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各项工作完成情况(一)全力抓好全县粮油作物生产技术指导,努力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1、推广旱作技术,夯实粮食基础:坚持“稳面积、提单产、强品质、增效益”工作思路,优化粮食种植结构,集成品种、技术提升单产水平和抗灾能力,集约政策、资金、科技优势,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加快形成种植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技术完备的高产、优质、高效现代粮食生产体系,粮食生产在遭受今年大风、低温、条锈病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取得了较好收成。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5.55万亩,总产14.41万吨,平均亩产405.4公斤;其中小麦总面积24.6万亩,总产8.63万吨,平均单产350.71公斤,较去年334.65公斤增产16.06公斤,增幅4.8%;秋粮生产:秋粮总面积10.95万亩,总产5.74万吨,平均亩产523.7公斤,较去年增产20.04公斤,增幅4%。其中:玉米种植面积6.48(春播3.04+夏播3.44)平均亩产652.3公斤,总产4.23万吨;豆类种植面积3.45万亩,平均亩产268.2公斤,总产0.926万吨;薯类种植面积0.36万亩,平均亩产1235公斤,总产0.445万吨;糜谷种植面积0.386万亩,平均亩产225.3公斤,总产0.086万吨;荞麦种植面积0.274万亩,平均亩产175.3公斤,总产0.048万吨;油菜生产:油菜收获面积2.45万亩,单产143.21公斤,较去年平均亩产129.54公斤增产13.67公斤,增幅10.6%,总产0.35万吨。2、积极开展吨粮田创建,探索粮食单产提升有效途径。以店头、渠子镇为重点创建“吨粮田”200亩,其中在店头镇西庄子村创建100亩“小麦+夏玉米”高产种植模式示范方;在骏铠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创建春玉米“吨粮田”100亩,通过优化品种区域布局、增加种植密度、配套完备技术等现代粮食生产体系的建立,积极推行机械深翻整地、地膜覆盖、增加播量、适期播种、配方施肥等机械化技术;加强冻害、干旱、洪涝、风雹等气象灾害和各类次生灾害监测预警,强化防灾减灾措施;通过小麦“一优二改双控”、玉米“一增三改一防”集成技术模式应用,店头镇西庄子村“小麦+夏玉米”高产种植模式吨粮田,小麦平均亩产达到507.9公斤,夏播玉米平均每亩达到512.58公斤。渠子镇骏铠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建的100亩春玉米“吨粮田”,平均亩产达到909.4公斤,全县3.04万亩春玉米平均亩产819.87公斤,“吨粮田”平均亩增产89.53公斤,增幅达10.9%。(二)加强农作物病虫害测报防治与检疫工作,确保粮食生产安全。1、按照产地检疫规范要求,严格实施产地检疫。油菜制种企业杨凌农业高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县监军街道办古屯村油菜育种300亩;西瓜制种企业杨凌千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店头镇仪井村西瓜育种15亩。按照规范,对制种企业进行登记备案,建立育种企业信息档案、生产检疫监管档案、规范产地检疫程序,实现对作物种子生产单位的产前申报、产中监测、产后监管的全程监管。做好调查记录,确保申报繁育种苗受检率达到100%。并且对育种企业开展定期检查;制种单位建立种子生产繁育基地档案、销售档案,建立企业报检员制度,规范产地检疫程序,作物全生育期对繁育基地进行了病虫害实地调查,除常见病虫害外,未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检查记录齐全。截止目前,油菜产地检疫1批次,检疫面积300亩,生产检疫合格种子36000千克。2、做好检疫性有害生物调查监测:在店头镇、监军镇、马坊镇、甘井镇、常宁镇设立了农作物检疫性病虫害监测点,重点调查监测有害生物苹果黑星病、小麦腥黑穗病菌、毒麦、瓜类果斑病菌、十字花科黑斑病菌、菜豆象、红火蚁等检疫性病虫害。经过严密细致调查监测,截止目前,在我县未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3、加强检疫执法,防止疫情传入。今年7月29日,我中心检疫人员进驻果汁厂进行残次果收购检疫监管工作。截止11月11日,共计检疫1046车,32388.84吨,未发现苹果蠧蛾为害果,果品均来自省内永寿周边地区。驻厂检疫人员每天对进厂车辆进行抽查,核查产地证明、检疫证明、货运单等相关信息,对来源不明或证明不全的残次果车辆依法进行查处。按照省市安排,实行果汁厂收购二维码溯源制度,及时对果汁厂合同户进行二维码溯源业务培训,在全县范围内张贴各收购点二维码,方便司机扫码,该项业务正在进一步实施完善之中,有效的阻截了苹果蠹蛾人为传播和扩散。4.严格实施调运检疫。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调运检疫程序。我们严格做到先申请后检疫签证,计算机出证,出具调运检疫要求书,严格按照检疫程序进行验货签证,规范检疫签证,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由于市场机制等方面的影响,调运检疫量很少。截止目前,签发调运检疫证书1批次,为油菜种子调运,未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三)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1、完成农户施肥调查工作。