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绥德县> 绥德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绥德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3-15 15:58
单位名称 绥德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和标准化生产;土壤、肥料化验、监测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绿肥的推广应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网络建设;农作物病虫害、农田鼠害及灾情的监测、预报、防治与处置工作。
住所 榆林市绥德县薛家畔当川60号
法定代表人 黄绥平
开办资金 13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绥德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3.6万元 28.62万元
网上名称 绥德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4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依法进行单位更名和业务范围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主要业务工作及完成情况(一)玉米增密度技术示范项目在我县的满堂川、中角、吉镇等10镇22个行政村推广实施了万亩玉米增密度技术示范,其中以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建立核心示范田1300亩,幅射带动面积5万亩。由于今年我县遭逢严重旱灾,县域内从6月中旬到9月中旬连续三个月之久一直处于干旱缺墒状态,而此时正值玉米孕穗、吐丝、灌浆等需水关键期,因此对示范田作物产量造成极大影响。据测产结合示范户实际产量调查,没有灌溉条件也未偏雨示范田块平均每亩产量在200~300公斤间,较正常年份减产60~70%,密度过大、底肥不足、干燥向阳地块棒小秆矮空秆率高,基本没有产量,部分示范户从收获成本考虑直接连秆带穗予以收获。川道区域有灌溉条件地块也因干旱灌溉受影响,较正常年份减产20%左右。(二)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在我县四十里铺镇黄家沟村建立千亩旱作农业技术示范田,重点示范玉米、高粱与中药材(柴胡)套种技术。示范田块为宽幅梯田,施肥后用旋耕机进行耕翻。雨后适期用机械播种柴胡种,播后出苗前在两行间再次用机械完成玉米或高粱播种作业。受旱灾影响示范田玉米、高粱基本绝收,套种柴胡出苗率不到10%。(三)示范项目主推技术示范田重点围绕玉米“一增三改一防”关键技术,集成推广抗旱耐密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深松耕、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等技术,形成综合集成技术体系。1、种植密度:示范田播种密度3300~3500株/亩,在当地区域原有种植密度基础上根据土壤肥力、物资投入、灌溉条件以及机械化作业程度等情况增加300~500株/亩。2、选高产耐密品种:示范区主推选用登海9号、陕科9号、大丰30等耐密、抗旱性强的品种。3、机械化耕作技术:采用土壤深松耕技术,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蓄水能力。采用拖拉机牵引播种机或手推式播种箱进行播种,便于种植密度调整。4、病虫害防治:项目区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即在播前用辛硫磷深翻入土,防治地下害虫;在生长苗期、中期用杀螨剂、杀虫剂防治粘虫、玉米螟、红蜘蛛等,部分田块运用植保无人机进行了防控。5、科学施肥:播种前对项目区选择有代表性地块进行采土化验,制定分区配方,指导田间施肥。(四)土肥水工作2015年到2020年我中心先后建立了8个肥力监测点,每个监测点设施肥和无肥两个小区,作物收获后采集土样化验,对土壤肥力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在全县16镇采集化验土样110个,农户施肥情况调查30户,在玉米、马铃薯两作物实施了5个肥料田间试验。(五)植保防控工作1、重要病虫害系统监测和预测预报工作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是我中心业务工作的重心,抓好病虫测报是我中心的首要任务,围绕这一主题,我中心克服了在人力、资金、环境等各方面困难,做了大量的力所能及的、艰苦细致的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我中心全年共编印《病虫情报》3期,较好地为我县开展病虫防控,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和技术保证。为指导农户适时用药、对路防治、减轻污染和损失等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持,以致于今年多种病虫害发生严重的情况下,未造成大面积重大损失。2、检疫性有害生物调查工作为了防范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危害,保障我县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安全,我中心站在保障国家生物安全的高度,将防范和应对生物安全风险摆在重要位置,积极落实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作,组织中心技术人员和区域站人员,齐抓共管,全面开展有害生物的调查工作,确保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及检疫监管工作取得实效。3、草地贪夜蛾的监测工作在我县中心区域设立自动虫情测报仪、高空测报灯各一台,在各镇玉米集中种植的开阔地带布设了42个监测点安装了诱捕器,确定专人、固定时间、定点观测、系统调查,密切监控虫情动态,准确掌握发生发展趋势,开展系统监测,形成群策群力群防群治合力,提高监测水平和防控效率。全年出动专业技术人员78人次、调查13个镇1个便民服务中心42个村子、调查田块439块0.45万亩、发放挂图200余份、发放明白纸等宣传资料1214份、共举办草地贪夜蛾技术培训2场次培训人员378人,技术指导10次405人。均未发现草地贪夜蛾成虫及幼虫为害。4、苹果蠹娥监测工作在裴家峁现代农业园区和赵家洼现代农业园区建立苹果蠹蛾疫情监测点,布设苹果蠹蛾诱捕器5组17个,科学开展调查监测,防止苹果蠹蛾传入,保障全县果业生产安全。对苹果黑星病、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瓜类果斑病菌、番茄溃疡病菌、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向日葵列当、红火蚁、梨火疫病菌、马铃薯金线虫、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等有害生物的普查工作,我中心也多次组织各乡镇植保员到全县各乡镇进行实地调查,均未发现有以上有害生物的发生。