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中共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党群工作部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经开区的发展建设提供组织和宣传保障。主要从事组织、宣传、统战、工会、团委和妇联等群团方面的工作,党工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工作,联系人大、政协和检察院、法院、人民武装工作。 | |
住所 | 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香山大道3号 | |
法定代表人 | 胡兆林 | |
开办资金 | 16.42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拨款 | |
举办单位 | 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6.27万元 | 5.4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党群工作部认真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省全市组织、宣传、统战部长会议精神、群团工作有关要求,以“高举旗帜、响应号召、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主题活动为抓手,服务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了坚强保证。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抓实专项行动,推进主题活动走深走实立足“高举旗帜、响应号召、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主题活动,成立工作专班,通过召开推进会、现场会、点评会等方式,确保专项行动落地见效。一是稳步推进“大聚合强党建”四项活动,开展28个支部品牌创建工作。开展“三亮三讲三评”活动,形成广大党员自觉佩戴党员徽章的行为习惯,激励广大党员认真干、努力干、拼命干,实现党建专项行动与园区高质量发展互融互促。组建党员先锋队、党员突击队等队伍41支,设立疫情防控党员示范岗121个,抽调27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村(社区)91个防疫点参与疫情防控,构筑坚实的“红色防线”。二是以“大学习铸忠诚行动”为统揽,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安排,深入基层大宣讲,发扬“四抓三干”精神,聚焦群众、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策划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库项目210余个,全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见真章,经济社会追赶超越见实效。班子成员带头,街道部门总动员,常态化开展“入企(村)大走访、实地大调研、问题大排查、服务大提升”活动3000余人次,先后解决涉企涉村问题680余件次,开展政策宣讲、文化科技下乡等活动800余场次,全区形成比学赶超的发展劲头。(二)注重培养砺炼,干部队伍素质整体提升注重多途径精准教育培养年轻干部,组织各类干部教育培训35场次,参加培训2800余人次,省市调训47人次,其中网络调训12人次,陕西干部网络学习人均达到127学时,超额完成学习任务。着重把年轻干部放在疫情防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进行培养砺炼、考察识别。疫情防控期间,选派137名干部担任驻企帮扶指导员;防汛期间,组织动员全区干部坚守渭河堤岸、灾情隐患较大的企业和村组;先后抽调12名优秀干部组建4个招商小分队,赴京津冀、珠三角、等区域进行招商工作,切实提升干部驾驭复杂局面、化解深层矛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全面深化“三项机制”运用,完成街道领导班子人事安排,共提拔干部17名,平级交流干部23名,进一步使用5名,机改安置3名,免职2名,切实推动我区干部转变作风,增强责任担当意识,形成了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三)加强组织建设,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一是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选举产生新一届“两委”干部250名,实现“一降四升”任务目标,选派3名年轻科级干部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先后培育集体经济25个;开展网格党建提升“百日行动”,充实43名小区“两长一员”。二是新组建非公企业党组织3个,选派7名优秀科级干部到非公企业担任第一书记,调整驻企党建指导员62名,不断提升“两新”组织“两个覆盖”质量。三是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评选表彰“双报到”先进单位和“创意主题党日”党支部各6个。推荐评选省市“两优一先”11个,表彰20名区级优秀共产党员、1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1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为471名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四是组织党员干部赴延安、照金等革命遗址遗迹开展现场教学40余场次。全领域开展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排查整顿工作,从源头上保证党员队伍纯洁性。(四)凝集人才力量,打造活力创新经开聚焦全区产业发展实际,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逐步兑现《人才服务园区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试行)》等政策;推行“一村一专家”制度,结合各村发展特色,共推举专家51人,确保每个村至少有1名实用人才,强化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劳动力和人才支撑;积极开展各类申报工作,成功获批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支持计划1家,省级科技与经济融合行动学术项目1个,市级“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2人,市级专家工作站1家,区级专家工作站2家,进一步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争先热情,充分发挥人才对产业发展的驱动作用。