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在我县六镇一办分别就玉米、苹果、小麦跟踪调查30户施肥情况,建立施肥台账,掌握农户习惯施肥。其中冬小麦种植面积23.8万亩,氮肥亩施用量10.12公斤,磷肥亩施用量7.25公斤,钾肥亩施用量2.2公斤,有机肥亩施用量4公斤;春玉米种植面积6.05万亩,氮肥亩施用量19.42公斤,磷肥亩施肥量4.65公斤,钾肥亩施用量5.43公斤;苹果种植面积29.4万亩,氮肥亩施用量28.5万亩,磷肥亩施用量19.88公斤,钾肥亩施用量26.34公斤,有机肥亩施用量1184.2公斤。冬小麦亩施肥量较上年减少2.33公斤,其中氮肥亩施用量减少2.48公斤,磷肥亩施用量减少0.45公斤,钾肥亩施用量增加0.6公斤;春玉米亩施用量较上年减少0.2公斤,其中氮肥亩施用量减少2.28公斤,磷肥亩施用量减少0.75公斤,钾肥亩施用量增加2.83公斤;苹果亩施用量较上年减少0.98公斤,其中氮肥亩施用量增加0.9公斤,磷肥亩施用量减少1.72公斤,钾肥亩施用量减少0.16公斤。2、完成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在省级耕地质量调查点的基础上增设耕地质量调查点。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要求,布设调查采样点位,规范土壤样品、植株样品采集、分析化验、数据录入、审核登记等环节,完善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数据库。完成全县55个基础土样采集及制备工作并送西农老师处进行常规六项测定,同时完成耕地质量等级过录表基本信息填报工作。根据调查及化验结果提出了我县苹果、小麦测土配方施肥实施方案,发放配方施肥技术明白卡2万余份。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充分利用田间调查和取土化验数据,更新永寿县耕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及县域耕地质量等级变更调查评价方法研究,发布耕地质量监测报告。3、认真开展试验示范推广。积极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工作。在我县店头镇祁葛村、马坊镇高刘村、监军镇白坊村、渡马镇翟家村设立四个省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设长期不施肥区、常规施肥区两个小区。按照市土肥站要求,在甘井镇刘坳村续建1个市级耕地质量监测点,设长期不施肥区、当年不施肥区、常规施肥区三个小区。完成样品采集、制备工作并送西农老师处进行常规六项测定。同时完成监测点基本情况记载表、田间生产情况表、施肥明细情况记载表、作物生产记载表、土壤理化性状记载表数据上报工作。二、2022年工作计划2021年在农技中心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农技中心被评为全市农技推广工作先进集体,被县农业农村局评为年度目标考核先进单位,三名同志受省级表彰,七名同志受市级表彰,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农民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寻找差距,鼓足干劲,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继续做好全县小麦、油菜、玉米等农作物的实用生产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以及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工作。2、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安排布置田间试验6个。3、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工作:继续做好省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4个,市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1个的定位点调查、采样监测工作。4、开展农户施肥调查,建立施肥台账:在我县六镇一办开展亩播种面积在1万亩以上大宗作物施肥调查工作,按照省市要求各调查10户,掌握农户施肥习惯。5、认真做好农作物苗情、墒情、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及时发布情报,科学指导农业生产。6、做好疫情普查,调运、产地和市场检疫,严防检疫性病虫草害传入,为我县农业生产保驾护航。7、做好农作物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切实保护农业生产安全。8、搞好宣传培训,特别是抓好农技推广法、种子法、植物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以及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9、继续做好产业脱贫各项技术服务工作。10、积极完成农业农村局及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永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22年3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