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临渭区> 渭南市临渭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

渭南市临渭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3-16 11:21
单位名称 渭南市临渭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工作方针政策;组织实施强农惠农农机化发展项目;组织机械化农业生产及农机跨区作业服务工作;负责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组织农机职业技能培训;指导新型农机经营主体建设;开展农机维修服务能力提升工作;受理质量投诉工作。
住所 渭南市临渭区民主南路13号
法定代表人 雷军利
开办资金 87.71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临渭区农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4万元 39.1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3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开展情况:1、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今年,上级部门下发《2021-2023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以后,我中心召开座谈会,认真组织学习,仔细讨论研究出现的新变化。组织人员参加市农机中心举办的农机购置补贴培训班。根据新方案,制定、印发符合我区实际的《临渭区2021-2023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同时,根据陕西省农机购置补贴辅助管理系统操作要求,积极与临渭区财政局协调对接,解决农户到财政部门在补贴申请表盖章多跑一次的问题;二是及时兑付预录资金。今年下达补贴资金2670万元,及时兑付2020年预录补贴机具资金2391.82万元,现已全部兑付到位。剩余278.18万元用于实施2021年农机具报废更新。三是入住区便民服务中心,方便群众。今年5月,为了更好的为农机户提供农机购置补贴受理服务,将购置补贴业务正式进驻临渭区政府便民服务大厅,配备了4名工作人员,阳光操作,方便群众办事。四是做好农机报废更新。大力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进程,加快核验、拆解过程。目前,已拆解各类机具184台,受理报废资金补贴申请89户,可补贴资金267.39万元,已按程序进行了公示。3、扎实做好春耕生产、“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工作。一是印发《关于搞好2021年“三夏”农机化生产的通知》和《关于做好2021年“三秋”农机化生产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对“三夏”“三秋”农机生产做好安排部署;二是对参加跨区机收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免费发放《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证》2300份,减少了农机手跨区交通费用,方便了农机手跨区通行,延长了机具作业时间,增加了农机手的作业收入;三是推广秸秆离田、捡拾打捆等机械化技术,提高秸秆饲草化、肥料化利用水平;四是督促辖区各经销商做好技术服务。对销售的各类农业机械操作技能及时进行技术指导和维修保养,并做好零备件供应和跨区跟踪服务。全区春季农机化生产工作,共组织各类农业机械1.12万台套。春耕完成机械化播种1.5万亩,主要是特色瓜果菜等;完成耕整地作业面积7.5万亩;完成机械化植保50万亩。“三夏”期间,累计投入机具达到2.96万台套,全区小麦机收面积达到58.4万亩,其中小麦机械化收获面积57.82万亩,完成玉米精量免耕施肥播种50.8万亩。“三秋”期间,累计投入机具2.89万台套,完成玉米收获面积49.5亩,其中玉米机械化收获面积26.5万亩,完成小麦播种面积60.4万亩,其中小麦机械化播种面积59.1万亩。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45%。4.扎实推进农机深松整地工作。一是以临渭区农业农村局和财政局名义联合制定印发了《临渭区2021年农机深松整地项目实施方案》(渭临政农发〔2021〕194号)。针对今年深松整地项目方案的显著变化,今年我区在制定深松实施方案时,通过召开农机合作社和农机手座谈会,征求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专程前往大荔县农机化发展中心,就农机深松整地的“互联网+监管”模式进行了学习交流,最后结合区情,采用以“互联网+监管”为主、人工统计为辅的模式,取消了“村统计、镇核查”的环节,既能保证深松面积统计和质量监测的准确性,又能显著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并且能明显提高工作效率。二是确定了7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深松整地作业任务,并分配至各街镇。三是制定印发了《临渭区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技术规范》(渭临农机发〔2021〕5号)。四是督促合作社开展机具检修,安装调试远程监测设备45台。五是9月17日举办了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技术培训班,培训机手及技术人员68人。六是加强对街镇的指导。9月7-9日,我们农机中心分两组,由两名副主任分别带队,分别深入相关街镇,指导深松整地项目的实施,并要求各街镇划定项目实施区域,细化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宣传,抢抓农时,推动了深松整地项目顺利实施。