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环境宣传教育信息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组织、协调全市社会各界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资料、教材和宣传品的编辑、制作工作。榆林环保政务网站的建设、管理与维护工作及网络媒体宣传和信息发布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榆林市兴达路437号榆林市环保局308室 | |
法定代表人 | 王文圣 | |
开办资金 | 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环境保护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9万元 | 7.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环境宣传教育信息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在市生态环境局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工作全年组织参与活动10余场次。2月7日,经榆林市慈善协会牵线搭桥,榆林市生态环境局志愿者带着慰问品,来到航宇路社区和龙洋社区看望慰问5户贫困户,每到一户了解家庭生活情况和面临的困难,并为他们带去棉被、春联和毛巾等慰问品,鼓励他们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3月4日,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城区环保系统党员干部、环保志愿者30多人,在世纪广场参加榆林市2021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同时,设立科普咨询宣传点,开展咨询宣传活动,现场向市民发放环保法律法规书籍、垃圾分类、节水低碳、节约粮食、生物多样性、扫黑除恶、烟花爆竹禁限放、诚实守信等宣传彩页,以及环保袋、鼠标垫、毛巾、围裙等宣传品,活动现场接待市民咨询5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3月30日,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贺峰带队,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缅怀革命先烈 继承革命传统”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目的是通过缅怀民族英烈的英雄业绩,更清楚地认识到奉献精神的意义。在烈士陵园,全体党员奏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进行默哀,重温了入党誓词,瞻仰了革命烈士纪念馆,随后,我们绕过墓碑,到了烈士墓前,庄重地用双手把小白花献给了烈士们。4月6日上午,市生态环境局干部职工来到榆阳区芹河镇纪小滩子村,开展“打造绿水青山助推生态文明”2021年度的春季义务植树活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辛勤劳作,60多棵樟子松树苗迎风挺立、勃勃生机。4月20日,我局组织环保志愿者开展了第二十九届“科技之春”、开展垃圾分类、爱卫月等宣传活动,在兴达路社区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现场向群众宣传生态环境知识,并开展咨询服务。活动共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宣传读本500余册,《治污降尘保卫蓝天》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宣传册100余份,《固体废物知识问答》宣传画册100余册,发放环保购物袋200个、围裙100多个。6月4日上午,榆林市生态环境局组织部分党员干部志愿者到”双报到“所在的崇文路街道学院社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环保宣传进社区“主题党日社区宣传活动。活动中,党员干部志愿者现场对群众进行环保宣传教育,为居民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举行“在灿烂的阳光下庆祝中国共产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来自各县市区环保分局选送的12个节目先后亮相。6月5日上午,市生态环境局在河滨公园举办表彰2020年度市级绿色文明单位、优秀组织单位和健步行活动。市人大、市政协、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卫健委、市创建中心、榆林学院和榆林城区生态环境系统及社区、公益组织和企业参加。8月25日“全国低碳日”,榆林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环保志愿者在兴达路榆康社区广场开展2021年全国低碳日志愿服务宣传活动。我局围绕全国低碳日主题“绿色低碳,绿建未来”,开展进社区志愿服务宣传活动,同时在机关大屏幕播放低碳宣传片,利用新媒体宣传绿色低碳科普知识。县市区分局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8月31日举行的“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公众开放日”活动中,我市20名环保志愿者走进市污水处理厂参观。在参观市污水处理厂运行、工艺流程、达标排放等单元时,志愿者同该厂技术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提出的问题得到了详细解答。9月18日,榆林市生态环境局开展“文明创建共参与诗词诵读迎中秋”活动,以经典诗词诵读方式迎接传统节日中秋节的到来。活动内容为诵读经典诗词,主持人出上句,大家积极抢答下句或全篇。最后,大家共同诵读了苏轼的《水调歌头》,使大家徜徉于中华经典诗词文化中,互相送上节日的祝福,现场氛围其乐融融。12月3日上午,榆林市生态环境局在六楼大会议室组织开展了道德大讲堂活动,市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工作人员参加活动。活动由大气污染治理中心副主任王文圣主持并作总结讲话,特邀请榆林市道德模范“援鄂天使”王慧慧、榆林市青年慈善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刘志军作专题讲座。