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

榆林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3-15 10:34
单位名称 榆林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对工业生产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处置实施有效监督管理,实现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
住所 榆林市兴达路437号榆林市环境保护局504室
法定代表人 王云康
开办资金 1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环境保护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3.3万元 22.2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我单位在市生态环境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工作1、完善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固体废物环境管理,7月份,中心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部门规章、标准规范及榆林实际需要,起草拟定《榆林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试行)》,严格管理标准,细化管理措施,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查后于8月1日正式实施。同时,统筹我市煤炭、油气开发、化工等重点行业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实际,委托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技术中心编制《榆林市工业固体废物“十四五”污染防治规划(2021-2035年)》,年底已完成规划讨论稿。2、构建信息平台。根据固废法和我市固废环境管理实际要求,建成榆林市工业固废信息化管理系统,旨在提高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水平。目前系统已完成调试,将根据最新颁布的《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台帐》要求进行完善补充,计划在2022年上线运行,打造全市固废环境监管共建共治共享的一体化服务治理管理平台。3、组织业务培训。我中心共组织各分局及相关企业参加中省组织的4次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新固废法、“两高”司法解释、固体废物信息管理平台、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等内容,累计有300余家企业600余人员参加培训,全面提升了我市工业固体废物管理人员提高法律意识和业务水平。4、推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链。根据市委、市政府《榆林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要求,市生态环境局牵头负责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链。目前,已正式印发了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链工作方案,成立了产业链工作专班办公室,制定了产业链四图,确定了陕煤集团曹滩煤矿矸石充填工程等13个项目为第一批示范项目,并建立了产业链示范项目包抓工作机制,成立了双包抓小组,在建进度按月调度示范项目建设进度。目前,第一批示范项目已经建成3个,6个项目正在建设中,其余项目正在开展前期手续。同时,确定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等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较大的46家企业为我市工业固体废物重点管控企业,通过现场督导、专家指导等措施加快重点管控企业固废综合利用工作,确保固废利用处置效果。5、组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根据省厅统一部署安排,市局制定2021年度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工作方案,确定考核范围和考核标准,采用“企业自查、县区排查、省市抽查”形式,完成全市212家产废企业及36家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考核工作,其中发现问题100余条,已交县区督办,限期完成整改。同时,通过省厅危险废物规范管理考核,抽查26家企业,考核达标率100%。二:取得的主要效益1、组织开展全市867家企业单位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对相关重点县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申报登记信息进行核查、变更及审核,完成867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工作。经统计汇总,发布榆林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信息,2021年全市主要工业固废产生量5076.7万吨,较2020年增加963.2万吨,固体废物利用处置量为4561.7万吨,贮存量为515万吨。2021年全市危险废物产生量38.5万吨,较2020年减少4.8万吨,危险废物利用量25.6万吨,处置量11.2万吨,贮存量3万吨;医疗废物产生总量1778.59吨,较2019年1923.72吨减少145.13吨;集中处置量1773吨(其中病理性、药物性、化学性贮存5.59吨)。2、.根据省厅《陕西省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2018——2025)》指导意见,开展了我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评估,加快我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项目建设和工艺升级改造。今年共完成了1个污油泥处置项目的改造升级,新建2个废矿物油收集、废铅蓄电池收集项目,建成我市第一座刚性填埋场项目,弥补了我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项目空白,提高了危险废物就地处置和应急保障能力。目前,共许可36个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已形成32万吨/年收集能力和159.6万吨/年利用处置能力。全年共完成危险废物转移61.85万吨(25035份电子联单),其中省内转移56.84万吨(23093份电子联单),跨省转出1.02万吨(348份电子联单),跨省转入3.99万吨(1594份电子联单),严格电子联单运行监管,定期开展抽查核查,限期整改存在问题。三:目前存在的问题1、我市工业固体废物产量大,受综合利用技术、标准规范、市场消纳影响,资源化利用工作推进缓慢,综合利用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固废以贮存填埋为主,环境风险增加;2、部分企业对危险废物本底认识不清,危险废物产生种类及数量存在未申报、未纳入危废进行管理等问题。3、我市在建化工、油气勘探项目多,工业探伤、测井作业量大,流动放射源转移、贮存、应用环节环境风险高。四:整改措施1、健全完善固体废物管理体系,持续推动大宗固废综合利用。2、联合市环境监察支队开展专项检查,督促企业如实申报。3、引进先进工艺与管理模式,建成煤矸石、粉煤灰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1、继续按照中省要求,认真开展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相关业务。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严格环保“三同时”制度要求。2、加大组织县区环保局及产废企业相关人员开展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宣传教育培训工作。3、推进危险废物处置利用项目建设,督促危险废物经营许可相关资质核发,加快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清洁生产审核进度。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