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阴县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办公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移民(脱贫)搬迁安置工作政策,提供相关社会服务。移民(脱贫)搬迁政策实施<规划编制/政策宣传/联络协调/统计监测/信息系统建设管理>相关服务<项目实施指导/资金兑付/产业发展指导> | |
住所 | 汉阴县城关镇城南双八路 | |
法定代表人 | 刘定新 | |
开办资金 | 3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阴县国土资源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0.11万元 | 31.0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汉阴县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办公室.公益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举办单位汉阴县国土资源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全部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审计工作。2020年10月,联合财政局印发了《汉阴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工程结算办法》,并安排专人组成工作组到镇、到点参与各镇工程量验收,督促指导各镇、各项目加快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协调县审计局聘请了8个工程审计公司和1个财务审计公司,对2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23个安置点)及所有交钥匙工程开展了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截至1月底,全县23个集中安置点和交钥匙工程的房建、基础设施配套、管理用房、前期费用、征地拆迁等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已全面完成,旧宅腾退奖补、产业奖补、社区工厂建设、商铺等方面财务审计已全部完成。(二)开展项目结算工作。根据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结果,联合县财政局下发了《汉阴县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结算的通知》,同时组织专人逐项目、逐镇形成了结算表,各镇书记、镇长、分管领导、业务干部及各项目、审计公司、搬迁办、审计局的主要负责人签字认可。各项目按照《汉阴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工程结算办法》编制报账资料,进行结算。截至目前,所有交钥匙工程、旧宅腾退奖补资金已全部完成结算。23个集中安置点已完成结算21个,还有2个正在完善报账资料,预计12月底前可完成结算。(三)完成资产移交工作。一是我办出台了《汉阴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产管理办法》,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形成的各种类型安置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含管理用房、社区工厂、商铺)等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进行规范;二是逐镇形成《汉阴县扶贫资产确权登记移交清单》,将建成的安置点进行移交,逐项目建立了《扶贫项目资金形成资产卡片信息》,对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建设的安置房、社区工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进行明确;三是逐项目签订了《汉阴县扶贫资产管护责任书》,落实资产管护责任;四是对6个独立建设的社区工厂和回收的6个集中安置点的商铺收归县搬迁公司,委托各相关镇进行管理。(四)配合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办证工作。一是创新工作措施,易地搬迁安置房办证实行“三个一”,即由镇、村、社区统一代办;搬迁群众将办证资料交搬迁社区,办证不跑一次路;免征契税、不动产登记费,办证不花一分钱;二是落实工作经费。安置房不动产权籍调查测量经费计入安置房建设成本,由县搬迁办筹措142.2万元统一解决;三是严格程序、严谨制证。由镇、村对搬迁对象安置房不动产权籍调查信息进行初审,县搬迁审核后,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将搬迁安置房权籍信息录入登记系统,按程序进行审核登记。通过以上措施,截止2021年3月底,全县20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86个村125处交钥匙工程5082户、17940人,已经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登记工作。(五)启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档案整理归档工作。按照省档案局、扶贫办联合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精准扶贫档案整理归档工作的通知》精神和省扶贫办召开的扶贫档案整理归档要求,及时启动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档案整理归档工作,目前各项档案资料已分类整理收集到位,正在装订装卷,力争在4月中旬归档整理到位,确保全县精准扶贫档案示范现场会在我局顺利召开。(六)完成2020年度非贫困户搬迁到户补助资金兑付工资。经各镇申报,我办与县财政局核实,报请县政府分管领导同意,下达了《关于确认2020年度非贫困户搬迁安置对象及到户建房补助资金的通知》(汉搬迁办发〔2021〕3号),共确认非贫困户搬迁131户,截至目前,实际兑付120户,兑付资金582万元。(七)扎实推进同步搬迁补短板项目。2011年以来实施的“十二五”陕南避灾扶贫搬迁及“十三五”同步搬迁等移民安置项目在原已配套基础设施的基础上,经多年运行,一些集中安置点日渐暴露出文化活动场地缺失,排污、道路、饮水设施老旧失修等问题。为此经各镇摸底上报、我办与县财政局抽调专人实地核实、报县政府会议审定等程序,对23个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项目进行补充配套,截至目前,已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八)环保整改工作推进有力。今年按照中省环保督查整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我办对反馈问题进行排查,对11个安置点下达资金52.5万元。截至目前,11个项目基本完成建设任务。(九)开展“十四五”避灾生态搬迁摸底工作。按照省、市统一安排,我办及时组织对“十四五”避灾生态搬迁对象进行摸底,经摸底,我县有508户地灾户、洪灾户有搬迁意愿,有2438户生态户有搬迁意愿,共计2946户有搬迁意愿。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对全县20个易地搬迁安置点投入资金10.31亿元,全部完成审计结算;二是全县5082户易地扶贫搬迁户除357户无房户和26户暂缓户外,已腾退4699户(含连体房),其中已拆除复垦4567户,腾退率为100%;三是20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均建设了“5+x”服务机构,促进了群众安居乐业;四是为5082户搬迁贫困户办理了不动产登记,办证率为100%;五是投入易地扶贫搬迁资金5036.84万元,牵头建设社区工厂30个,其中独立性标准厂房11个,利用门面房及闲置公房改造装修扶贫车间或社区工厂19个,解决260余搬迁贫困户就近就业。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宣传工作力度不大。干部主动投稿、写稿的积极性不高,不善于认真总结、挖掘、提炼工作中的亮点、成绩和经验,整体宣传氛围不浓。2.部分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投入形成的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资产移交及管理职责尚未落实到位。这些问题有待于认真对待扎实改进。(二)改进措施1.组织学习,积极参加宣传写作培训,鼓励干部多动笔、多投稿。2.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要求,建立建全县搬迁公司主体责任,进一步夯实资产管理职责,将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形成的国有资产管理落到实处。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全力做好“十二五”、“十三五”搬迁扫尾工作。对“十二五”、“十三五”部分项目完工后报账、结算等工作进行督促,确保“十二五”、“十三五”所有项目完成结算。(二)全力做好精准扶贫档案整理归档移交。按照县脱贫办、档案局的要求,将完成的易地扶贫搬迁档案移交相关单位。(三)全面开展“十四五”避灾生态搬迁摸底工作。按照省、市“十四五”搬迁的相关政策,精准摸清搬迁对象,为“十四五”搬迁奠定坚实的基础。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