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渭南市临渭区气象局

渭南市临渭区气象局

发布时间: 2022-03-11 10:28
单位名称 渭南市临渭区气象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研究气象科学、促进科技发展。天气气候监测、预警预报、气象探测、资料处理、气象服务、防雷电安全、人工影响天气管理与实施。
住所 渭南市渭双路3号
法定代表人 鹿庆华
开办资金 369.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气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11.7万元 371.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我局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决执行省市气象部门和区委区政府部署,始终把气象服务放在首位。今年,我局被渭南市委表彰为文明单位,荣获省气象局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被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表彰为人工影响天气先进集体,区直机关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1、务实笃行,强化气象保障服务工作。组织气象科技人员深入农业农村一线调研,3次与葡萄、猕猴桃种植大户、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交流座谈。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现场服务。制作发布各类专业服务60余期,发布《大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40余期;发布《森林防灭火气象条件预报》20余期。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特别是2月下旬的两次增雨作业,效果特别明显,有效缓解前期旱情。大力开展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圆满完成十四运及残特奥会渭南主城区赛事的各项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受到十四运及残特奥会执委会和竞委会通报表扬。2、立足主业,践行初心显气象担当。积极开展空气质量、森林防火、地质灾害、道路交通安全和城市积涝等热点难点专题服务。汛期以来,全区降水总量、月降水量、日降水量均突破历史极值,共出现9次强降水、2次局地强降水天气过程,9月出现的全区历史最强秋雨天气,造成城乡严重积涝,班子成员与业务人员24小时坚守岗位,为各级党政领导防灾减灾科学决策当好参谋。汛期共向区委、区政府及相关单位报送重大气象信息专报37期、交通道路安全气象条件预报24期,发布雨情信息46期,短时临近预报18期,周预报24期,发布各类预警信号80期。3、夯实责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全年开展危化企业防雷执法专项检查12次,施放升空气球市场巡查6次。全面落实人影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弹药安全管理严格,人影装置安全检测合格,全体作业人员培训上岗。严格落实24小时领导在岗带班和值班人员在岗值守制度,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利用清明、端午、重阳、中秋等重要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开展为烈士扫墓、道德讲堂、慰问退休人员等活动。重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局工会被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二、取得的主要效益2021年,区气象局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勇于攻坚克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了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临渭气象事业发展保持良好,社会形象日渐提升,各项工作全面发展。2021年被授予市级文明单位,获得省气象局汛期重大气象服务先进单位,局党支部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精细化气象观测、特色气象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综合气象观测能力与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不相适应,城市内涝和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保障水平有待提升。2、人员经费不足,制约地方气象事业发展。中央财政人员经费预算不足,区气象部门人员编制过少,承担社会性事务、文明城市创建、志愿者服务增多,行业监管工作力度明显不足,影响工作正常开展。(二)改进措施1.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增强极端天气应对能力,深入推进市区合作协议落地落实,助力全区中心工作,推动气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再上新台阶。2.积极与区财政、人社部门对接,落实人员与事业发展经费,使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正常开展,服务三农,为城市除污降霾、森林防灭火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四、2022年工作计划1.健全体系,做好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制,提升全区气象灾害风险和应急管理能力。2.凝心聚力,强化气象法治和标准化工作。加强气象法治建设,强化更高标准的科学管理。3.加强特色气象服务工作。针对全区粮食、设施农业生产功能区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做好特色农产品气象保障服务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