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安康市> 安康市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监测中心

安康市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监测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3-11 10:20
单位名称 安康市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监测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提供保障。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运营监测和建设运行的信息统计、业务培训、项目申报,参与省对市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考核指标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利用及生活垃圾处理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无害化技术等级评定,中心城市公厕建设、黑臭水体治理技术指导。
住所 安康市汉滨区江北滨江大道一号
法定代表人 王贤良
开办资金 3.8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安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85万元 3.8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在安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安康市人民防空办公室)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1.两厂运营管理规范化。截止目前,累计建成县级污水处理设施11座、生活垃圾填埋设施10座,设计日处理能力达19万立方米和1366吨;建成镇级污水、垃圾处理设施134座(其中污水77座、垃圾57座),设计日处理能力9.21万立方米和1057吨。16个全国重点镇实现两厂(场)设施全覆盖。2.水环境PPP项目有力化。按照2021年城建项目计划,目前已完成长岭污水主干管工程、中心城市排洪渠治理项目和江南公交总站污水工程;静宁南路排水管网及道路提升、南山排洪渠下游段污水收集、江南再生水厂及其配套管网项目正在决算中。江南再生水厂进入规范运营阶段,水科普馆全面建成。关庙再生水厂已完成项目建议书、规划选址、可研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社会稳定风险评价报告、节能评估报告等编制、审批工作和土地征收、清表工作,待省自然资源厅完成用地手续审批后正式开工建设。东坝片区污水主干管工程科研修改已完成,正在按项目建设程序有序推进。3.环境保护工作持续化。已完成整改销号10个,1个立行立改问题得到长期坚持,3个涉及管网建设问题正在按期推进中,7个群众信访问题全部整改到位。第二轮省委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共3个,1个立行立改问题得到长期坚持,其它2个按职能正在全力推进中。4.公厕新建改建便民化。将公厕的布点和建设与棚户区片区开发、道路改造相结合,坚持规划先行,高标准实施,制定中心城市公厕建设两年行动计划。5.共享车辆管理精细化。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环境协调”的原则,强化对中心城市公共自行车运营企业的监督管理。6.乡村振兴工作有序化。我单位作为汉滨区关家镇小关社区乡村振兴包抓单位,始终把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中心工作抓紧抓好抓实,严格按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要求,全面做好了中省脱贫攻坚后评估工作。一是持续强化宣传引导工作,总结脱贫经验,讲好脱贫故事,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发挥奋进致富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切实把思想行动进一步聚焦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来;二是持续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统筹用好公益岗位,改进相对困难群体帮扶方式,确保脱贫群体就业有岗位、劳动有收入、生活有保障,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三是持续做好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运用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做好监测预警,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实施帮扶对象动态管理,筑牢脱贫群众兜底保障防线;四是激发脱贫户创收致富热情,培养致富能力,增强勤劳致富本领,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守好脱贫成果,争当乡村全面振兴“排头兵”。7.党建廉政工作标准化。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1-10月中心城区处理生活污水2577.95万立方米,污水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中心城市处理生活垃圾162527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切实加强了减排治污能力,履行了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确保了一江清水永续北上的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落到实处。2.水环境项目按照2021年城建项目计划,县区水环境PPP项目总投资22亿元,将四县两区镇、村生活污水处理、管网等纳入项目统一建设运行。目前,已完成投资2000余万元。3.中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由我局牵头整改的问题共14个,截至目前,累计提供《调阅资料通知》6批次,收集、整理、初审、报送局属各单位和各县区住建局报来的资料130份,高效及时完成了住建系统资料提供调阅及问询工作,两次被市政府表彰为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先进个人,江南再生水厂被省级媒体作为全省整改典型宣传。4.中心城市已累计完成改造公厕46座、新建公厕57座,均达二类标准。同步完善标识标牌体系建设,完成各类标牌安装3100余块,累计完成投资500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市民出门“方便”的难题,得到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5.共享单车严格执行《安康中心城市公共自行车考核细则》,确保规范运营。针对乱停乱放等不文明行为,及时出台了《安康中心城市共享单车限租管理办法》,采取警告、提示、黑名单等措施,逐步规范、文明骑行。1-11月份,累计向市民免费提供公共自行车骑行约130万小时21万余次,平均每天骑行630余次;限租50余人,永久黑名单3人,有力保证了市容市貌整洁有序,市民出行方便畅快。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问题:一是单位在编人员6人,技术性人才缺乏;二是干部学习不够深入,活力不强;三是筛选全市熟悉两厂(场)业务工作人员,建立两厂(场)专家库,同时加大两厂(场)从业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力度,提高业务水平。2.改进措施:一是在现有工作人员中培养技术人才,对专业技能的系统化、规范化的学习及相应的再教育,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对技术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以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此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二是建立组织学习机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获取知识,以增强自身实力,从而增强干部活力;三是关于两厂(场)专家库的建立需要不断优化两厂(场)业务工作,建设一套切合实际,规范科学的管理体系。不断提升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不断细化职责,夯实任务,规范管理。四、下一步工作思路。1.将围绕全局工作主线,在局党委领导下,全力推进全市两厂(场)设施建设,规范两厂(场)管理和运营,确保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两率”考核指标和项目建设任务,按时报送全国城镇污水垃圾信息系统,确保全市两率达标。2.持续抓好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对已完成项目进行跟踪检查,确保工作不反弹,对完成销号项目加快督办检查、提醒预警、约谈等方式有力推进整改。3.加快中心城市水环境ppp项建设。完成东坝片区排水管网一期工程,完成关庙再生水厂主体建设工程。4.积极争取包装项目,强力推进县区水环境PPP项目建设,破解项目资金难,镇级项目建设缓慢的问题。5.积极争取项目,尽可能的从各个渠道争取两厂(场)建设及运营资金,加强对已包装的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上游垃圾污水全覆盖项目及十四五水污染治理项目的跟踪。6.不断完善市政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强化公厕、公共自行车的规范管理,着力营造一干净、整洁、靓丽的崭新城市形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