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陈仓区> 宝鸡市陈仓区科技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宝鸡市陈仓区科技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2-03-12 10:09
单位名称 宝鸡市陈仓区科技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宗旨和业务范围 园区发展规划、招商引资、项目开发建设、基础设施配套。
住所 宝鸡市陈仓区西虢路东段科技工业园
法定代表人 杜冶旻
开办资金 6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陈仓区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4万元 2.36万元
网上名称 宝鸡市陈仓区科技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2021年工作情况1、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板块高质量协同发展的第一抓手,高标做好正威、中车等重大项目服务保障工作,全力以赴推进其他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实施产19个。科技工业园正威10万吨精密铜线项目完工投产,25万吨精密导体项目开工;中车项目完成380亩征地、供地手续,成功协调试车线占地。高端湿法薄毡和车马甲汽车拆解项目建成投产,西富佰鸿5G智慧灯杆综合楼主体封顶,雄峰彩印项目完成厂房主体工程,开始设备安装;长飞石油LNG加气站项目完成项目规划和主材采购,天然气管线迁改完成主材采购,开始进场。瑞熙钛业高精度医疗级和高性能航空级钛棒丝材能力提升项目等一批域内企业技改项目推进顺利,完成项目投资51800万元。周原工业园实施了产业化项目5个,分别是熔喷布及热风棉生产线建设项目、宝鸡大丰LNG储气调峰项目、LNG气化站二期建设项目、金晟腾飞物流仓储建设项目、裕同发泡塑珍珠棉制品生产项目,完成投资44800万元。县功工业园实施项目8个,分别是开园春晓现代装配式建筑材料工业园、晓盛润建筑钢筋材料及金属机械加工生产线、明特精工精密零部件二期生产线改造、铭泰华MTH系列催化剂研发中试基地、腾达运通机械零件及零部件加工生产线、金陵河流域综合治理、众喜金陵河水泥30万吨机制砂生产线等,完成投资35700万元。2、积极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投资商李志红在园区投资2500万元,建设标准化厂房5000平米,项目已经完工,其中对外出租2500平米,用于工业生产。积极稳妥解决园区历史遗留土地问题。组建工作专班,加强与市土地收储中心、财政局的联系,积极与区自规分局、文物局、社保局的沟通,千方百计推进企业用地遗留问题化解,经过努力,全年完成批而未供土地10宗约593亩处置,为园区企业发展纾困解忧。3、积极做好用地指标争取工作。紧紧抓住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机遇,积极向省市自然资源部门汇报园区发展情况,争取用地指标支持。包装了标准化厂房等一批符合产业规划的重大项目,在过渡期规划中落实了约1500亩用地指标。配合区自规分局,编制了约6000亩基本农田调整方案上报省上,为园区发展预留空间。4、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依托陆港新城,谋划包装了标准化厂房等4个专项债项目,均已通过发改、财政部门审核通过,待完善土地手续后即可发行。5、持续推动开发公司市场化运营。园区开发公司完成股权划转和人员调配,拟定了运营方向,谈好了合作伙伴,开始启动产业投资活动。6、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监管和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三年行动计划稳步推进,生态环保督查工作配合有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年没有发生安全事故,没有发生生态环境事件。7、积极优化营商环境。以服务企业十条措施为依托,全年共组织开展科技型企业申报、项目申报培训、以工代训、劳动用工政策及小额担保政策宣讲、企业座谈会等企业专项服务9次,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瞄准主导产业,紧盯首位产业,大力开展精准招商活动,先后参加了宝鸡市第一次总部经济及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会、西安物流企业博览会、钛博会、西安丝博会陈仓专场推介会、钛业资讯推介会、第四届进博会、机器人博览会等活动,领导率队外出招商考察30余次,跟进新日新能源车、陕西物流集团等50多户企业,科技工业园全年达成合作意向企业20余个,周原工业园新引进项目5个,县功工业园引进项目8个。2、机器人产业园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引进诺博台科智能包装项目、陕西捷迅智安消防技术装备项目、陕西华奥汇能新材料科技项目、宝鸡瑞诚众邦机械加工项目等签约入驻产业园;宝鸡同业精密科技、西安码垛科技、北辰无人机等10个项目达成入园意向。航天六院四十一所陈仓科技展厅、智慧智能产业孵化中心已建设完成,会议系统及中控系统等设施设备全部安装到位。中辰包装即将顺利完成孵化,计划单独选址征地,开始项目扩建。3、顺利完成3个工业园区优化整合任务。按照全省工业园区优化整合要求,在区发改局牵头下,科技工业园区、县功工业园、周原工业园积极配合,区工信局组织编制了《宝鸡市陈仓区工业园区优化整合规划》,明确县功工业园、周原工业园由科技工业园管委会统一管理。目前,正在着手启动园区产业规划编制工作。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土地资源有限。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内绝大部分为村庄用地、村办企业及个体企业用地,且分布分散。前期报批土地项目已全部入驻,允许可建设用地已基本用尽。绿地布局过于集中、面积较大。目前,规划区建设用地指标十分紧缺,无法满足发展需求。2、基础设施滞后。