(五)守正创新,宣传思想工作持续加强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组织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8次,专题学习10余次,撰写学习心得、交流发言材料40余篇。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研究部署全区学习、宣传、宣讲等专项工作文件50余份,各领域持续开展“四史”学习3000余场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项目,注重经开标杆、最美经开人、美丽机关先进典型宣传引领,30余个集体和个人受到省市表彰。强化网络舆情监管,做好特殊时期信访维稳工作,安装大数据平台、平安乡村监控900余个,进一步推进我区智慧城市建设。今年以来,共调查处理涉区相关舆情和不良信息60余起,全区无重大舆情,未发生规模以上集体访,实现进京“零非访”目标,意识形态领域总体健康平稳,网络舆论领域风清气正。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是打造党建品牌,助推经济发展。以“邻里党建”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推进便民事项、网格化、接诉即办、“吹哨报到”以及“提案议事”等5项机制的有效运行,帮助企业融资13.2亿元,及时解决企业、群众反映的各类急难愁盼问题490余件,形成了邻里互助、邻里互守、邻里共建的共建共治共享体系。2021年9月28日,《新征程新作为“邻里之间”传递利企便民温度——渭南经开区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见闻》在陕西日报刊载推广。二是加大外宣力度,提升对外形象。筹划“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记录小康工程”、“走企业,经开产业高质量发展”等系列主题报道,组织大健康产业博览会重大活动宣传报道,在新华网、新京报、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等中省媒体发布《探寻秦东工业倍增“经开密码”》《让世界为渭南“酵”好》等报道,充分展示了经开区企业项目良好势头、干部群众积极向上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三是构筑群团合力,提升服务发展水平。立足群众所急、党政所需、群团所能,主动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今年新组建工会4家,换届3家,发展会员956人。积极开展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11周年“巾帼心向党·奋进新征程”放风筝大赛、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展等系列活动,举办“经开区教育大讲堂”“家校共育关爱留守”等系列专题讲座。打造市级“妇女儿童之家”“巾帼行动示范点”“乡村女子学堂”和“母婴关爱室”示范点各1个。荣获“2021年度渭南市青年文明号”“渭南市劳动模范”称号等荣誉12项,彰显辐射带动作用,切实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我区事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推动了全区高质量发展进程。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办法不多,效果不够理想。2.年轻干部培养历练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改进措施1.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认真落实支部工作条例、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强化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建强村“两委”班子,为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凝聚发展力量。2.围绕我区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一线锻炼干部,不断提高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深入开展“大聚合强党建行动”,进一步健全党建工作目标管理、问责约谈、考核评价等制度,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二是持续提升巩固各领域示范点建设,扩大“邻里党建”服务体系品牌效应,夯实农村党建基础,助力乡村振兴,创新推进城市党建,提升治理水平,确保“两新”党建覆盖质效,促进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加强教育培训,全覆盖、多手段、高质量地持续开展相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继续组织优秀年轻干部走出去培训,扩展视野;持续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工作一线锻炼年轻干部,争取干部交流和跟班学习机会,形成年轻干部“锻炼在基层,成长在一线”的良性机制。四是全面落实人才居留、户籍、子女教育等配套政策,进一步提高全区配置使用人才资源的能力;将人才规划、投入置于最前端,针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需要,将人才发展嵌入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动以优秀人才引领创新发展的进程。五是着力于提高政务信息质量,提升政务信息发布能力;加强突发敏感网上舆情信息的监测预警和风险研判,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处置和引导工作;加强网络文明、网络安全建设,促进网络空间依法、规范、有序、理性,保障我区网络环境安全清朗。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构建‘邻里之间’党群服务体系解决群众‘家门口’问题”获市委组织部2020年度“全市组织工作改革创新优秀成果”。《用制度化治理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推行党建联合体“提案议事制”调查研究》荣获市委组织部“2020年度全市组织工作优秀调研课题成果”。“建‘邻里之间’服务体系让服务有温度有力度”获市委深改委2020年“优秀改革创新案例”。荣获全市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先进单位;全市文化产业考核优秀单位。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