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吴起县> 吴起县人民医院

吴起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 2022-03-14 17:10
单位名称 吴起县人民医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身体健康提供医疗服务。依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执业许可范围开展业务;医疗与护理;医学教学;医学研究;医疗培训;继续教育;保健与健康教育。
住所 吴起县吴起镇石湾台
法定代表人 宗德宝
开办资金 37002.3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吴起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1961万元 30740万元
网上名称 吴起县人民医院 从业人数  27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在县卫计局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业务开展情况(一)疫情常态化防控体系完善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坚持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一是预检分诊持续发挥哨点作用。通过预检分诊筛查,发热病人422人次,红黄码114人次,均按照相关流程进行处置;二是核酸标本采集规范有序。核酸采样点实行24小时值守,随到随采,随采随检,设立了临时采样点10个,深入学校、监所、各企业、小区核酸采样70余次,全年年核酸采样数242394;三是PCR实验室依法依规检测。按照近期新冠疫情防控要求,所有到院就诊患者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方可就诊。医院所有工作人员两天一检。2021年核酸检测268766人次,外送标本32145,均为阴性;四是牢筑院感防控“隔离墙”。院感知识及防护技能培训2000余人次,覆盖率100%,手卫生依存率86%,医院感染率0.2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45%。医务人员新冠疫苗应接种663人,第一针接种636人,接种率96%,第二针接种627人,疫苗接种率95%,第三针接种548人,疫苗接种率83%。(二)学科建设一体化模式全面推进精综合、强专科,奠基础、建中心。我院高度重视重点专科建设工作,2021年申报市级重点专科两个(疼痛科、CT室),开设视光中心,延伸了健康服务。2021年开展了无创扫描式葡萄糖监测、胰岛素泵的临床应用、腹腔镜技术(妇科)、宫颈癌根治术、卵巢癌根治术宫颈球囊扩张术、超声刀扁桃体切除术、冠脉内溶栓术、药物球囊扩张术、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痔套扎治疗术等新技术14项。全年进行了学术讲座、巡诊授课等专业培训七次,选派医疗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15人,参加省市业务培训120余人次,继续教育学习94人。同时,整合了院前院内、影像、内科、外科等专科力量,打造“多中心协同救治”的分级防治体系,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救治体系。经过省市专家组评估验收,为县域内胸痛、创伤和卒中患者救治打造了一张生命救治网络。2021年年底顺利通过了省级“三大中心”验收。(三)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医院在加强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同时,加大了人才引进的投入量,通过开通“绿色通道”,出台倾斜政策等方式,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予以引进高学历、高素质、高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制定对医院内部人才的规划和培养,稳定现有人才队伍,加快人才梯队建设,保障医院发展的人才之需。2021年院内聘任心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专业主任医师6名,聘任7名知名高层次专家,返聘6名专业技术人员,2021年定向招聘医疗类本科毕业生3名。(四)医疗质量安全持续改进(1)医疗质量控制体系逐步完善。2021年7月成立质控科,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实行院科两级双控,使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2)优质护理服务深入推进。全面推行优质护理模式,改善护理服务品质,常态化提升护理服务态度。全年培训防护操作1127余人次,相关理论知识培训考核930余人次,在线学习10次1373余人次,保障医疗护理安全正常运行。(4)急诊急救高效运转。我们急病人之所急,救病人之所难,延续了生命,彰显了即时。全年总出车2446车次,上转危重患者309人次,同比增加30%。院前急救出诊1052车次,有效出诊961车次,接回患者927人次。院内抢救252人,成功率98.8%。(5)各项指标情况。2021年全院门诊诊疗人次186014,同比增加23188人次,上升14.24%;入院人次14026,同比增加65人次,上升0.46%;手术2581人次,同比增加115人次,上升4.66%;病床使用率64.21%;平均住院日7.4天,同比缩短0.7天,下降8.64%,下降3.7%;全年业务收入1.19亿元,同比减少341.7万元,下降2.77%;药占比36.44%,同比下降2.78%。(五)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1)扎实推进医联体建设,注重对口帮扶管理。积极推动与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交大一附院、二附院,陕西省康复医院,宁大附院、市人民等医院医联体建设。