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大河塔区域农业技术推广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优质果树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休闲农业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智慧农业”建设农业信息的收集与发布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与推广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与监测 | |
住所 | 榆阳区大河塔镇政府所在地 | |
法定代表人 | 何增武 | |
开办资金 | 172.2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榆阳区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80.43万元 | 148.5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我单位开展主要业务如下:一、开展业务情况1.山地果树管护工作一是组织全体干部对已栽植5678.3亩已建果园进行技术指导与服务工作,要求技术负责人督促相关实施主体按时完成修剪、施肥、除草等工作;二是在王达畔、房老庄、花龙镇等村开展果树修剪、拉枝、施肥技术培训90余场,进一步提高了农户管护果园的技术水平;三是在大河塔镇安崖村、房老庄、王达畔及麻黄梁镇店坊村实施山地苹果套种南瓜项目;四是积极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及时指导山地苹果项目实施村组采取浇水、打药等措施预防极端天气可能造成的损失;五是积极与乡政府、村委会对接,督促4858.3亩山地果树市场化运营;六是对店坊的葡萄产业布设100亩防雹网,并对布设情况进行验收;七是在店坊、十八墩村开展露地葡萄疏果等技术培训。2.建立5个果树标准化示范园2021年秋季我站在大河塔镇大河塔村、白南沟村,麻黄梁镇张虎沟村、花龙镇村、十八墩村创建标准园1250亩,严格按照山地果树节水灌溉技术规程规划设计,山地苹果标准园铺设地布,露地葡萄标准园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3.引进试验推广果树新品种新技术我站分别在大河塔镇房崖村房老庄组及麻黄梁镇店坊村果树标准化示范园示范开展了水肥一体化项目,太阳能杀虫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花龙镇等果树标准园示范了地布覆盖技术。此外,我站在大河塔镇房老庄果树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试验示范栽植宫崎短枝、长富2号、烟富10号、烟富3号、烟富6号、维纳斯黄金、礼泉短富、响富、众成3号、静宁1号等10个苹果新品种,由于山地果树产业周期性长,暂未发现引进品种存在不适应性。4.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监测与评定今年我站按时完成规范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中经营主体信息,监测103家新型经营主体,其中运行的48家,包括29家合作社,13家家庭农场,6家企业;评定32家经营主体等级;新培育4家新型经营主体(榆阳区塬柯家庭农场,榆阳区六谷粮家庭农场,榆阳区天丰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榆林市兴国养殖有限公司);指导榆阳区农耕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榆阳区战国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榆阳区华丰园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3家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同时指导麻黄梁镇股份经济联合总社实施窑洞蘑菇项目。5.休闲农业等项目的培育及推荐申报今年我站指导培育麻黄梁镇店坊村成功申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指导榆阳区秋香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色产业规范发展、特色农产品品质提升,同时指导该合作社成功申报“2022年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驱动项目——设施甜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此外,指导榆阳区十八墩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高质量发展露地葡萄产业,并成功举办“十八墩村第一届葡萄采摘节”。6.农业自然灾害防控今年以来,极端天气频发,春季冻害、夏季干旱严重,我站及时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各点技术干部下乡20余次实地指导农民群众落实防范措施,春季果园灌水降温延迟花期降低冻害损失,夏季及时灌水同时发放抗旱保粮应急种子以缓解旱情。此外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积极宣传粘虫、蚜虫、小地老虎、草地贪夜蛾等虫害的防治措施。7.种植业产业信息统计与上报我站积极对接区域内各乡镇、村组,统计2020年“三农”信息、2021年农作物种植面积、春季冻害面积、夏季受旱面积、粘虫灾害情况以及2022年榆阳区脱贫户和监测对象产业种植面积计划等并及时上报区农业农村局。8.政策性农业保险我站协同区域内各乡镇配合各承保公司对接区域内农业保险工作。经统计,麻黄梁镇农业保险参保面积共计1001亩,其中玉米467亩,马铃薯534亩;大河塔镇农业保险玉米参保面积共计1400亩。9.农产品质量定性检测我站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为核心,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基层监管能力为目标,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实施方案,按时完成了我站农产品定性检测300个,帮助大河塔镇、麻黄梁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农产品质量定性检测600个,同时配合区农业农村局业务室科学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10.