由于秋淋秋涝造成的部分农田积水,影响了深松作业进度,截止目前,完成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面积5.3万亩。5.继续组织好农机跨区作业工作。今年,我区继续组织2300多台联合收割机和750多台拖拉机开展机收、机播、机耕、秸秆还田跨区作业,带动劳务输出1.1万人。区农机化发展中心在加强管理、保障秩序、突出服务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机收作业队的组建、安全教育和后勤保障等工作。要求参加跨区机收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必须牌证齐全、年度检验合格,并持有区农业农村局核发的《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证》。同时,在全区成立6个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和8个跨区作业零配件供应及维修中心,做好农机维修、农机零配件供应等后勤保障和农机社会化服务。6.积极开展农机安全宣传及农机安全培训工作。农机安全工作,以预防重特大农机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主要目标,重点采取进村入户零距离服务农户的方式,开展农机免费管理工作。4月初,农机检验克服疫情影响,监理人员分4个组,在瑞峰农机合作社、宏业农机合作社、锦绣农机合作社、碧野秸秆综合利用农机合作社设立四个检验点,开展免费检验农业机械。我区共检验农业机械5113台,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5113份,注册登记农机台数574台,新发农机驾驶证130本,换发农机驾驶证324本,农机培训工作,以提高驾驶操作人员操作技能和安全为目标,继续开展农机教育培训大行动,举办农机驾驶员培训班12期,新训农机驾驶操作人员156名,其中换证增驾23人。今年无重大农机事故发生。7.实施好农机化发展项目。今年,上级部门安排我区农机化发展项目7个,共争取资金190万元,分别是现代农业机械化装备及技术的研发引进应用推广示范项目50万元、陕西省现代农机人才培训基地项目100万元、农机管理体系建设项目10万元、农机安全免费管理30万元,农机化发展中心均已按照文件精神,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扎扎实实组织实施,完成了相应时间段的工作任务。二、社会效益情况:2021年12月底,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93.6万千瓦,拥有各类农业机械6.72万台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45%,农机经营收入达到7.25亿元。农机化发展,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既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状况,又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对于促进美丽乡村,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1、省级农机化发展项目下达时间偏晚(7月29日),已错过了“三夏”农机化生产关键农时节点,小麦机械化收获作业现场演示培训会、玉米机械化播种作业演示培训会等无法完成。2、今年秋季,由于连日下雨,造成秋淋秋涝,导致部分农田积水,受灾面积共计约19.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2.6万亩、果树6.68万亩、蔬菜4793亩),造成经济损失约1.7亿元。经过全区上下积极排涝,截止11月18日,仍然有1.237万亩农田有积水,导致秋季项目实施不能如期进行。四、2022年工作计划全面完成区委、区政府领导安排重点建设工作任务。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继续做好美丽乡村振兴工作,继续做好平安建设和农机系统的信访维稳工作。2、认真组织好农机化生产工作。围绕“春耕”、“三夏”、“三秋”关键季节,加大信息、技术的服务力度,做好机械调度,稳定作业秩序,提高作业质量,服务农业生产。同时抓好跨区作业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增加农民收入,以农机化工作推动乡村振兴。3、争取资金,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主要是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农机深松整地项目。同时,提前谋划,与省市农机主管部门沟通,策划申报2022年农机化发展项目。4、继续做好农机新机具的引进示范推广工作。开拓思路,认真调研我区农业生产的现状,通过专题演示会、现场会等形式,加大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推广力度。同时要围绕农机化培训活动,抓好农机操作人员学历教育试点,提升我区农机驾驶操作技术水平。5、以点带面,引导、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切实发挥好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助推农机专业合作社提档升级,提升全区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能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资质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