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陈仓区> 宝鸡市陈仓区文化馆(宝鸡市陈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宝鸡市陈仓区文化馆(宝鸡市陈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3-12 09:53
单位名称 宝鸡市陈仓区文化馆(宝鸡市陈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业务范围:文化宣传;文化活动组织;相关培训;业余创作团体管理;业余文艺创作组织;授权管理文化市场;村级文化室业务指导;群众文艺理论研究;文化交流;大众科普资料编辑;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收集整理与保护;(相关文化产业经营)。
住所 陈仓区行政中心文化大楼5楼
法定代表人 董珠课
开办资金 9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陈仓区文化和旅游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6.73万元 75.52万元
网上名称 宝鸡市陈仓区文化馆.公益 从业人数  1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我单位在区文化和旅游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饱蘸浓墨写春联,服务群众暖人心。春节前夕组织书协会员和文化志愿者赴坪头镇、县功镇、拓石镇和行政中心南广场开展义务为群众书写春联活动。2、翰墨歌盛世,丹青颂党恩。举办“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宝鸡市陈仓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3、开展群众文艺创作,参加省市主题创作活动。征集多篇作品报送市群艺馆参加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陕西省第七届农民工诗歌朗诵会,其中王举秀的诗歌《只想叫你一声兄弟》获宝鸡分会场二等奖,季纯的诗歌《守夜人》获宝鸡分会场三等奖,陈仓区文化馆获优秀组织奖。4、组织推荐优秀文艺团队参加全市文艺展赛。推选业余爱好者郭宏军以及我馆音乐干部张宇航参加“群心向党礼赞百年”宝鸡市第十四届社区文艺汇演暨全市群众声乐大赛,郭宏军荣获声乐大赛民族类三等奖,张宇航荣获声乐大赛通俗类三等奖。(二)、扎实开展非遗保护工作1、继续做好非遗传承常态工作,巩固非遗保护成果。元月份慰问我区60岁以上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7人,每人发放300慰问金,共计发放慰问金8100元;二月份开展我区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工作,将我区国家、省、市、区级58个项目资料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完善基本信息、项目存续状况、保护规划、授权书、10张图片,并撰写调研报告,于9月底汇总向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报调查结果;三月份推荐“宝鸡民间社火博物馆”“陈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申报宝鸡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教育实践基地,整理陈仓区非遗年鉴资料上报区文化和旅游局,对我区省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行2020年度考核,收集整理考核表盖章签字后上报市文化和旅游局;四月份完成文旅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调查表上报市文化和旅游局,起草《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贯彻落实情况总结上报市文化和旅游局;从六月份开始开展非遗调研,赴周原镇东王村拍摄陈仓箱画传承人王天良手绘“吹箫引凤传说”、“封神演义”、“二十四孝”、“民间故事”以及根据时政创作的作品;先后赴县功镇南关村、天王镇天王村、曹家沟村、香泉镇水柏村、赤沙镇三寺村调研拍摄省级非遗项目陈仓古式家具制作技艺、社火脸谱绘制技艺、民间社火、西山刁鼓等代表性传承人口述技艺史资料;十二月份推荐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社火脸谱绘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继友评选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并积极参与国家非遗馆展品征集工作。2、多措并举、线上线下做好非遗宣传展示,营造传承保护氛围。(1)、春节期间,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在陈仓电视台、陈仓非遗抖音号、快手公众号,开展线上活动,推出“陈仓非遗闹新春”、“走进陈仓民间社火”、“云赏我身边的陈仓民俗”等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上传我区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民间社火、西山酒歌、姜马察回音乐、西山刁鼓、陈仓皮影戏、陈仓泥塑视频、照片等,民间社火点击量近十万人次,通过网络平台线上直播让群众过了一个欢快热闹又安全的传统佳节。(2)、6月11日上午,在虢镇车站市民广场开展以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为主题的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现场向群众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陈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本情况》,并现场展示了我区、省市级非遗传统手工技艺项目社火脸谱绘制技艺、陈仓泥塑、陈仓古式家具制作技艺、陈仓油酥锅盔制作技艺、陈仓剪纸、陈仓布艺刺绣、陈仓皮影制作技艺、陈仓银器制作技艺等,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3)、推荐我区社火脸谱绘制技艺、陈仓银器制作技艺参加宝鸡市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的宝鸡市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宝鸡分会场暨“非遗购物节”活动启动仪式;(4)、推荐薛亚兵社火马勺脸谱绘制技艺参加由文化和旅游部在上海市举办的“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此次活动已被列入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要活动。(5)、印制陈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图册》。为了更好的推介宣传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收集整理将我区各级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创产品照片150余张,经过8稿的修改订正,从中选出10个项目80余张照片编制成册,展示我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3、筛选项目,认真申报,发展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按照申报2021-2023年度“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件要求,我馆立即组成工作专班,按照申报工作要求研究制定了申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任务分工,积极开展我区文化艺术资源调查,及时确定民间社火为此次申报项目。方案确定后全馆总动员多方搜集整理历年来我区社火游演视频资料226GB,社火活动相关照片400余张,社火情况介绍、保护相关管理办法等辅助文字资料3万余字。撰写了申报专题片脚本初稿,全馆分工协作经过11稿的修改完成了申报书的撰写填报工作,经过整理形成168页的专题申报资料。协助市电视台拍摄相关内容,结合我馆提供的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经过反复修改制作完成申报专题片,五月底按时以完成了线上线下申报工作。并与11月5日被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命名。4、丰富我区非遗名录,做好陈仓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第四批陈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2021年11月,以红头文件形式向各镇街下发了关于申报宝鸡市陈仓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第四批陈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截止2021年12月31日收集了3个项目和20个传承人申报书和相关资料。(三)有序开展免费开放工作1、认真做好疫情防控,有序开展免费开放。在做好常态化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区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舞蹈排练厅、书画展厅、小剧场、理论培训室等按时免费开放,按照区防控办的要求每天坚持活动人员登记、测量体温、检查健康码,按时对活动厅室进行全面消杀,做到了防疫和开放两不误。在西安市疫情爆发后严格遵照文件要求闭馆,并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2、开放非遗陈列馆,弘扬传统强自信。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免费开放,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每周开放五天每天8小时,管理员每天按时做好展馆消毒,对参观人员要求佩戴口罩,体温测量、查看健康码、登记等工作,对参观人员热情接待,认真解答。每日核对清查展馆物品,保证物品的安全。先后接待九三学社组织的贾村镇马冢小学留守儿童、千渭小学东校区、千阳县文旅系统、自来水公司、宝鸡市政协委员等及个体参观者共计接待参观人数4000多人。(四)、编辑发行《新陈仓》全年共编辑发行《新陈仓》24期,84000余份,刊发稿件600余篇,照片280余张。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2021年,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和馆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馆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取得了2021-2023年度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国家一级文化馆的优异成果。获得了全市非遗保护先进单位的荣誉。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相关文化培训开展进度较为缓慢,各展馆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受益群众范围不够广泛。(二)改进措施:1、组织文化活动多向基层倾斜,积极开展群众文化培训工作;2、加强与群众之间文化交流。四、2022年工作计划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以区文旅局2022年工作思路为指导,把握先进方向,繁荣群众文化,为打造宝鸡最具发展活力新城区营造文化氛围。2、抓好群众文化活动、免费开放、非遗保护、《新陈仓》编辑发行等工作。3、对文艺作品实行深加工,力争出更多精品,继续联系指导业余文艺作者。抓文艺创作,召开创作培训班,邀请文艺界名家授课、提升全区文艺创作水平。4、做好陈仓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第四批陈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审工作。6、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