与延安市人民医院继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和政府责任书,全年共派14名专家对我院进行帮扶指导,对提高我院医师业务水平及科室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我院对口帮扶吴仓堡镇卫生院,累计下派医务人员15人次,开展义诊活动3次,累计服务群众400余人次,对卫生院工作人员开展疫情防控、疫苗接种、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工作。(2)加强医保价格监管,控制费用增长过快。通过查收费,强化价格监管;查诊疗,促进质量提升;查管理,优化医保服务。促进医保服务工作运行规范,管理机制健全完善,政策落实到位,未发现虚假结算,人证不符,诱导住院,挂床住院,超医保支付政策范围报销等。2021年调整医疗服务价格4次89项。(3)完善人事薪酬分配制度,医保结余红利有效落实。我们按照《延安市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在现有水平基础上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和绩效工资总量。遵照医保节余资金可用于绩效的精神,制定了医保单病种和药品集采结余资金分配办法,医疗费用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医院得以健康发展。2021年发放药品集采结余资金101343.65元,发放单病种结余资金102715元,全年发放绩效1362.80万元,核算绩效占业务收入比例22.66%。(4)党建引领办实事,优质服务惠民生。一是推行“一窗式”服务,提升办事效率。信息搭桥,实现一窗式结算服务。由以前的入院登记、医保登记、出院结算、医保审核、统筹付款多窗办理的一站式服务变为现在的一窗式服务。2021年共结算医保患者11363人次,同比减少3.85%,统筹支付42787834.41元,同比减少11.50%元,住院患者均次费用5455.33元。二是“先诊疗后付费”模式,缓解“看病难看病贵”。2017年9月实施至今,先诊疗、后付费6997人次,同比减少9.90%;民政救助1900人次,同比增长6.98%;单病种343人次,统筹支付1456988元;大病报销335人次,报销费用269792.44元;贫困户慢性病门诊救助920人次,总费用254699.40元,救助额:127926.56元;门诊两病鉴定(糖尿病、高血压)430人次,慢特病服务是情系民众之作,是救急救难,分类救助的体现。(5)落实医保贯标对码,奠基信息互联互通。我们严格执行国家及省、市、县医保局的统一部署,高起点推进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建设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标准化体系,实现医保业务信息编码全国互认、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建共享,为推进统一的医保信息化建设和提升医保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提供数据标准支撑。截至目前,贯标编码已投入应用,药品映射1889条,疾病诊断映射34968条,手术操作映射13653条,机构、医师、护士、药师等均已赋码,映射率均达百分之百,耗材映射2179条,映射率达95%以上。全省统一两定医疗机构接口第一批接口47个,我院HIS均已完成并上线应用,第二批接口33个,目录下载19个已完成并上线应用,已上线接口运行稳定。普通门诊、门慢特病、普通住院结算、生育、慢病、单病种结算等,电子医保凭证、社保卡等介质均能正常结算(六)医院信息化建设不断升级(1)建设B级机房,助力医院提质增效。5月份启动机房建设,总面积161平米,包含主机房、配电室(位于病房楼一层)、接入间、缓冲间、备品间、监控室六个功能区域。主要设备采用华为微模块配置,建筑防火、设备布置、环境系统、电、气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目前通过了第三方B级机房检测评定,为医院智能化,科学化,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中枢高地。(2)改造HIS系统,助力医保管理升级。以“质量,安全、服务、效率”四个关键维度为核心,促进临床诊疗、医疗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可持续改善,建立健全医院运营管理体系,实现运营与医疗的高效协同。系统改造突出管理模式先进,促进经营管理和决策更加科学,全面提升全体员工的信息化应用素质,支撑和保障国家新医改目标的顺利达成。新HIS系统今年10月20日上线运行,与医保新平台交互,业务可及,功能完整,政策适配,运行稳健。二、存在问题1.医疗设备老化。部分医疗设备陈旧、老化,故障率高、维护成本高,制约着业务发展和科技创新。2.高层次人才短缺,科教意识和能力较差;人才储备不足,梯队建设固化困难。3.编制不足,人员薪酬负荷较大。现有在职职工602人,编制272人,编制人数不足二分之一,人员工薪支付较大,一定程度上限制业务发展。三、整改措施针对以上问题,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院将积极跟随十九大的脚步,结合医院发展的自身情况,重点在薄弱环节上落实整改。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扩大和细化学科建设,进一步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人才机制,争取编制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管理,不断打造医院特色服务品牌。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职工凝聚力,探讨医院体系建设,逐步形成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四、下一步工作计划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迎难而上,精诚团结、携手奋进、勇于奉献、敢于担当,努力为全县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努力实现“管理至精,质量至上,服务至诚,环境至美”的目标,促进医院持续健康发展,为全县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健康服务,为推动我县医疗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日期至:2022年10月31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