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宜川县> 宜川县档案馆

宜川县档案馆

发布时间: 2022-03-11 10:45
单位名称 宜川县档案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档案保存提供管理和服务。对机关、事业单位的重要档案和资料进行统管并利用;编纂档案、地方志、党史资料,培训档案、史志业务人员。
住所 宜川县盛园小区3号楼3单元101
法定代表人 袁希强
开办资金 29.4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宜川县委办公室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7万元 802万元
网上名称 宜川县档案馆.公益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在省、市及县委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和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和县委巡察、业务建设评价反馈问题整改,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业务工作(一)档案工作1.馆库搬迁工作。2021年8月底我馆完成了馆库搬迁,在全馆干部职工的努力下,3万5千卷册档案、2万多册图书资料及办公用品搬入新馆,顺利完成县档案馆的整体搬迁工作。2.档案查阅利用。2021年共接待查阅档案人员460人(次),查阅档案1720卷(件)。3.精准扶贫档案和疫情防控档案的归集工作。为切实抓好精准扶贫档案整理归档工作,我馆成立档案验收小组,对各单位移交档案进行查验。截止目前,共接收11个单位的15216卷(件)精准扶贫档案进馆,给8个单位发整改清单,其中1个单位完成整改。2021年我馆完成疫情防控档案目录接收工作,共接收单位:18个;目录:1853条;实体档案:529卷(件),其中疫情防控领导小组529卷(件)。4.档案业务指导培训。对丹州镇、云岩镇、集义镇、英旺乡、扶贫局、再就业中心等扶贫专业部门和乡镇、村级进行了精准扶贫档案的整理、管理和移交进行了一对一培训四十多场次,9月7日我馆对全县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成员单位的新冠疫情防控档案整理进行了培训。(二)地方志工作1.开展地方志书“六进”活动。我馆依托党史学习教育,将志鉴作为“四史”学习必读教材,向县关工委等赠送方志书籍170余册,向志鉴参与人员和收藏爱好者赠阅志书61册,向其他单位、学校等赠送志书年鉴800余册,向外省交流志书67册。组织撰写《宜川县志(1995-2010)》书评3篇,扩大修志工作影响,为第三轮修志工作打下基础。2.做好年鉴工作。我馆聚焦主责主业,《宜川年鉴(2021)》按照“一年一鉴、规范为本、常编常新、突出特色”的思路,扩大入编单位范围,栏目设置上突出地域特色。目前“三审”基本结束,进入出版发行环节。3.整理开发利用地情资料。我馆挖掘政史资源,积极收集开展三秦建设地标(宜川篇1949--1978),完成31页,插图18张,11000字,改革开放地标普查(宜川篇1978--2018)和口述资料征集;开展“线上+线下”史志宣讲10期(次),宣传推介宜川地情信息17个(篇);收集整理《宜川县纪录小康工程·大事记(1949-2019)》1000余条8万余字;征集编纂《中国-宜川盘古山》《档案里的宜川故事》,目前工作进展顺利,基本定稿。4.积极编纂《壶口志》。我馆抢抓政策机遇,深挖潜在优势,推动《壶口志》编纂工作。5月,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宜川县《壶口志》编纂工作动员会,全面安排部署《壶口志》编纂工作。12月征编工作完成,共46万字,目前进入审稿阶段。(三)党史工作1.采取多种形式扎实开展党史教育学习。(1)制定了本单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成立档案馆支部党史教育学习领导小组。(2)“七个一”助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3)组织全体干部赴子长市瓦窑堡会议旧址、谢子长烈士陵园和档案馆库房管理开展“学党史,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实践活动;5月19日赴延川县梁家河知情旧居参观学习,重温了入党誓词。2.完成了《中国共产党宜川县历史》(1921—2017)一书的出版印刷工作。3.完成了《中国共产党宜川县历史大事记》(1926-2019)正式出版发行。二、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2021年,我馆共接待查阅档案人员460人(次),查阅利用档案1720卷(件),为房产纠纷、工龄鉴定、城市规划等工作提供了最原始、最真实的资料。同时还向县关工委、学校及收藏爱好者赠阅1000余册,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三、存在的问题跟整改措施1.存在问题(1)工作人员老龄化,急待注入新鲜血液,让更多年轻人加入我们的队伍。(2)工作经费严重不足,搬入新馆后费用增大,希望县财政给予大力支持。(3)部分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对档案材料仅限于存放,没有及时归档分类。2.整改措施(1)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和政治素养,加强相关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探索新的档案管理模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及档案管理质量。(2)逐步采用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手段,更好地为档案管理工作服务。(3)加大档案宣传力度,选择群众喜闻乐见又贴切逼真的宣传方式,使档案家喻户晓,从而提高全民档案意识。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