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以来,我中心站在全县追赶超越的发展大局,紧紧围绕“遵循规律、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四化同步、一举多赢”的移民搬迁工作总体思路,把脱贫攻坚移民搬迁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坚持“易地、扶贫、搬迁”初心,扎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主要业务活动负责我县“十三五”易地移民搬迁安置及避灾搬迁安置工作。易地移民搬迁总规模为1992户7415人,避灾搬迁总任务为540户2071人。二、取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一)扶贫搬迁安置情况。已安置易地移民搬迁户1992户7415人,其中海则畔移民二区安置点安置1100户4580人,枣刺梁移民社区安置点安置182户680人,东坑镇幸福家园安置161户610人,阳光家园安置519户1429人,中山涧移民安置点安置30户116人。以上五个安置点1992户7415人已全部入住。(二)避灾搬迁安置情况。已安置避灾户540户2071人,分四个安置点安置,其中海则畔移民二区安置278户1074人,枣刺梁移民社区安置18户76人,阳光家园安置1户3人,惠民苑计划安置167户638人,分散安置77户280人。(三)移民搬迁项目完成情况。枣刺梁移民社区至民生路延伸段道路建成通车;惠民苑168避灾搬迁安置房项目和归还住保中心的608套保障房全部主体封顶,正在实施室内外工程;海则畔移民二区三期132套避灾搬迁安置房投入使用,A8号楼60套避灾搬迁安置房主体封顶;完成了海则畔移民二区消防泵房招标工作;惠民苑室外工程、海则畔移民二区三期避灾搬迁室外工程正在组织财政评审,计划2022年实施。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一)移民搬迁户难融入城市生活节奏。我县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常年生活在农村,生活简单、生产单一,避灾搬迁后,后续帮扶产业以现代农业、轻工业为主,对技术要求和工艺操作要求较高,一般群众难以快速适应新工作或新生活模式。(二)移民项目县级配套资金不到位。避灾搬迁县财政配套资金1051.5万元未到位,导致避灾搬迁户搬迁意愿摇摆不定;惠民苑项目财政配套资金3841.3万元未到位,工队积极性不高,项目进展缓慢;枣刺梁移民社区至民生路延伸段道路工程项目已完工,县级配套资金1400万元未到位。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为统筹推进全县易地移民搬迁和生态修复工作,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全面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加强自然资源生态保护和系统修复,结合我县实际,制定2022年工作计划如下。加快避灾户实际入住。树立“扎新根、断穷根”的工作理念,紧紧抓住避灾搬迁实际入住这个关键环节,加快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范社区管理,强化装修核算,12月底前全县“十三五”避灾搬迁户实际入住率达到100%。(二)推进旧宅基地腾退复垦。按照搬新腾旧的原则,加快旧宅基地腾退工作。对居住在灾害隐患点和住房不安全的搬迁户,要切实做到即搬即拆,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档立卡搬迁户从实际入住到拆旧腾退,过渡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按照“宜耕则耕、宣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加快推进旧宅基地复垦、生态修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