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绥德县> 绥德县应急救援保障中心

绥德县应急救援保障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3-14 14:03
单位名称 绥德县应急救援保障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负责全县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应急救援保障服务工作,建设应急救援预案体系、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管理救援队伍、装备,负责各类事故灾害监测预警保障服务、应急救援技术支撑、事故灾害应急演练、救援保障和信息收集上报等。 
住所 绥德县名州镇小街4号
法定代表人 李随平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绥德县应急管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万元 46万元
网上名称 绥德县应急救援保障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深入开展教育活动根据局党委要求,成立学习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由支部书记李随平任组长,制订学习方案,形成学习工作制度,采取集中学习、自学和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进行。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总要求,组织全体干部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和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穿始终,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具体化,应急救援保障中心领导干部上下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自从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应急救援保障中心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扎实开展办实事活动,开展一系列的安全宣传活动,将群众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将党史学习教育同我为群众办实事有效结合,并取的良好的社会反响。(二)、建立健全应急保障工作机制按照应急管理局的要求开展保障中心机关建设和基层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工作,逐步建立完善各类工作机构。结合机构改革建立健全15镇一中心的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救援队伍,形成“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保障管理体制和高效的运作机制。(三)、不断健全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管理工作,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根据本行业特点,认真做好预案编制和修订工作。预案是应急管理工作的主线,管不管用是预案的生命线。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应当充分体现应对突发事件各环节的工作,在编制时,要做到职责明确、简明扼要,明确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要结合预案积极组织实战性强、群众广泛参与的应急演练,针对演练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及时修正和完善,真正达到落实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我中心指导、督促20个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和16个企业完成预案演练工作。对21个在行政审批部门许可和备案单位的预案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和参与3个企业的预案演练,从而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科学救援、有效救援提供保障。(四)、深入开展应急宣传和社区双报到工作5月10日,在朝阳路社区开展了“防灾减灾靠大家和谐平安你我他”的科普宣传活动。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展板、现场咨询等形式广泛现场应急科普知识。5月12日利用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组织水利、气象、环保、卫健、教体等18个部门在县政府广场联合开展以“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为主题的防灾减灾集中宣传活动,现场包括宣传区和展演区,各参与宣传单位摆放展板、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及宣传品向广大群众宣传居家安全、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火、地质灾害防范等防灾减灾知识,并细致解答群众咨询。展演区以操控无人机飞行、应急电源车、心肺复苏、救援准备、救援技能展演等。庞大的宣传阵容,引得群众纷纷聚集参与,现场气氛热烈、互动频繁。共摆放各类宣传展板20余块,发放防灾减灾宣传资料8000余份、科普手册500余本,发放各类防灾减灾宣传品5000余件,现场咨询服务108人次。有力提升了广大群众的防灾减灾和避险自救能力,营造了浓厚的灾害防御氛围。(五)、组建应急救援突击队和专家队伍应急队伍处于突发事件的第一线,是先期处置突发事件的主要力量。一支基本素质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综合应急队伍,可以在隐患排查和信息报告中发挥预警作用,在先期处置中发挥骨干作用,在协助处置和恢复重建中发挥辅助作用。组建应急队伍要充分整合现有警务人员、医务人员、民兵、预备役、企事业应急队伍、志愿者队伍等重要力量,要建立物资储备制度,落实后勤保障,改善技术装备,开展培训演练,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的处置能力。