5、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工作在裴家峁现代农业园区和赵家洼现代农业园区建立山地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两个,示范面积300亩。示范基地果园通过农业健身栽培、设备诱杀、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类环境友好型农药剂型或生物农药等科学药剂组合配套推广应用高效施药器械等措施,改善果园生态环境,确保我县果品安全。6、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植保意识与业务水平加强全站人员的业务学习。参加市农技中心举办的病虫测报技术培训共6人次;积极参加县委、县政府组织的科技三下乡活动,加强植保新技术宣传;全年共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6次,参加人数800多人次,遍布全县15个乡镇,出动宣传车2次,张贴标语、横幅10条,共发放图片等各种病虫防治资料1万余份。提高了全县农民植保科技意识和植保科技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二、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工作1、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着力解决支部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我中心以今年干部作风集中整顿为契机,通过对支部班子、党员队伍、制度落实、组织活动等支部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筑牢基层组织党建基础,使支部的整体功能明显增强,党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为推动中心各项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高效廉洁创新队伍建设。在全体党员干部队伍中开展了学党史教育活动,延伸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召开专题学习会、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参加党史知识、学习强国竞赛,组织党员干部参加进社区“双报到”搞服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观看电影《柳青》,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新时代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赋予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新使命,全面提高干部队伍政治素养,努力培养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团结和谐的干部队伍。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机关内部管理。针对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发现的一些问题,制订完善了考勤、差旅、公车使用等管理制度及各科室工作人员职责,制度上墙,对照管理。用制度管理、约束、使用干部,进一步规范了公务接待、公车使用、差旅补贴、出勤考核等事项,提高了职工按规矩办事的自觉性。三、继续抓好脱贫户帮扶与驻村工作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县委组织部和相关镇政府工作安排,我中心派出4名干部职工进行驻村开展工作,35名干部职工进行结对帮扶,涉及我县5镇8村,针对脱贫户具体情况制定巩固提升计划,发挥干部职工专业技术特长,开展科技培训,扶志扶智相结合,促发脱贫户内生发展动力。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因今年我县区域普遍遭逢多年罕见的特大旱灾,严重影响了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致使一些示范项目未能取得目标任务,区域内玉米、马铃薯、小杂粮等农作物普遍减产50~70%,部分地块因旱情严重以致绝收;二是项目没有配套资金,工作经费短缺,致使目前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一些先进新型农业覆膜、播种机械没法购置,影响到一些科技新成果的有效转化;三是技术力量薄弱,植保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目前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偏高、知识老化,年青专业技术干部得不到及时补充,后备技术力量缺乏,存在技术断层的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五、改进措施积极协调组织和人事部门,争取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向财政部门争取相关项目的配套资金,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六、下一步工作打算1、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的联系沟通,积极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发挥好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的引领风向作用,探索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新模式、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2、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以5000亩旱作农业、10000亩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技术示范和万亩小杂粮生产基地建设等项目为平台,大力推广高产优良新品种、测土配方施肥、新型除草剂、病虫害绿色防控以及机械化播种、收获等旱作农业高效集成技术,积极发挥农业科技示范的引领带动作用,为我县农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技术保障;3、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工作。根据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并针对农民实际情况,多形式多渠道搞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着力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和技能培训,努力打造一支技术过硬、服务规范高效的农技推广队伍,为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障和技术支撑。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