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发生。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打造体育精品工程,建设百年“鸟巢”。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教体局支持下,在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下,县文体中心体育场和外围景观工程已于完工,体育场、五人制足球场、八人制足球场均已投入使用,3月体育场举办了陕西省群众足球超级联赛(宝鸡赛区)足球比赛、眉县第二届教职工运动会,2021年眉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等重大体育赛事,文体中心的建设及使用,对于充分发挥体育在“服务眉县人民身体健康、服务眉县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构建和谐眉县”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城区品位,提高市民身体素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推动体育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继续实施体育惠民工程,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充分拓展渭河两岸全民健身长廊健身功能。充分发挥渭河体育公园、龙源国家湿地公园和千亩荷塘生态、休闲、健身等功能,协助旅游等部门举办研学、广场舞等群众健身活动。(三)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进后备人才培养。1.不断完善全民健身组织体系。一是足协开展县区足球友谊赛、陕西省群众足球三级联赛,各类活动带动了全县全民健身活动的持续升温,营造出了全民健身的浓厚氛围。二是加强县级社体指导员的培训。全年培养县级社体指导员176名,其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7名;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97名;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1名;国家级1名,进一步壮大了我县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截止目前,县级社体指导员已达到1300余人,为我县体育事业发展的注入了强大的活力。2.群众体育常态化开展。一是协助部门、村委、企事业单位举办好赛事。一年来,协助县委、县政府举办了太白山“我要上全运”“绿城·云溪太白杯”首届陕西太白山乒乓球邀请赛”活动,宝鸡市第十一届“眉县.江河星城杯”武术大赛,全县群众的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二是常态化举办精彩赛事。我们以赛事为抓手,以创建全民健身示范县为目标,常态化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承办了2021年宝鸡市第十二届运动会成人组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比赛、宝鸡市十二届运动会田径赛、青少年足球比赛。及宝鸡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开幕式。“我要上全运”2021年陕西省龙舟选拔赛暨“华远玉湖”杯眉县平阳湖龙舟大赛,赛后,眉县龙舟队代表陕西省参加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并取得第六名的好成绩。眉县公安局冬季健身月活动、眉县首届俱乐部杯联赛。有利激发了干部职工、人民群众健身的热情,全县全民健身活动呈持续发展态势。3.是以储备、培养后备人才为中心,完善业余训练网络,把业余训练作为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和提高运动竞技水平的结合点,以选材、启蒙训练为主攻方向,强化人才的培养、输送,努力克服和化解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提升训练水平,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强化教练员专业素质,完善教练员考核制度。4.以各级学校为依托,全面规范全县中小学生体育技能培训体系,加大运动员输送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强了少儿体校管理,更新机制、激发活力,现已形成以少儿体校为龙头,以城关二中为分校、实验小学、眉县第一小学小学为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各体育基础校为成员的后备人才三级培养机制。(四)、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弘扬体育文化。1.积极落实上级体育部门精神。参加足球项目座谈会、体育产业座谈会等活动,落实相关会议精神,不断扩大体育产业规模,拓展领域,提升效益。2.不断扩大体育文化宣传力度。借助足球联赛、篮球联赛等全民健身赛事,积极普及体育知识,弘扬体育文化,传承中华体育精神;积极报道全民健身活动和重大赛事的特色和亮点,借助电视和新媒体会客厅全方位宣传眉县旅游特色和历史文化,努力打造眉县体育的亮点。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陕超联赛决赛于2021年3月下旬在我县体育中心进行,去年截止今年三月共计9场比赛,陕西省群众足球三级联赛是陕西省水平最高、影响最大、参与度最广的社会足球赛事,10支代表各市冠军的陕甲队伍角逐绿茵,争夺本赛季冠军,是我县有史以来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面最广、参赛人数最多的群众足球赛事,在整个活动比赛期间,现场观看比赛20000人次,选手和工作人员参与近2000人次。比赛为广大足球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切磋球技展示自我的平台,为省市内各体育组织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机会。眉县青少年体育学校全力以赴放弃休息,连续奋战,加班加点保证各类赛事顺利进行,在整个活动中,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采取的很多方法和措施,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及圆满完成,得到各县区代表队和广大球迷的点赞。2.2021年年度赛上我县承办了宝鸡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开幕式;成人组太极拳、健身气功、健身操舞;并在成人组健身操舞比赛中获得第一名,成人组太极拳获得第二名,青少年组小学生足球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在每个活动中,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团队间相互配合、协作,采取了很多方法和措施,保障各类活动的顺利进行及圆满完成,得到各县区代表队和运动员的点赞。经统计,2021年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已达4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群众体育基层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2.体育产业规模偏小,体育消费意识与县域经济水平不相适应,体育产业总体竞争力不强。(二).改进措施1.通过多渠道争取资金,建设高标准、高规格的体育设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2.加大宣传和培训,扩大群众健身数量,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认识和质量,带动群众体育快速发展。3.体教融合,把竞技人才的培养融合到教育体系之中,促进青少年“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全方位作用。四、2022年工作打算(一)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1.配合县教体局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举办县中小学生运动会、U系列比赛,推动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积极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和强化学校体育工作。2.继续推进体教结合,建立有利于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运行体制和管理机制,巩固“十三五”期间形成的体教结合体系,充分发挥县内初、小两级训练网点的龙头作用,调动传统体育学校的积极性,明确各自人才培养、输送的责任和任务,形成塔型、网状的人才培养梯队建设,到2022年增加2至3所体育传统学校;推进体教联席会议制度,争取出台体教结合优惠政策,为优秀体育苗子就读、升学给予特别照顾。(二)不断完善项目结构和布局,备战2022年市年度运动会以体校训练为重点,以传统体育学校为基础,以社会力量为补充,鼓励校企联合办学,努力促进现有训练项目协调发展,传统项目和新开展项目、非奥项目并举,在重点抓好我县田径、游泳等优势项目的基础上,花精力抓好、足球、羽毛球、武术等传统项目,全面提升我县竞技体育运动水平,扩大竞技优势,为上级选拔、输送做出积极贡献。(三)加强业余训练工作努力改善业余训练条件,建立和完善体育后备人才训练体系,力争“十四五”期利用我县新建成的体育中心、体育馆再增加训练基地;尝试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兴办业余训练点,进一步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力争平均每年增加在训人数20人,向上级运动队、体育运动学校及大学输送优秀体育苗子30人以上。(四)加强优秀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队伍建设加快加大教练人才的选拔、聘用和优秀教练员、优秀运动人才的培养工作,特别是要积极引进一些竞技体育的高层次人才和薄弱项目专业人才,落实教练员学历教育、资格认证和岗位培训制度,合格上岗的教练达到100%,建立完善运动员、教练员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加快尖子运动员的培养力度,形成优势项目群和人才链,扩大我县竞技体育的优势范围和覆盖面;加强体育队伍的作风建设,;加强教练员、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教练员、运动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将我县体校打造成县区体校中的精品学校。(五)加强训练科研工作重视先进训练经验的总结、整理和借鉴,加强体育训练理论建设;及时了解掌握训练科研动态,借助各赛事、会议进行体育交流的机会,努力学习先进的体育科学技术和训练方法;加大体育训练科研的投入,重点是科学选才,建立长效机制,科学训练,尽量避免优秀体育人才的浪费和夭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