集传输智能双链路,实现故障自动愈合和双套站数据自动融合,有效提高数据采集-处理-传输链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强化业务人员对地面观测、装备保障、通讯网络等方面的应急保障能力水平,汛前完成区域站巡检工作,并对重要配件进行备份,及时排除故障隐患。实施网络机房改造,硬件设备(服务器、路由器等)有专用机柜,线路整洁便于维护。网络系统和4G无线网都保持良好状态;自备电源(发电机)和应急电源(UPS)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日常组织业务人员对仪器设备进行全面的清洁维护,对新、旧站观测场及值班室的防雷设施进行了检测,达到防雷技术要求。二是做好重大活动保障,彰显预报精准。决策气象服务早、准、快。每次天气过程能够做到提前精准预报、滚动精细监测、适时精确预警。5月15日,赵一德省长莅临三原,正值14-15日暴雨天气过程。三原局积极面向县委县政府开展重大活动保障,实现了逐小时精准预报,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一致好评。积极开展5月22日三原嵯峨山越野徒步大赛专题气象服务,为赛事提供优质气象保障。5月3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红色经典音乐剧《闪闪的红星》走进三原,县委李华林书记亲自安排气象保障,我局连续一周精准滚动研判,圆满完成了保障任务。基于以上活动,我们积累了一些在重大气象活动保障方面的经验,体会到了成功保障对于提高部门影响力、彰显部门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深刻认识到了保障能力应当持续提升,跟进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和公众需求。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深化公共气象服务水平。运用短信、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微信等多渠道发布天气预报预警信息,使得重大天气过程服务及时到位。全年共发布《重要天气消息》34期,发布预警信号74期,在汛期5轮强降水大型考验中,主要领导亲临一线、靠前指挥,干部职工日夜坚守、滚动服务,切实保障气象“发令枪”及时鸣响,汛期降水过程中无一人伤亡,财产损失降到了最低,三原县县委书记李华林、分管县长周雪艳带领县应急、水利等部门来我局调研气象工作,高度肯定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成效。三是强化部门联合和应急联动,彰显服务精细。注重与应急、自然资源、农业、水利、交警等部门的合作,建立信息共享、协同作业机制,防范和减少城市内涝、农业生产、道路交通、地质灾害、水库安全等方面的灾害风险,筑牢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我们与县融媒体中心建立协作机制,确保预警信息能通过电视、广播节目插报,并通过爱三原APP、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发布。与县环保部门和科技治霾专家组加强合作,深挖工作潜能,推进业务融入,联合制作大气污染气象条件分析简报,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完成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设备年度检测和作业人员培训。严格遵守人影安全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将各岗位职责落实到人。适时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缓解旱情。更新了县级领导、相关部门、各镇(中心)人员信息表,加强了信息传递和共享。四是全县防雷设施检测率达到95%以上,落实了重点单位防雷安全责任制,明确了安全员和责任人,年内无雷电重大事故发生。1.是与县防汛办、县国土资源局联合召开“四防”工作会议,对全县防雷、防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主管县长与各镇签订防雹、防雷安全目标责任书;2.是与县国土资源局签订《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合作协议》,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工作。3.人影工作县政府主管领导与县气象局签订安全责任书,县气象局与马额、徐木防雹站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县级人影事业经费基本达到实际需要。按照各级要求提高一线人影作业人员待遇,办理保险等。五、规范化管理工作1.成立了以领导班子为成员的规范化管理领导小组,根据省市局相关文件精神,对我局的日常考勤、业务、财务、出差等管理制度重新进行修订,使之更加规范化、合法化。2.结合我局业务工作实际,编制完成了《三原县气象局综合气象业务工作规范》,《规范》对综合业务岗位职责、工作流程、预警制作与发布、气象服务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同时对部门联动响应、镇办气象工作职责、流程、制度等也做了详细的规定。3.在气象日、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组织志愿者走上街头,通过制作宣传版面、发放宣传彩页、设立气象咨询台、开展应急演练等方式,深入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在西社村为村民做宣传,发放宣传资料。2021年,三原县气象局开展科普知识下乡活动6次,举办各类气象知识培训班4次,培训400余人次。4.镇(办)职能气象法定化逐步推进:⑴按照省、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的要求,以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名义向全县各镇(街道办)下发《关于更新上报气象灾应急指挥部成员领导及部门联系人、镇(办)协理员、信息员名单的通知》,各镇按时完成气象信息员基本信息上报工作。⑵三原县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向各镇下发《2021年镇(办)气象工作重点任务和目标考核办法》,继续将气象工作列入县政府对乡镇考核内容之一。六、取得的主要效益1.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工作得到规范,加强同建设规划、土地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对可能造成影响和破坏气象探测环境的建设项目严格按申报、初审、审核、审批四个环节进行气象行政审批,有效保护了气象探测环境。2.为三原成功举办重大活动做好气象服务保障。3.三原国家气象观测站已正式投入使用。七、目前存在的问题1气象科技服务方面还存在意识不够强,服务措施不够实,服务效果不够好的问题。.受场地,经费,人员等因素影响,有些活动开展不够顺利。改进措施1.今后要通过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预报准确率,加强天气监测,尽量做到提前预警,为领导防灾减灾决策抢得先机;2.进一步做好气象灾害监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我城区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气象预警信息大喇叭建设,提高大风、暴雨、高温等灾害性预警的发布效率,为领导防灾决策服务。3.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提高管理力度,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4.加强气象服务创新。九、下一步工作计划1.我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谋划,开拓创新,继续保持综合气象业务稳定运行。2.提升气象为农服务水平,继续发扬与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完善服务手段,扩大覆盖面,让服务引领气象事业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