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佳县> 佳县地质灾害防治中心

佳县地质灾害防治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3-16 16:11
单位名称 佳县地质灾害防治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负责全县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预警、群防群治、应急救援技术支撑等工作;负责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协助局机关进行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等工作。
住所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佳州街道人民路18号(邮政二楼211室)
法定代表人 高汉军
开办资金 4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万元 0.71万元
网上名称 佳县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局的正确领导下,市局相关业务科室指导和支持下,紧紧围绕技术人员及受威胁群众培训、地质灾害应急避灾演练、防灾能力建设、装备建设、驻守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通过全体干部职工和基层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今年的主要目标任务。现将今年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一、2021年开展的主要工作1、对全县地灾隐患点定期排查巡查,全年开展149次巡排查,共排查出13处地灾隐患点,其中滑坡地质灾害4处、崩塌地质灾害8处、地面沉降1处;2、严格实行汛期排查巡查,双人24小时值班和灾情速报制度;3、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防治预案,落实监测员和预警人员。向全县129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发放“避险明白卡”和“防灾明白卡”,健全县、乡(镇)、村、户,四级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将防灾责任落实到最基层的操作层面;4、协助局完成2020年和2021年地质灾害综防体系建设项目实施任务。二、2021年取得的主要成效1、在人民影剧院组织开展以“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为主题的防灾减灾周宣传活动,通过现场讲解和发放防灾避险宣传册的方式向群众宣传地质灾害知识,提升自救能力。现场人数达2900人次,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同时,积极向人民群众广泛宣传地灾防治知识,发放宣传单10000余份,地灾防灾减灾知识读本7300余本,宣传人数7000余人次。向部分地灾隐患点监测人发放:手摇报警器、喊话器、强光手电、登山衣、登山鞋、雨衣、雨鞋、地灾隐患监测记录本等地灾监测设备16套。极大的调动了各监测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地灾防治群测群防注入了新的血液。2、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立微信信息发布平台,为我县12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和县级管理人员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同时,积极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全年共计开展119次,参与人数2178人次。通过应急避险演练,进一步健全了整体联动机制,积累了实战经验,增强了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升了群众自救互救技能。3、积极协助局完成了2020年度和2021年度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中沙坪上村崩塌、大王庙沟村村委会崩塌、元岔村村委会崩塌、朱官寨镇政府崩塌、大井湾弯路崩塌、梨湾村崩塌、刘国具张家沟张有枝屋后滑坡、大佛寺白家硷李建莲屋后崩塌、张家沟崩塌、曹子生屋后崩塌、康世利屋后滑坡、马文成屋后崩塌、白应兰屋后崩塌等共计13个治理项目主体均已完成,确保了60户360人345间房屋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减少经济损失约2900万元。三、存在的问题1、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给我单位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特别是人为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呈不断上升趋势,人员严重不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难以全面开展、巡排查工作难以全面到位。2、在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中,对安装的地灾监测仪器学习的不够,掌握的不够熟练。3、群众对地质灾害防治还存有侥幸心理,防灾避灾宣传力度亟待提升。四、整改措施1、加强监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充分发挥群测群防监测体系的作用,对重要隐患点,明确专人加强、加密监测,走群专结合的路子,提高防灾的科学性,提高群众的防灾水平和自救能力。2、加大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次数,使人人知道地质灾害应急避险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五、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1、合理安排地质灾害监测防治业务的学习培训,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和应急处置队伍建设。2、在疫情可控范围下,积极协调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有效组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和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培训会,提高监测防治业务水平。3、积极开展地质灾害的评估鉴定工作;加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申报工作,配合县局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治理项目工程相关工作;积极开展和全力配合有关地质灾害的应急调查工作。4、对地灾监测仪器进行实地观摩学习,提升操作水平。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