“培育新型农民、助力乡村振兴”教育培训今年,我站共开展技术培训与交流活动90余场共计800余人次,培养职业果农120余人次。3月12日,我站邀请甘肃果树果品研究所马磊教授至王达畔进行技术讲授,对现场的种植大户进行答疑解惑,切实提高种植大户的技术水平,增强了种植大户发展山地果树产业的信心与决心。6月2日,我站协助区农业农村局开展基层农技干部能力提升培训会。7月29日在安崖村委会开展了玉米粘虫防治相关知识技术培训。9月30日,我站组织区域内果树种植大户赴鱼河峁、青云管理先进的果园实地学习果园管护技术。9月底我站组织全体干部职工、乡镇农业相关负责人及张虎沟村负责人开展了3次窑洞蘑菇技术培训。10月15日,组织区域内种植大户赴青云稻科湾、太平沟,鱼河峁常楼等果树标准园观摩培训。11月29日至12月3日协助区农业农村局在党校举办“火种培育”工程果树培训班。此外,我站积极邀请市果办专家张建军主任、田红炎主任对我区域内已建果园进行实地指导。11.其他工作一是在榆林市农业农村局门户网站宣传工作3次;二是开展粘虫防治工作:由于夏季我区爆发不同程度玉米粘虫灾害,我站第一时间组织干部职工在田间地头实地查看受灾程度、发放防治技术资料,协同乡镇相关负责人开展粘虫防治技术培训会指导种植户积极防治。三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通过项目实施,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18户,在果树标准园示范优质绿色高效技术模式2项;安装使用中国农技推广APP的农技人员的比例达到100%;接受连续5天以上的脱产业务培训的基层农技人员达7人。四是产业扶贫工作:我站对大河塔镇35户涉及种植产业的脱贫户进行了入户走访,通过明确分工、夯实责任,了解其作物种植情况、受灾情况及收获情况等。通过入户发放技术资料、电话指导、田间指导等方式解决了贫困户在作物生产过程中高效种植、病虫害防治、土肥水管理等环节中的各种疑难问题。此外,我站2021年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开展了90余场产业培训,共计培训800余人次。五是开展农业生态环保工作:2021年我站协调配合榆阳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认真开展了我区域农业生态环保和农业污染防治工作,统计并上报了2018年至2021年我区域果树基地肥料、农药等使用情况;推进废弃果树枝条等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同时推广果园覆盖地布代替地膜覆盖。六是扫黑除恶、安全生产、禁毒等宣传工作:今年,我站在大河塔镇、麻黄梁镇等乡镇集市以及进村入户过程中开展扫黑除恶、安全生产、禁毒等宣传工作5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项目资金兑付情况1.第一批市级衔接资金(果树产业发展)我站第一批市级衔接资金共计7万元,资金兑付6.571万元,资金兑付率93.8%。其中,开展大规模培训1次,累计培训农民100余人;同时补贴碎草还田机10台、打药施肥一体机3台,极大提升了果农的专业技术能力,保障我地果树产业健康发展。2.二代玉米粘虫应急防控资金我站二代玉米粘虫应急防控资金项目共计2万元,资金兑付2万元,资金兑付率100%。二代玉米粘虫应急防控资金保障大河塔镇、麻黄梁镇玉米粘虫防治的正常开展。3.优质果树提质增效资金我站优质果树提质增效资金项目共计8万元,资金兑付0.12万元。4.办公楼维修资金我站办公楼维修资金项目共计12.3万元,资金支出12.3万元,资金兑付率100%。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1.指导培育麻黄梁镇店坊村成功申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指导榆阳区秋香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色产业规范发展、特色农产品品质提升,同时指导该合作社成功申报“2022年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驱动项目——设施甜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3.指导榆阳区十八墩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高质量发展露地葡萄产业,并成功举办“十八墩村第一届葡萄采摘节”;4.指导麻黄梁镇股份经济联合总社实施窑洞蘑菇项目;5.与麻黄梁镇十八墩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建设露地葡萄示范基地。三、存在的问题我区域发展落后,从事农业生产的群众见识少,接受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差,山地果树产业是长期发展的产业,后续管护需要劳力与技术的支撑,希望上级部门多组织一些技术培训,开阔农民的眼界,提高农民发展山地果树的积极性。山地苹果管理周期长,我区域山地果树种植面积大、交通条件差,租车费用高昂,致使单位经费紧张,希望上级部门可以考虑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指导5678.3亩已建果园的管护工作2.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通过合作的方式在大河塔镇房老庄建设1个示范带动效果明显、长期稳定开放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依托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应用、教育培训。结合我区域生产实际、果树产业发展和技术需求,推广水肥一体化和果树“七个一”高效栽培技术。3.培育1家新型经营主体,监测48家新型经营主体的运营状态,并做好15家新型经营主体的等级评定工作。同时根据我站实际情况,完成休闲农业、三产融合等各类项目的推荐申报工作。4.组织开展新型农民培训500人次,培育职业农民50人;5.按时完成区农业农村局下达的农产品质量定性检测工作并整理资料及时上报6.“智慧农业”建设:对接区域内各镇政府统计并上报区域内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作物受旱受冻面积;配合农业保险公司完成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7.区农业农村局安排的其他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