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合阳县> 合阳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合阳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3-15 14:59
单位名称 合阳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记载合阳历史及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业务范围:编写《合阳县志》、《合阳年鉴》及各类地情资料。
住所 合阳县东大街
法定代表人 贾蕊萍
开办资金 16.74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合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3.35万元 3.61万元
网上名称 合阳县地方志办.公益 从业人数  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要求规范动作,规范使用印章、证书。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开展情况。2021年,合阳县地方志编纂中心顺利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64余万字的《合阳年鉴(2021)》完成编纂,并进入公开出版序列;《合阳县人民代表大会志》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清乾隆《有莘杂记》校注本、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灵泉村志》进入出版程序;合阳黄河故事征文《我从黄河走来》《黄河汉子抗日碟血记》获全国二等奖,现场讲述故事《我从黄河走来》获全国二等奖。丰富学习内容,活跃学习学习氛围。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全员学习《习近平身边不离“志”》、李克强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批示等等,不断增强工作人员为党立言、为国修志、传承文明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同时,竭力提高单位整体的业务能力。坚定方志文化自信,纵深化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坚持每周一集体学习制度,在学习政治理论的同时,兼顾学习业务知识。我中心先后3人次受邀赴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等开展工作经验,健全工作质量管控制度,制定岗位工作质量标准落实各个环节的工作责任;邀请地方文化人对志鉴编纂审稿提出35余条,吸收社会各界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42条,坚持开门办鉴思路,积极借鉴他山之长,组织人员向西安、富平等志办单位学习,邀请地方文化名人参与年鉴编纂,吸收意见和建议72余条。通过朋友圈、虹媒资讯渠道征集文字7.9余万,图片380余张。先后开展反复交叉校对4次通校,修改各类问题3890余处。积极参与全市活动,《我从黄河走来》《黄河汉子抗日碟血记》故事征文文章分别获全国二等奖,现场讲述《我从黄河走来》获得全市三等奖、全国二等奖。做好地情资料开发利用工作,交流各年次《合阳年鉴》400余套。清乾隆《有莘杂记》校注本已完成印前最后通校,进入了印刷流程。年已90高龄的合阳文化名人杜光前校注完成明嘉靖《合阳县志》,并多次进行修改完善。3部旧志校注稿注释词语5200个,翻译文章17篇。接待西北农业科技大学学生暑期社会调研13人次。指导黑池镇镇红色纪念馆、书画展览馆,中共合阳县委成立旧址展览馆等的建设,提供设计规划、文字资料、图片资料30余次。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至目前,公众号共刊发信息180余篇次,图片350余张,有固定关注者1420个,日常点击量6万次。坚持方志为人民的理念,开辟读志用鉴新渠道。为更好地宣传合阳历史文化,坚定地域文化自信,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助推地情丛书编纂和镇村史馆建设。《太里村史》《西街村志》《黑池村史》等出版。社会宣传效应凸显,北京、云南、甘肃等21余个省市的网友读者,以及全县众多文史爱好者主动联络邮购或上门索要该部年鉴。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中心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不足。1、部分部门单位对年鉴工作不重视,资料人员变换频繁、提供资料应付差事,资料收集难等问题突出。2、地方志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日益繁重的年鉴编纂、乡村志编纂、地情服务等工作任务严重不相匹配。3、日常工作经费没有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纳入财政预算。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树立质量底线,层层落实责任,设定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完成《合阳年鉴(2022)》编纂和出版任务。2、强化精品意识,做好工作协调,千方百计争取财力支持,稳妥有序落实好《有莘杂记》《宰莘退食录》《合阳雷氏印象》等的出版。3、持续坚强地情服务阵地建设,指导镇村历史馆建设,年内力争再建成开馆2家。4、继续做好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办好掌上合阳记忆公众号,进一步扩大地方志工作影响力。5、继续与虹媒资讯公司合作,办好《合阳方志》栏目。加大部门、镇村三级志书编写服务力度,评审《申东村志》《莘村村志》等5部志书。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1年,渭南市“讲好渭南故事永远跟党走”演讲大赛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奖”。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