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渭南市救助管理站(渭南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服务。进行临时性接收、管理和教育,提供临时性社会救助;做好符合规定的救助残疾人、未成年人及其他行动不便求助人员的救助等。 | |
住所 | 渭南市东风大街与三贤路十字北200米 | |
法定代表人 | 吴超 | |
开办资金 | 2516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渭南市民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721万元 | 140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市救助管理站在局党组的坚强领导和精心指导下,以全市暖心民政“2+7+N”行动为抓手,结合救助管理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实际,紧扣12项“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突破救助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和障碍,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取得新成效。现就2021年度各项工作简要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恳请批评指正,我们将即知即改,抓好落实。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1、甄别寻亲有“温度”,探索了好方法。2021年,我站先后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423人次(其中未成年人21人次),医疗救治55人次,护送返乡257人次,为15名站内临时监护照料人员办理了身份证,目前站内临时监护照料人员17人。针对甄别寻亲工作,我站探索出“四化融合”救助寻亲模式。以“望闻问切”为基础,以公安部门科学技术为助力,以新闻媒体为渠道,以跨省协作为桥梁,以医疗救治为手段,以沟通交流为载体,以实地走访为突破,精准打出寻亲组合拳,形成卓有成效的“531”寻亲工作机制和“1+2+3”寻亲工作模式。先后为12名受助人员找到了家,并护送返乡与家人团聚,工作成效位列全省前茅。2、街面巡查有“广度”,形成了救助圈。通过定点、定岗、定人、定责,建立“点、线、面”三位一体巡查机制,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领导带班制和交接班制度,如遇到极端天气及重要节假日,增加巡查频次、延长巡查时限、扩大巡查范围。重点对辖区内车站、繁华商业区、桥梁涵洞、拆迁区域、废弃房屋、城乡接合部等区域开展全面排查。在市区范围内形成“30分钟救助圈”。2021年先后开展街面巡查84车次294人次,街头劝导25人次,成功引导来站接受救助人员12人次,发放防暑降温药品30份、食品饮品42份、御寒包80份,发放《致市民一封信》、爱心救助卡1200余份。3、未保工作有“亮度”,打下了好基础。2021年以来,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热线并入12345政府服务热线,先后救助流浪未成年人21人次,站内临时照料儿童6人次,站内开展社会融入性活动73次。同时,在全市搭建“3361”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以蒲城、白水、合阳3县先期试点为基础,以临渭、高新、经开3区辐射带动为重点,以其余6个县市区全面发展为根本,形成市级统筹,县区干预,镇村监管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体系。二、社会效益情况1、疫情发生以来,市救助管理站及时分析研判民政救助管理机构及未成年人救助保护领域疫情防控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动向,超前谋划,提前实现“六个到位”;精心部署,切实遵循“五个坚持”;疫情期间,先后救助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65人次(其中包括未成年人5人次);同时,走访慰问因疫致困儿童50名,为孩子们送去价值1.5万元米、面、油、牛奶及防疫物资等慰问品,为其中9名特困儿童送去慰问金共计4500元,全员累计核酸检测2500人次,20名党员干部主动下沉社区,积极参与一线疫情防控工作。2、先后通过入户走访370人次,及时掌握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实施精准帮扶,新建帮扶档案35份,为儿童提供帮扶物资478份,一对一提供家庭监护指导370次;发放各类慰问品、学习生活用品及帮扶物品价值14.58万元;开展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业务培训10次,培训人数375人次;开展儿童福利政策宣讲活动25次,受益儿童760人次;开展预防校园暴力、禁毒课程等儿童安全类活动7次,受益490人次;紧急介入高风险儿童13名,培育儿童保护工作者449人次,孵化社会组织1个,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在全市举办心理健康知识大讲堂,与渭南师范学院、安康学院共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先后有4名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开展实习活动。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想的多,我们取得的成绩比预期的好。回首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既树立了“凡事从最坏处着想”的底线意识,也培养了“凡事学会正思反想”的结构思维。但实事求是的讲,与局党组的要求仍有差距,仔细对照检查,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抓党建与抓业务还不能实现深度融合。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只局限于“埋头拉车,不知道抬头看路”,缺少拿得出、叫得响的工作业绩。在精细化、专业化、规范化方面的工作还抓的不够。对新形势下业务开展工作的创新意识不强。面对新时期业务开展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领域,缺乏超前研判和策划。对2021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在今年的工作中按照中省市民政部门部署要求一以贯之、常抓不懈,采取有力措施,完善考核机制,加大监督力度,强化动态管理,下势加以解决。1、以创新为要,走在前列。新时代催生新思想,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醒、坚决予以纠正。2、以履职为本,勇立潮头。开弓没有回头箭,攻坚关头勇者胜。在今后的工作中,全站干部职工要以“一日不为、三日难安”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将系统思维真正转化为工作能力和方法,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事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切实把谋全局、扬优势、抓落实、固根基、强弱项、促发展的事情办实。四、下一步计划1、站位上“高”起来。我们将持续关注市委市政府及中省市民政部门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工作放在全省、全国范围内审视,思想向高处解放,工作向高标定位,纵向创纪录,横向争先进,以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魄力和精神,做到出手的工作是最高水平,办成的事情是最高标准,守正创新抓机遇,锐意进取开新局,全力推进救助管理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2、落实上“动”起来。“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全面落实“勤严快实精细廉”要求,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想方法,坚决摒弃粗放式的工作方式,做到工作有方案、应急有预案、补救有手段、落实有措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在平凡工作中立标准、树标杆、做示范,学习借鉴,对标浙江、江苏等先进地方,拉高标尺、开足马力,注重挖掘培育和总结提炼,创出一批陕西首创、渭南特色的亮点。3、机制上“活”起来。创新管理模式,实行奖惩跟着成效走,干的好就有奖励。实行“挂图作战”,做到以图定责、看图作战、按图问效。健全“清单+台账+考评”的闭环管理工作体系,坚持一周一汇报,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考核。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