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眉县金渠镇初级中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初中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初中学历教育。 | |
住所 | 眉县金渠镇 | |
法定代表人 | 张广兴 | |
开办资金 | 82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眉县教育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82.05万元 | 1017.43万元 | |
网上名称 | 眉县金渠中学.公益 | 从业人数 4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围绕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情况。根据县局颁发的教育精准扶贫文件精神,学校及时成立扶贫领导小组,制定了《金渠中学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在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中,制定并张贴了《金渠中学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日常要求》、《建档立卡学生一对一帮扶安排表》、《国家教育资助政策一览表》,认真执行县局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提高标准,不打折扣。学校多次召开了行政会、支委会、党员大会,学习县局教育扶贫工作相关文件、传达会议精神,扎实落实国家扶贫政策。多次组织教师走村入户,反馈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表现,询问家庭经济收入及生活状况,张贴教育资助政策明白卡,反复讲解资助政策,并且要求听讲解的家长把政策讲给不在家的其他成员。1、抓细节、铸品德,塑造学生良好行为习惯。(1)注重学生良好品行培养。大力倡导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金中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以五项管理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丰富以规范字书写、经典诵读、学生文明用语、环境卫生习惯保持、就餐良好秩序、文明入厕、优秀宿舍评选、节约用电用水等活动载体,以查促改、以改促学,以学促教,保障了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升。(2)精心锻造学生精气神。充分利用晨会、早操、大型集会、体育课等集体活动,加强学生队列队形训练、并通过韵律操、跆拳道各年级文体活动,各学科特色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激发学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使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明显的改观。(3)持续开展感恩励志教育。通过传统节日,家长会,晨会、班会、年级会等多渠道、多途径开展感恩励志教育,在具体的故事和真实的事件中加深学生对感恩励志的理解和认识,深化故事背后的人情冷暖,感知事件本身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2、抓学风、促教风,落实党建+模式,推动教育质量提升。(1)积极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赋能。支部就“党建+教学”工作制定具体计划,夯实工作责任,安排党员教师主动承担临界生帮扶,大力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努力做到党建工作与教学深度融合,让更多的党员同志在学校工作中挑担子,扛大梁。(2)根据“双减”及“五项管理”工作要求,我校在学生假期作业检查方面进行创新。放假前各位老师根据本学科教情、学情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分层布置适量作业,每周日下午17:00---17:30所有科任老师下班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完成《金渠中学假期作业检查清单》,写(3)以学科特色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学习力。相继开展了“八年级数学擂台挑战赛”、“政史地趣味知识竞赛”、“七年级英语知识抢答赛”、“经典诗文朗诵大赛”,七、八年级队列队形暨体操比赛、七年级韵律操、八年级跆拳道展演等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平台,为深化素质教育搭建舞台。(4)多措并举,注重过程抓质量。①实施领导包级包班制,九名领导和一名年级主任分别包抓十个班级,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和临界生帮扶。②利用每天晚四开展学优生、临界生偏科辅导。③适时召开临界生家长会,联系家长主动配合,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学生成绩提高。④励志教育恒常开展,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学习激情。eqoac(○,5)坚持开展学生学习精彩瞬间展示和学习之星评选活动。3、抓安全、强育人,确保学校和谐稳定。(1)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针对当前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学校始终秉持“讲政治、担责任、严举措、抓落实”的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好“53858”校园疫情防控措施,实施专人专岗负责制,坚持每日三检、健康日报制度、完善学生请假制度、落实校园消杀、废弃口罩处理等制度,特别是近期以来,西安、咸阳等周边地区疫情风险增加的不利局面下,学习多次召开各个层面的专题会议,积极动员和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到目前我校已进行6轮全员核酸检测,确保疫情防控不留盲点、不漏一人,全力筑牢校园疫情防线。在市县各级领导的多次检查中,疫情防控工作受到了肯定和好评。(2)深入推进法治教育。