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临渭区> 渭南市临渭区博物馆

渭南市临渭区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22-03-11 08:58
单位名称 渭南市临渭区博物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收藏展览文物,弘扬民族文化。发现征集文物,保护利用展出馆藏及田野文物,对公众进行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负责区内文物交易的监督和管理。
住所 渭南市临渭区老城街95号东邻
法定代表人 李明
开办资金 92.16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临渭区文化和旅游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2.09万元 74.6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3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度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要求规范运作,及时办理申请登记手续,规范使用印章、证书。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在区文化和旅游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围绕年初制定的博物馆总体目标,主要开展以下业务: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月份组织人员历时15天完成了盘库、库房交接工作;完成馆藏文物分类存放、整理工作,做到帐实相符;完善总、分类账登记工作;完成“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整改工作;10月份省局鉴定专家组对馆藏文物进行了重新鉴定,新增珍贵文物38件,使我馆珍贵文物数量由73件增加至现在的111件。2、公众教育活动精彩纷呈。为扎实开作展“高举旗帜,响应号召,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主题活动,贯彻落实习国家领导人“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文物博物馆工作的指示批示,让博物馆里文物“活起来”,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我馆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走进渭河小学进行“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主题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同时征集革命文物2件(参加渭华起义陕东赤卫队大刀队队长使用的大刀、长剑);6月10日在博物馆院内举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大型主题活动;6月30日在文昌阁社区进行了“传承红色基因,不忘革命历史”宣传活动;10月13日在渭阳中学举行“树时代新风,立爱国壮举”红色教育进校园宣传活动。2021年,石刻碑廊全年免费向市民开放。这些活动在社会上引起高度赞誉。3、文物保护制度预案健全。安排专人编制完成各类制度,制定了田野文物安全保护应急预案,古建消防安全应急预案;代表区政府、局党委与各街镇办签订了《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和文保员签订了《安全承诺书》。积极探索文物保护业务知识,提高业务能力,编写完成区级以上文保单位“四有档案”。4、加强田野文物管护工作。区博物馆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大田野文物巡查力度,巡查工作有序开展。落实目标,找准重点、夯实责任确保田野文物安全。积极排除各种安全隐患,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先后对北城门、老城书店城墙、王劲哉故居、关帝庙等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及抢险排危工作,及时消除古建筑安全隐患。完成18处建设项目选址前期文物调查工作,纠正修改建设施工方案,确保文物保护及经济建设两不误。对我区革命文物进行摸底调查,确定革命文物旧址23处。5、多措并举争取项目资金。积极做好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全年储备申报项目15个。争取省市资金项目4个,到位资金488万元。其中崇凝老爷庙修缮项目40万元;王劲哉故居修缮项目178万元;渭南火车站旧址消防工程240万元;公众教育项目10万元。资金争取排名全市前列。6、公共安全及内保安全工作。针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反弹,制定科学的应对政策,对内部环境定期进行消杀;与向阳派出所签订重点单位目标责任书;对重大节假日期间安全生产扎实安排,确保安全使用,安全过节;做好单位内部安保工作,并开展消防知识培训演练,提高全馆人员的消防灭火安全处置技能,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为保护管理利用我区田野文物和馆藏文物,宣传爱国和革命传统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取得了一定实绩。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我馆干部职工普遍年龄偏大,个别职工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没有工作激情;缺乏文博专业技术人才,业务工作创新主动性不够。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围绕博物馆职责职能,博物馆做好文物法规宣传、公众教育、馆藏文物展览、田野文物保护等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