域内均为农村或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严重滞后,与成熟的城市功能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3、园区前期招商遗留问题还未彻底解决。土地批而未供方面,还有8户入园企业土地问题还未彻底解决,资金缺口极大。(二)改进措施1、陆港新城区域内可利用的建设用地几乎没有,仅剩的土地属于有条件建设区,建议协调市政府尽快调整转变陆港新城域内土地性质。2、建议协调市发改委,加大陆港新城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3、积极与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对接,强化用地保证,努力补齐资金缺口。四、2022年工作计划(一)坚持规划引领,完善政策措施。1、科学编制规划。依据《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宝鸡市、陈仓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宝鸡港务区概念规划》,高标定位,编制工业园区一区三园产业规划(即陈仓科技工业园、周原工业园、县功工业园),进一步科学谋划明确园区产业体系,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和顶层设计。2、完善政策措施。围绕《关于支持陆港新城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加快谋划制定招商引资、金融扶持、中小企业、工业发展、科技研发及人才引进、薪酬、考核制度等方面细化政策办法,持续推动《意见》落实落细,取得实效。(二)坚持聚焦项目,夯实产业之基。1、加快基础建设。围绕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做好园区规划供排水、电、气、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前期工作,完成自强路、创业路、中兴路等3条道路尾留工程施工,配合实施陆港大道改造提升工程、污水处理厂工程,协调实施连霍高速、北绕城高速、关中环线等骨干交通落地,有序推进陆港大道东延工程,形成畅通便捷的物流环线,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确保2022年实现基础设施大提升、整体形象大改善。2、坚持招大引强。以现代物流和新材料两个首位产业和装备制造、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食品饮料等支柱产业为主要招商方向,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着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紧盯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主动出击,积极引进和培养一批规模大、科技创新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强、财税贡献大的大项目、好项目,争取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入驻落户。3、打造优势产业。围绕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引领区。做好域内企业技改提升、扩能增效;加快培育以青岛啤酒为龙头的食品饮料产业链、以中车时代为龙头的轨道交通产业链和以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为依托的智能制造产业链,积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做好项目谋划。围绕中省政策、资源优势、产业基础,持续谋划储备重大产业类、基础设施类项目,积极对接发改、财政、工信、商务等部门,争取挤进中省盘子,并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2022年初步安排实施重点建设项目共15个。(三)坚持创新驱动,提升发展质量。1、争创省级经开区。围绕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认定标准,明晰工业园区“一区三园”发展方向,完善发展规划,加快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加强与工信、商务、自然资源和规划、统计、环保等部门的工作沟通和业务衔接,做好资料整理,启动省级经开区申报工作。2、理顺体制机制。理顺陆港新城与工业园区关系,落实工作园区专职人员。理顺工业园区与三个工业集中区关系,明确统计渠道和口径。理顺区域内社会事务管理责任。3、推动公司运行。进一步完善公司运营机制,盘活有效资源,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加快所属公司独立化、实体化运行。探索运用公司平台开展土地一、二级联动开发、融资贷款、项目代建、公用事业运营、物业管理等工作,为事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四)坚持优化环境,做好要素保障。1、做好用地保障。协调落实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强力推进土地报批、供地办证等工作,保障项目建设需求。继续加大土地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适时推行工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改革。2、提升服务水平。协调区级职能部门在园区开设项目审批、申报端口。加强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落实力度,推进全程帮办代办等服务。定期组织开展联企活动,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配合环保、应急等监管部门做好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工作。3、处置遗留问题。全力解决好工业园区前期入园企业用地问题、债权债务清理及森奥生物项目法律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