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留坝县> 留坝县中药材发展办公室

留坝县中药材发展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2-03-15 16:29
单位名称 留坝县中药材发展办公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发展中药材产业,促进农业增收。中药现代化体系建设,项目引进与管理,中药材栽培技术推广、试验、示范、培训,市场信息传递。
住所 留坝县司法路1号
法定代表人 韩彦斌
开办资金 1.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留坝县发展和改革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97万元 2.27万元
网上名称 留坝县中药材发展办公室.公益 从业人数  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1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2021年,在县委、县政府和发改局的领导下,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工作成效(一)发展特色中药材产业,促进我县农户增收。2021年,我办以特色中药材产业链为抓手,以西洋参、猪苓、天麻为发展重心,通过持续优化中药材种植结构、深入开展种植技术服务,积极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严格落实产业扶持政策等措施,全年全县新发展中药材面积达8440亩,较上一年增长20.1%,年产中药材鲜品6800吨,总产值达1.1亿元,全县农民种植中药材年人均增收3100元以上。(二)认真落实产业扶持奖补政策,提高脱贫人口产业发展积极性。今年按照县上产业扶持政策要求,我单位顺利完成了全县脱贫户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现场核查工作,对我县销售中药材和新发展西洋参的600余户脱贫户按标准进行了奖补,共计兑付资金1170993.7元。(三)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我县农户的中药材产、销能力。1、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做好中药材产业发展服务。2021年,我办紧紧围绕西洋参、猪苓、天麻等特色中药材,深入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政策宣传、信息传递等工作,全年累计服务农民群众8100余人次。一是通过线下面对面、点对点的方式,积极开展“西洋参春播技术要点”、“天麻授粉及有性繁殖”、“猪苓丰产技术要点”、“黄精种植技术”等大型培训现场会10场次,进行产业技术指导61次,编印《留坝中药材》、《种植技术要点》等资料6期,免费发放留坝县特色中药材种植技术书籍3000余册。二是利用线上互联网优势,通过“留坝县黄精种植交流群”、“留坝中药材产业研讨群”等微信群,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随时随地为农户提供中药材种植技术、政策信息、营商环境、市场行情、销售渠道等多方面综合信息,满足农户的产业发展服务需求。三是通过举办我县西洋参种植协会会员大会、调整会员结构、扩充会员人数等措施,强化协会自身管理,明确协会行业职责,拓宽协会服务范围,进一步发挥协会在西洋参种植技术、种苗繁育、有机生产、产品销售等多环节上的行业引领和服务作用。2、积极开展考察学习活动,提高我办技术服务水平。年初以来,我办先后派出三名技术人员分别赴江油、城固、勉县等地考察了解附子、元胡、天麻等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通过加强考察学习、交流探讨,持续接受产业发展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不断提升我办技术人员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四)着力中药材现代化体系建设,推动我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1、持续推进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2021年,我县以现代化基地建设为载体,引导资金、人才、科技、信息等生产要素聚集,整体推进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重点环节建设,加快产业开发、提升产业效益,累计建成天麻、猪苓、贝母、黄精等中药材示范基地250余亩。2、加大“政校企”三方合作力度,推动西洋参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一年来,我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大学合作取得较大成果,完成了西洋参土传病害病原菌鉴定和明确了西洋参病害主要病原菌种类,以及利用西洋参组织快繁技术获得了无菌试管苗等;同时紧抓西洋参药食同源机遇,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开发本地名片产品,先后研制出了西洋参茶、西洋参化妆品。二是以和同仁堂合作为契机,制定有机中药材操作规程,推动我县有机西洋参产业化发展,共同打造“留坝—北京同仁堂健康有机中药材供应区”,以及改建西洋参工厂化设施育苗基地,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五)切实做好中药材新品种和新技术项目引进、管理和试验示范工作,为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多创新路。2021年,我办立足于县域自然禀赋,大力推动生态化种植模式,在留侯镇开展了西洋参、黄精、猪苓等中药材下栽培、仿野生技术试验,建成试验区10亩;针对天麻适生范围广、生长周期短、投资成本低等特点,我办在武关驿镇开展了天麻有性繁殖技术试验,建成试验基地5亩,以期相对缩短天麻上市时间、提升天麻品质和产量;同期,又引进了新品种山慈菇,并于江口镇建成良种繁育试验基地2亩。二、取得的主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一是2021年,全县全年新发展中药材8440亩,年产鲜药材6800吨,总产值达1.1亿元,全县农民种植中药材年人均增收3100元以上。二是2021年,我县新建或扩建特色中药材示范园区或基地10个以上,完成总投资约1800万元。社会效益:2021年,我办紧紧围绕西洋参、猪苓、天麻等特色中药材,深入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政策宣传、信息传递等工作,全年累计服务农民群众8100余人次。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留坝县中药材发展种类多,但整体规模偏小,多数中药材种植周期长、资金投入量大,种植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二是本地中药材企业收购中药材种类少、数量小,产品研发能力有待加强,地方名片产品少。(二)改进措施。一是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持续优化中药材种植结构,选择适生的短、中期中药材品种,构建长短结合的发展模式,逐步扩大全县中药材发展规模,增强整体市场竞争力。二是因企施策、精准服务,大力培育一批生产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中药材主体企业,以及持续强化“政校企”三方合作,不断引进人才、技术和先进理念,提升企业生产研发能力和加快本地拳头产品研发。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坚持市场导向,大力发展有机优质中药材。立足我县资源环境优势,持续优化中药材种植结构,积极引导我县中药材产业向有机、优质方向发展,2022年计划全县新发展中药材11000亩,其中建设林下有机西洋参示范园260亩,发展林下猪苓1000亩、有机附子80亩。确保全县中药材留存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二)开展技术试验示范,建设良种繁育园区。为提升我县中药材种植技术,2022年计划开展西洋参、猪苓、天麻、附子等特色中药材有机、优质种植技术试验示范;建设建成西洋参、猪苓、天麻良种繁育园区600亩,推进良种选育工作。(三)创新技术服务方式,提升技术服务水平。以现有技术服务体系为基础,鼓励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以及现代化设备等,优化技术服务体系,高效地做好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指导和推广工作,确保全年开展中药材产业发展交流会、种植技术培训会、现场指导等不少于60场次,服务群众1000人次以上,充分保障农户在种植中药材方面的技术、信息需求;在全县8个镇办,确定和培养中药材种植农民技术员30—40名,作为产业发展技术服务的有力补充,他们扎根基层,了解基层,现身说法开展服务,将会取得较好效果。(四)完善产业扶持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通过持续完善产业扶持鼓励政策,强化对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不断引导产业发展要素定向聚集,精心培育出一批优质的本地市场经营主体,推动我县在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产品研发等方面不断向前发展,同时鼓励和带动农户以各种方式参与到中药材产业发展当中来,促进产业整体增效。(五)完善加工销售链条,打造地方标志产品。引导和支持县内企业与专业科研院校、专家团队合作,充分利用药食同源试点县相关政策,充分挖掘我县中药材产业资源优势,进行功能食品、食用性香料等综合开发利用,提升中药材产业附加值,强化“以企引企、以商招商、人文招商、环境招商”模式,引进项目、企业、资金,培育留坝品牌,形成品牌优势。在西洋参方面,积极研发西洋参饮料、西洋参酒、西洋参茶、小食品等,其他如猪苓、天麻、黄精等中药材,支持相关企业、经销商入驻秦岭山珍物流中心,开展产地初加工,拓展销售渠道,逐步建成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秦巴山区中药材集散地。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