根据德育工作计划适时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禁毒教育、控烟教育;积极利用晨会、班会、校园广播、法律常识宣传牌、“法律知识竞赛”等系列教育活动,加大了对学生法律知识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学生健康成长。(3)强化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政教处结合时间节点,相继开展了交通安全教育、防溺水教育、饮食安全教育、秋冬季疾病预防、特殊天气安全教育,加强防震减灾安全演练、消防避险演练、防暴演练等方面活动,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避险防灾能力。严苛执行宿舍、班级管理一票否决制,严格落实任课教师课间看护,值周班全程管护,值班组24小时全天值守制度。4、筹资金、化债务,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本学年县局下达的项目建设: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已如期完成,改造后的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为我校跨步迈入现代化寄宿制学校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学校顶住资金压力,克服多方困难,经多次探讨论证,七、八年级教室一体机、学校电动门、门禁系统、售饭系统已实现升级和更换,教学楼室内外粉刷改造项目正在积极申报中。学校还想方设法,主动作为,多方筹措,争取专项资金,积极化解多年来积累的债务难题,仅今年以来,在保证学校全面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我校已还款24.21万元,减轻了学校一直以来的债务包袱。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年来,我校紧紧扭住教育教学质量这个核心,做细教师教学常规管理,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一心一意练内功,凝心聚力促发展,各级各类竞赛活动捷报频传:3月我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校园;同月,我校被眉县教研室授予校本研修示范校荣誉称号。6月份,张志兴、李春娟在陕西省第十四次优秀教学设计评选活动分获等次奖。在眉县第二十三届中小学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有6件作品获奖,田红社、陈萍等6名老师获得县、市级不同等次优秀指导教师奖,黄润刚老师获得市级优秀组织工作者称号,11月份,我校教师代春艳、杨红瑞2位老师获得2021年眉县中小学教学能手称号,12月份,在县教育团工委揭牌大会上我校被任命为第一批团校,我校团支部书记景浩同志授予红领巾奖章二星章荣誉称号。孙翠侠、康萍老师主持的市级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顺利结题,张雨轩等学生共获得各类奖项120人次。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年来,学校班子高效运转,教师乐于奉献,师生主人翁精神日益增强,教风、学风日益浓厚,各项工作已呈良性发展态势。成绩来之不易,还需倍加珍惜;不足更须正视,方能行稳致远。虽然我们付出了艰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问题和短板不容回避和忽视,学校办学特色不够鲜明,亮点不够突出。学困生群体比重较大,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品质及习惯有待加强,学困生转化工作事倍功半,严重制约教学质量提升。以上问题,我时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在今后工作中,我将紧盯目标不放松,锐意进取不懈怠,全力以赴抓落实,瞄准关键环节、破解制约我校发展难题。(二)改进措施着眼当前,使命在肩;放眼长远,任重道远。我将一如既往与金中全体师生一道,继续发扬爱岗敬业,求真务实,乐于奉献,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扎根基层,以办老百姓家门口满意教育为宗旨,竭尽全力做到以下几点:1、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促进发展的奠基工程,以师德建设和业务提升为抓手,通过多种举措,聚力实施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厚积学校发展内生实力,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效果明显。2、通过“开源节流”的办法,一方面对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补助,另一方面对内强制节约竭力压缩办公经费支出,努力使学校早日摆脱沉重债务压力,轻装上阵步入又快又好发展的快车道。3、坚持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放在首位。组织开展序列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不断强化励志教育特色。扎实开展艺体教育,狠抓社团建设及活动开展,学生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四、2022年工作思路及打算。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着眼当前,使命在肩;放眼长远,任重道远。我将一如既往与金中全体师生一道,继续发扬爱岗敬业,求真务实,乐于奉献,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扎根基层,以办老百姓家门口满意教育为宗旨,竭尽全力做到以下几点:1、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主体,细化工作措施,推动我校安全工作水平提升。2、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立足校情,以教学常规管理为主线,提高认识、细化措施、强化管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坚持向课堂要质量。3、挖掘校园文化教育功能。培植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优化育人环境,竭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不断提高办学品位和内涵。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