形成以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森林消防、地质灾害、医疗救护等专兼结合的应急队伍体系,全面提高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努力将各类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2021年以来我们依托现有人员组建了一支24人的能应对全灾种的应急救援队伍,并定期组织基础训练、现场处置基本知识、急救常识的培训。通过队列训练、基础体能训练、现场急救常识等基础性训练、无人机勘察、物资装备使用以及救援设备的正确使用,树立集体观念,团队精神,打造了一支信念过硬、业务过硬、素质过硬、作风过硬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组建完成了三大类别、21个行业、46人组成的绥德县应急救援专家库。整合了全县各行各业的技术力量,能为各灾种各类别提供技术支撑,确保发生事故灾难,及时有效实施应急救援,为维护全县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六)、救援物资储备管理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细化物资分类,量化物资储备任务,完善储备名录和管理制度。组织对全县各镇、各行业应急救援装备的普查登记,掌握装备配置基本情况。目前完成应急物资8大类75个品种44000多件套的县级物资储备。目前正积极筹备向沿河以及重点防汛的10个乡镇的物资配发。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细化物资分类,量化物资储备任务,完善储备名录和管理制度。组织对全县各镇、各行业应急救援装备的普查登记,掌握装备配置基本情况。目前完成应急物资8大类75个品种44000多件套的县级物资储备。目前正积极筹备向沿河以及重点防汛的10个乡镇的物资配发。2、冬春救助资金502万元,因洪涝灾害倒塌和损毁民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125.3万元。据统计共救助4885户、8453人,涉及16个镇(中心)目前受灾群众生活稳定。分两批下达11镇(中心)灾后恢复重建资金125.3万元。涉及一般损毁户44户,严重损毁户51户。目前仍有25户未实施工程,资金无法兑付。提升基层备灾能力,筑牢防灾减灾防线。重点打造了义合镇、吉镇等5个备灾点储备,强化城区4个、16个乡镇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名州镇朝阳路社区创建省级防灾救灾示范社区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严格按照“分类救助、重点救助”的原则,认真落实灾害救助主体责任,做好受灾群众救助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和程序使用救灾款项和物资,做到公开透明,手续完备,账款相符。加强物资使用绩效评估,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三、存在问题1、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低。干部来自各行各业,业务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没有应急类相关专业的,进入角色较慢。2、业务拓展举步维艰。一方面是干部队伍专业性不强;另一方面是各行业、企业仍停留在安全生产的概念,对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缺乏理解和认识。3、干部待遇和专业技术岗位设置还没有理顺。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已经上报县人社局,可能有问题。干部220元岗位津贴落实难度大,我们现在承担应急救援、防汛、防灭火等高危职能,但待遇落实很难推进。4、预案监督管理较难推进。依照相关法律法规预案管理是应急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预案和预案的演练是脱节的,备案在行政审批、管理在应急,企业的预案是用来应付检查的、就没有组织学习、又没有针对预案演练没有实质性意义。第三方机构是以盈利为目的,全版抄袭。四、主要工作措施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在县委、县政府、局党委高度重视应急救援保障中心的各项工作,在局党委的领导下,工作责任明确。同时保障中心在应急救援保障方面积极配合协调各相关企事业单位,定任务、定质量、定责任人,确保了工作到位,责任到人。2、严把工作质量,不断加强应急救援保障方面在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等各项业务工作,保障中心所有领导干部严格按照局党委领导的要求开展工作,在工作重要环节中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创新,确保各项业务工作得到高质量、高水准的推进和完成。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县人民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应急救援保障中心领导干部在局党委的统一安排下,积极协调各乡镇,在乡镇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下,我单位和乡镇工作人员积极配合,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宣传,从而切实提高了绥德县人民对保障中心应急管理工作的了解,同时认识到了应急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大力支持,高质量的完成了保障中心本年度各项业务工作。4、在资金管理方面,我们严格按照中、省、市、县、局有关资金的管理要求,实行专款专用,专帐管理,专人核算的财政专户报账制度,使项目冬春救助资金落到实处,真正使农户受益,使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得到体现。五、下一步工作思路1.对照应急管理质量标准化检查项目扎实开展好应急救援基础管理工作,切实抓好应急管理质量标准化管理。2.每季度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进行修订完善,做好应急预案演练计划的落实监督。3.加大对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力度,利用培训中心各类培训班做好应急救援知识的普及教育,结合安全月等安全活动做好应急管理的宣传教育。4.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各项应急管理职责。5.抓好应急处置流程优化及各生产岗位现场处置卡的编制工作。6.做好应急管理专项检查及问题整改验收工作,对保障应急物资储备以及应急设施的维护做好监督检查。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