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佳县> 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植检站)

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植检站)

发布时间: 2022-03-16 11:06
单位名称 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植检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种植业技术试验示范,技术推广,培训;植检植保,植物检疫执法,植物灾害监测,防治与处置;肥料质量监督和绿肥推广应用;农业信息服务。
住所 佳县佳芦镇西郊67号
法定代表人 尚武平
开办资金 50.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佳县农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6.19万元 18.96万元
网上名称 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6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我中心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严格按照年初工作部署,以促进农业增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根本目标,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广泛开展试验示范,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旱作农业技术综合示范等农业项目建设为契机,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普及率和贡献率,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现将全年的工作汇报如下: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1、党建引领,强化管理。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以此为契机我中心及时组织在职党员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重温党的光辉历史,牢记党的初心使命,把农技推广工作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满意度。以党建为引领,结合干部作风整顿行动,全面落实完成了单位的各项工作,做到人员管理制度化、疫情防控常态化,现符合接种条件的职工全部完成接种。2、全县农作物种植生产情况。2021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86.4万亩,粮食总产量21.88万吨,总产值7.47亿元。其中种植高粱7.4万亩,亩产400公斤;谷子12万亩,亩产180公斤;玉米23万亩(增密度示范1万亩、核心区示范1000亩),亩产470公斤;马铃薯21万亩,亩产1000公斤;大豆9万亩,亩产78公斤;绿豆3万亩,亩产45公斤;糜子3万亩,亩产170公斤;荞麦2万亩,亩产50公斤;其它作物6万亩,平均亩产50公斤。3、渗水地膜推广情况。2021年,我中心技术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全程现场技术指导,共实施渗水地膜4.32万亩。其中高粱2.96万亩,亩产460公斤;谷子1.28万亩,亩产200公斤;玉米0.083万亩,亩产540公斤。共涉及16个镇(办、中心),与1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签订地膜高粱、谷子种植合同。带动5000多农户参与种植渗水地膜高粱谷子。4、测土配方施肥。2021年,我中心以实现化肥零增长为目标,全面推动和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采取定区域、定作物、定模式的方式,深化农企合作,强化配方肥推广,共培训1200人次,发放施肥建议卡1000份,施用配方肥面积30万亩,配方肥用量0.29万吨(折纯)。同时为了加强我县耕地质量建设,我中心对在方塌镇尚寨村、谢家沟村、王家贬镇程家沟村、佳芦镇屈家庄村、金明寺乡周家沟村、刘国具刘落则沟、大佛寺高家塄村建设的7个耕地质量监测点进行长期土壤监测,为坚守耕地红线打下了良好基础。5、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为指导大田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安排,结合我县实际,我中心在柳树会测报站安装3台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设备(高空测报灯、I型性诱测报仪、物联网测报灯),对草地贪夜蛾进行定点、定时监测。全县共60个监测点实施性诱监测,通过一日一监测,一日一上报,全年未发现草地贪夜蛾。同时对红枣、马铃薯和优质小杂粮等主要农作物病虫进行定点监测,确定二代粘虫、双斑萤叶甲、玉米蚜虫、二十八星瓢虫、马铃薯疮痂病、马铃薯环腐病、谷子白发病等主要有害生物为重点监测对象,定时定点调查记载,分析掌握其发生规律和危害习性,及时准确发出情报信息并把防治技术及时传递到各村各户,有力地指导了大田防治工作。6、农业生态环保工作。在农作物秸秆方面,我中心在3月份对全县6个乡镇120户农户和8个市场化主体进行调查统计,现已填报了2020年省市县三级共享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系统,2020年粮食作物秸秆理论产量20.1万吨,可获量19.4万吨,综合利用量17.7万吨,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32%,21年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为86.4万亩,预估粮食作物秸秆理论产量22万吨,大约可获量19.6万吨,综合利用量可达18.03万吨,预估秸秆综合利用率可达92%。在农膜回收利用方面,我中心坚持以减量使用传统地膜、推广应用安全可控替代产品和回收利用废旧农膜为主要方式,全面推进农膜回收利用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标准《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农膜》(GB13735-2017),严禁销售和使用厚度在0.01mm以下的地膜,从源头上保障了地膜的可回收性,21年农膜回收率为88%。7、职业农民培训。2021年4月份我中心对李锦波、郭世卫、胡江江、刘永强4人进行了培训指导并申报了中级职业农民。5月份通过对全县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科技公司等进行排查筛选,对符合条件的主体进行农民实训基地项目和农民田间学校项目建设申报,共申报了4家高素质农民实训基地建设和5家农民田间学校建设。8、沼气安全生产排查工作。根据《榆林市2021年农村沼气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我中心对全县农口财政补助建设的沼气工程(户用沼气、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大中型沼气工程)进行安全排查并建立沼气设施管理台账。二、开展业务工作取得的成效。1、2021年全县粮食种植总产量达到21.88万吨,总产值7.47亿元。其中高粱种植7.4万亩,亩产达到400公斤。渗水地膜的推广使高粱亩产达到460公斤斤,谷子亩产达到200公斤,带动5000户农民参与种植渗水地膜高粱。2、配方施肥工作的开展全面推动和深化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施用配方肥面积达到30万亩,配方肥用量0.29万吨(折纯)。开展7个耕地质量监测点的长期土壤监测,加强了我县耕地质量建设,为坚守耕地红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2021年,全县共安装3台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设备,建设60个监测点对草地贪夜蛾实施监测,通过一日一监测,一日一上报。同时对我县其他主要农作物病虫害进行定点检测,分析掌握其发生规律和危害习性,有力指导全县大田防治工作。4、21年全县粮食作物秸秆理论产量22万吨,大约可获量19.6万吨,综合利用率可达92%。农膜回收率为88%。5、2021年5月份通过对全县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科技公司等进行排查筛选,共申报了4家高素质农民实训基地和5家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三、存在问题与不足。1、职工技术力量薄弱。当前社会发展迅速,知识、技术更新较快,我们很多干部职工的技术在指导农民生产致富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2、宣传手段单一。在宣传方面我们确实做大量的工作,但是在改善群众思想认识和技术方面效果不够显著,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生态环保工作涉及的面比较广泛,现在农村人口结构老龄化严重,接受新思想、新技术相对较慢。四、整改措施。1、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干部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运用科技的服务能力。2、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使农民接受农业科技变被动为主动,并进一步搞好服务,努力使农民在农技应用中得到实惠。五、下步工作计划。1、大力推广渗水地膜技术种植,计划种植渗水地膜6万亩,其中高粱3万亩、谷子2万亩、玉米1万亩。2、利用佳县“毛谷川”沿线有利地势和良好农业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红薯种植产业化,计划种植红薯5万亩。3、提高农膜的回收力度,建立废旧地膜回收体系,探索降解农膜应用示范,提高全县农膜回收率,确保2022年农膜回收率稳步提升。4、通过秸秆还田示范和秸秆饲料化持续推进我县秸秆回收利用水平。5、计划从实用技术出发,培训100名初级职业农民。并通过与山西省农科院、榆林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合作吸收新技术、认识新品种,从而提高农技员的技能水平,确保每名同志都有动力、有能力服务三农。6、加大旱作节水农业推广力度,计划在高标准农田区域示范推广500亩滴水灌溉。7、按要求完成单位的党建、植保、耕地质量提升等其他各项业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