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凤翔区> 宝鸡市凤翔区西街中学

宝鸡市凤翔区西街中学

发布时间: 2022-03-11 09:43
单位名称 宝鸡市凤翔区西街中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高中学历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高中学历教育。
住所 宝鸡市凤翔区城关镇北大街西小巷23号
法定代表人 郗信怀
开办资金 1055.5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凤翔区教育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393.64万元 1405.33万元
网上名称 宝鸡市凤翔区西街中学.公益 从业人数  18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在教体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党的建设2021年,我校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以党风促教风,以教风促学风,以学风促校风,坚持不懈地抓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和抵制有偿家教专项教育活动。通过组织观看廉政纪录片,撰写心得体会、自查报告、“硬骨头”问题整改清单,不断提高广大党员教师廉洁从教的思想认识。首先,突出一条主线;抓好两个结合;开展三项活动(1.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2.切实做好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3.认真组织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与此同时,我们还认真做好了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工作,把开展好师德师风专题教育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大事、要事来抓,制定了专题教育实施方案,按照“动员部署、学习反思、整改提高”三个环节抓好抓实了学习教育,积极强化教师“四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师德警示教育,努力引导教师学习践行新时代师德规范,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做到了“两个维护”,弘扬了高尚师德,守好了精神家园,常态化开展了师德师风学习教育和师德失范违纪行为治理,以严而有格、严而有恒的力度和韧劲,全面落实了师德师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二)安全与稳定安全无小事,警钟须长鸣。本学期,我们做到了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和责任,强化“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使命担当,同舟共济,科学防治。全面落实学校门禁管理、保洁消毒、健康监测、返校核准、缺勤追查、舆情监控、应急处置等措施,落实好了学校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加大督导检查力度,严格执行师生健康监测信息日报告制度,确保师生“零感染”。完善了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抓好日常演练,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加大反欺凌、防暴力、反性侵、预防溺水、防范“校园贷”、防范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等教育力度,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完善隐患排查机制,认真做好季节性安全检查工作,突出危险化学药品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和卫生防疫、校舍安全,积极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深入开展教育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有力震慑侵害校园、威胁师生安全的黑恶势力犯罪,积极推进扫黑除恶长效机制建设。根据季节特点抓好学校食品安全和各类传染病防控工作。(三)学校管理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深入推进立德树人的重大举措。今年我校严格落实区教体局对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制五项管理的有关要求,坚持五育并举,校内校外协同、学校家庭协同,切实把五项关乎千家万户和学生切身利益的工作落地落实落细,全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要求教师科学合理设计和布置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进一步规范学生作业,增强有效性和针对性;坚持开展经典诵读、演讲比赛、课前即兴演讲活动,积淀文化底蕴,提升综合素养,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锻炼表达能力,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四)德育管理本年度,我校德育工作深入实施“新时代·新德育”铸魂行动,不断完善工作体系,创新德育模式,拓展德育阵地,提升德育实效,提升德育科学化、特色化、体系化水平。推进实施“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创建活动,深化素质教育,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新思想·当好接班人”主题阅读活动,开展读书月、感恩周和志愿服务活动。加强毒品预防教育、生态环保教育、法治教育、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下大力气整治了学生无节制使用手机、抽烟、课堂睡觉等不良现象,肃清了学校的不正之风,转变了校园风气。突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年来,我校政治教研组报送的<红色精神有我传承>在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中国梦—行动有我全国中小学校本德育课程和教育案例征集转播活动”中,荣获高中校本德育课程视频资源组入围作品;我校历史教研组研究的德育校本研修教材《青青东湖柳,悠悠家国情》已通过省市验收,正在通过国家级验收。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五)教学管理。2021年,我校按照区教体局教育体育工作要点,积极实施“新时代·新高中”创优行动,不断推动学校多样化、特色化、优质化发展。统筹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大力促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强教育教学指导,改进实验教学工作,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对标新高考、新课程、新课标,加强教学指导,改进实验教学,抓好高三复课,促进高考质量全面提升。(六)教师队伍聚焦“十大举措”,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本年度,我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及人才规划纲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以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机制为动力,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年来,我们坚持教师上下班签字制度和每天2次的带班领导查岗制度,强化了教师的考勤管理;我们积极将师德师风教育和振兴凤翔教育“十大举措”相结合,利用暑期教师学习会、教职工例会、升国旗仪式、主题党日活动等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切实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我们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公需课、继续教育及各级各类培训,扎实开展校本研修工作;;组织开展了“推普周”宣传活动,加强了教师规范用语用字教育。(七)财务管理学校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以“规范、科学、节俭”为宗旨,有效使用教育经费。学校收费符合国家规定,无超标收费、自立名目收费。学校经费开支符合规定,有校务公开、教代会审议制度,定期接受审计监督,无违纪现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2021,我校行稳致远、启智润心、砥砺奋进、满载荣光!我校报送的“中国梦-行动有我:《青青东湖柳、悠悠家国情》”被中央电教馆评为“2021年全国中小学校德育课程教育案例”入围作品;学校先后荣获第二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优秀组织奖;考试管理先进单位;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共青团工作优秀单位”;“弘扬诚信感恩立德”学生资助征文活动优秀单位;陕西省第九届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交流活动荣获优秀组织单位;“12xue”教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体师生的辛勤付出,彰显着全体师生的奋斗风采,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豪情和信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生源竞争极为激烈,优质生源流失较大,生源结构极不合理。2.学校经费缺口较大,负债太多。学校发展的需要和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3.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明显老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二)改进措施1.加大在教科研方面的投入,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吸引优质生源。2.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加大在现代化教学设施与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方面的经费投入。3.与上级管理部门协调,逐年改善我校教师年龄结构。4.完善内部管理体制,细化教学管理措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2022年工作计划2022年,我们将按照区教体局安排,继续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狠抓“学校党建、教育脱贫、安全稳定”三项工作,突出“精细管理、教学改革、教育科研、疫情防控”四项重点工作,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开创西中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深化内涵发展,聚力追赶超越,着力打造信息化,智慧型魅力校园。(一)抓细常规勤落实,五项管理促发展本期我校要继续落实好高考复课领导小组包班制度,将质量目标责任到人。行政会成员每周推门听课至少2节,努力把常规抓好,把细节抓严,把过程抓实。把质量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的常规教学中。扎实落实月常规教学检查、月教学质量检测、考评机制,定期举办优秀教案、优秀作业评比展览。分年级每学期期中、期末分别召开教育教学分析反思大会,总结经验教训。其次要加强考试管理,端正考风考纪,抓考风,促教风,带学风,充分调动其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二)科研引领促教革,笃行不怠提质量2022年,我校按照区教体局教育体育工作要点,积极实施“新时代•新高中”创优行动,不断推动学校多样化、特色化、优质化发展。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改进实验教学工作,促进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对标新高考、新课程、新课标,加强教学指导,改进实验教学,抓好高三复课,促进高考质量全面提升。(三)对接新高考,催发新思维面对新高考,我们首先要改变课程观。多元课程体系将会根据校情出现“百花齐放”的构建模式,各种选修课程、特色精品课程、校本研修课程必然应运而生。于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选择,我们的课程体系不仅要科学合理,更要丰富多样。学科课程的拓展更要紧扣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根据各校的师资条件进行创设,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精品有效。所有课程的设置既要紧跟时代步伐,还要符合社会需求,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真正实现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从而完成教育的终极使命。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