12月4日,榆林市生态环境局在榆林世纪广场参加第八个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还向群众发放了笔、毛巾、鼠标垫等宣传品,并热情耐心地接受群众的咨询,认真仔细地解答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当日累计接待群众2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及宣传单1000余份。多次组织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新闻报道及时全面。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提高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百姓问政、网络舆情办理工作,做到及时转办、按时回复省生态环境厅、市问政办。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生态环境方面信息报送任务和省级文明单位常态考核信息。二、取得效益2021年全年刊发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报道信息1345条,其中国家级133条、省级430条、市级782条。并将我局“两微一网”(即微信、微博、网站)打造成了榆林生态环境的“信息窗口”,及时发布各项环保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环保科普知识等信息。全年网站主动公开各类信息2361条/篇,微信、微博发布信息3700多条。围绕我市环保重点工作,严格落实新闻发布制度,加强舆情监测引导,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召开新闻发布会1次,转办回复舆情55件,办结百姓问政102件,办理咨询投诉413件。大力推进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加强与网民、市民互动,引导提升社会舆论正能量。向公众开放2次,组织60余人进行了现场参观。今年,我们还开通了“榆林市生态环境局”抖音号,全方位展示生态环境成果,发布(转载)信息29条,累计超过100万浏览量。省委环保督察期间,配合督察宣传工作,搜集宣传材料、素材,在网站、新媒体各类平台发布宣传报道170余篇。中央环保督察期间,在新华社、人民网、《中国青年报》等媒体上报道我市近年生态环境保护成效13篇,向省级媒体推送榆林督察整改和工作动态,刊发有关我市环保工作报道34篇。向市级媒体提供报道素材,持续向省厅网站、微信公众号推送工作成效报道30篇。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存在的问题一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本部门、本单位的亮点工作、突出业绩总结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大,宣传报道稿件报送数量少。不善于向社会和公众展示我们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果成效,只局限于干好本职工作,完成考核任务。二是宣传工作方式老化陈旧,新媒体研究运用不够。宣传活动缺乏新意,话语体系陈旧;统筹社会宣传资源力度不够,整合力量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抓得仍然不到位。整改措施充分发挥环境日、低碳日等重大节日的平台作用,推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进生态环保“六进”活动,引导公众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巩固完善政务新媒体宣传阵地,把微信公众号、抖音官方账号作为新时期开展生态环境舆论传播和引导的重要窗口和工具,增强发布信息的形式多样性、内容可读性、网络传播度和社会影响力,持续开展生态环保业务政策解读、亮点工作展示等宣传。下一步计划(一)加强新闻宣传,着力提升引导能力。一是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紧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主旋律,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宣传治理成效。二是规范优化新闻发布工作,完善新闻发言制度,开展常态化宣传。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工作、重点任务,深入报道工作进展,宣传治理成效,有效运用媒体监督和社会监督手段,增强群众对生态环保工作的认同和支持。三是加大生态环保铁军先进典型选树和宣传力度,运用“一图一故事”、抖音短视频、微电影等形式,制作生态文化宣传产品,讲好榆林生态环保人和环保事,发挥榜样示范和价值引领作用,用先进人物精神凝聚工作合力,激发干事创业激情,赢得全社会的共鸣和支持。(二)加强舆情管控,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加强生态环境网络舆情监测和研判,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处置程序和责任,快速报告、精准研判、及时发声,牢牢把握并赢得舆情应对主动权。特别是要重视网络舆情,对网民反映的问题,及时回应处置。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科学有效的舆论应对,确保主旋律更高昂、好声音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大。(三)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整体实力。充分发挥宣教助推生态环境工作作用,高度重视和支持环保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工作指导,加强环保宣教能力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宣教理论和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打牢宣传基础。同时,组织系统人员开展全员业务培训,努力打造一支能勤勉务实、蓬勃朝气、奋发有为的高素质宣教队伍。加强信息化管理水平,整合现有信息化建设成果,打造智慧环保平台。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