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合阳县博物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收藏展览文物,弘扬民族文化。业务范围:文物征集、鉴定、登编、修复、保管、展览宣传。 | |
住所 | 合阳县东大街02号 | |
法定代表人 | 康海梅 | |
开办资金 | 118.61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合阳县文物旅游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3.26万元 | 20.47万元 | |
网上名称 | 合阳县博物馆.公益 | 从业人数 2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的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精心指导下,我馆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也无法内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的情况,认真开展了以下各项业务工作。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积极开展业务学习常态化。针对博物馆业务人员青黄不接的现状,每月由业务股负责对全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同时,想法设法争取名额,让年轻同志“走出去”。4月份,业务股股长参加了省文物局举办的博物馆藏品管理培训;5月份业务股两位同志,参加了市博物馆联合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策划组织的“渭南文博讲堂—文物鉴赏系列讲座”培训,提升了工作人员的馆藏文物管理水平,加强了博物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4至6月份,陕西省文物局抽调文物考古专业技术人员参与重点建设工程—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的考古发掘工作,我馆王亚彪同志被市局抽调参与,安全、圆满地协助省考古院完成了考古发掘任务;6至7月份,业务股同志完成了现有临征文物的拍照、描述、称重、量尺寸等数据录入工作,建立了临征文物藏品档案。2、扎实推进安保工作精准化。我们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股室专职抓”的工作格局,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对库房展厅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在做好日常保卫工作的基础上,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制,确保馆藏文物安全。认真开展博物馆消防安全自查工作,聘请西安五进消防、宜居消防对全馆人员进行了两次消防知识学习培训。另外组织了两次全馆参与的应急疏散消防演练,并邀请消防队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讲解指导,使大家的应急处置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另外,建立了张大有故居消防微站,投资30000余元购置了消防器材,保障了张大有故居的消防安全。3、“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透明化。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贾强、巡视员蔡理华等在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常伟陪同下,对我县博物馆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对古籍库房、文物库房进行了实地查看,对馆藏文物的总账和分类账、文物建档资料及库房安全管理等进行了重点检查,并对今后博物馆常态化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进一步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馆藏文物管理,提升博物馆专业化水平,增强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促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4、馆藏文物鉴定工作专业化。9月份,邀请省文物局文物鉴定中心专家组对我馆近年来通过征集、社会捐赠、考古发掘、接受移交的300多件(组)文物进行了科学鉴定。同时,也对原有馆藏文物进行了核定与级别调整。经过专家组现场查验,从断代、命名、价值、器物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并鉴定,在原有等级文物的基础上,新增了62件(组)馆藏等级文物,其中二级文物7件(组),三级文物55件(组)。5、博物馆服务职能宣传多样化。在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我馆围绕“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这一主题,在县城中心广场组织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通过设立宣传点、悬挂主题宣传横幅、散发宣传彩页和宣传画、摆放图文并茂的展版、现场讲解等宣传形式,使群众感受合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为加强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配合公安局扫黑办打击文物犯罪收缴文物2件(组),积极开展打击文物犯罪工作,并面向全社会征集红色革命文物20件(组),丰富了博物馆馆藏,提高展品内涵。6、文物保护抢救工作合理化。9月份,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阳文庙尊经阁受强降雨天气影响,基座西北角塌陷、墙体多处出现裂缝,文物本体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我馆第一时间向市局汇报了灾情,组织专家对尊经阁进行现场勘察,并委托省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了合阳文庙尊经阁汛期地基坍塌应急抢险方案。冒雨昼夜施工,搭建钢构棚紧急防雨,减缓地基下陷,并对地基做了临时抢险加固,秉承了“保护文物始终坚持抢救第一”的思想。同月,为了保障古籍的安全,将文庙的古籍库房搬迁到文旅大厦,顺利完成了书架拆迁、安装,古籍搬迁工作,完成10280册古籍的上架、排架工作。7、项目申报建设工作有序化。一是博物馆基本陈列提升改造项目已获得批复(陕文物函【2021】343号),目前方案正在编制阶段,拟定于2022年底进行项目实施。二是委托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张大有故居保护修缮工程方案,目前维修方案接近尾声,拟定今年年内进行项目实施。三是完成文物库房预防性保护方案的编制,预期目标是配置库房文物存储设施,改善文物养护手段,形成预防性风险管理机制,有效提升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能力和综合保护水平。8、其他工作推进有力有效化。按照省市县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制定博物馆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强化疫情防控工作措施,组织博物馆“五色花”志愿者主动下沉社区,深入怡馨家园小区,分栋入户排查,积极投身疫情一线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防控排查的同时,“五色花”志愿者走上街头,宣传疫情防控政策、防控措施,确保各项防控措施真正落到实处,用实际行动践行文博人的担当和使命。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年来,在全馆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顺利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通过“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和博物馆知识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拉近了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营造了全民关心并参与博物馆事业的良好社会氛围,扩大了全县人们对《文物保护法》的了解。2021年,博物馆的消防设施进一步完善,技术防范建设进一步加强,确保了博物馆历史文物、游客及工作人员的安全。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1、存在问题。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财政投入不足,各项经费紧张;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制约了人才队伍建设;宣传平台单一,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展览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2、整改措施。加强专业队伍业务培训,提高工作能力。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业务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以老带新的方式方法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对讲解员、藏品保管员、安全保卫人员进行规范化的业务培训,提高全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积极丰富展览内容,提高吸引力。做好临时主题展览,积极利用特色和优势,推出更多高质量,高品位的主题展览,提升博物馆办展水平和综合管理服务水平,同时增强核心吸引力度,扩大受众面。四、2022年工作计划:1、加大文物宣传,加强零散文物征集工作。重点征集地域内的文物、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寻求社会捐赠,充实馆藏。2、完成基本陈列展览,以馆藏为基础,推出1—2个文物专题展览。3、完成库房预防性保护项目的实施。4、完成古籍库房的提升改造工作。5、完成文庙南院的下水改造工作。6、面临完成历史文化博物馆的文物布展工作。7、完成库房后院地基的修缮。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