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咸阳市> 咸阳市植物检疫站

咸阳市植物检疫站

发布时间: 2022-03-10 17:41
单位名称 咸阳市植物检疫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控制农业植物病虫害提供监测防治保障;管理农药事宜,促进农业发展。农业植物病虫监测、农业植物检疫、农业植物病虫害防治、农药执法监督、农药技术培训。
住所 咸阳市秦都区玉泉东路11号
法定代表人 贾育恒
开办资金 321.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27.67万元 239.86万元
网上名称 咸阳市植物检疫站.公益 从业人数  2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1.重大病虫防控连年赢。2021年,全市以“一病一虫”等粮食作物和果树重大病虫为防控重点,兼顾油菜、蔬菜病虫,指导完成重大病虫防治3829.5万亩次,其中小麦1772.2万亩次、油菜31.9万亩次、玉米478.5万亩次、果树1516.9万亩次、蔬菜30万亩次,小麦保产10.1万吨、玉米保产1.77万吨,重大病虫防控处置率均达100%,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再次取得了小麦条锈病、草地贪夜蛾防防控控阻击战胜利,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筑牢了安全屏障。2.统防统治面积连年增。通过实施“中央农作物病虫害防控项目”“陕西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项目”“咸阳市小麦条锈病防治专项”,推广粮食作物和果树重大病虫关键防治技术,建立粮食作物重大病虫防控示范区(统防统治防控示范区)8个,每个示范区核心面积500-1000亩、推广面积5000-10000亩,重大病虫统防统治小麦235.2万亩次、玉米85.5万亩,覆盖率分别达48%和44.1%,有效控制了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发生为害。3.绿色防控面积连年扩。全市小麦重大病虫绿色防控114.6万亩、覆盖率46.5%,玉米重大病虫绿色防控91.5万亩、覆盖率47.2%,苹果病虫绿色防控278.6万亩、覆盖率89.3%。4.农药使用总量连年减。全年农药使用商品量2856.16吨(其中杀虫杀螨剂1173.13吨、杀菌剂1053.81吨、除草剂578.34吨、植物生长调节剂38.47吨、杀鼠剂12.41吨),折百885.8吨、较去年减少7.98吨、减幅0.89%。5.疫情阻截省门连年牢。全市设立苹果蠹蛾监测点75个、悬挂诱捕器106组、378个,增设8台自动化监测设备,连续监测180天,未发现苹果蠹蛾。对7县10个果汁厂开展常态化检疫监管,进驻检疫人员80余人,推广果汁加工企业运输系统二维码,实现果汁加工企业检疫监管数字化,在果企生产季查验加工果7071车、20.5万吨。对陕甘交界、果汁加工企业内外高风险区域定期消杀,累计消杀面积670万平方米。至今苹果蠹蛾未传入我市,苹果蠹蛾监测阻截防控成效显著。6.检疫受检率连年升。对全市22个育种育苗企业开展常态化的检疫监管,今年种苗繁育面积5866.22亩,总产量2272.14吨,597.46万株,涉及9种作物、71个品种,全年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21份,种子、苗木受检率达到98%,确保了群众用种用苗安全。全市设立13个检疫签证点,全年签发调运植物检疫证书626份,调运农产品及种苗171.74吨,253.6万株,确保农产品种苗及时安全调出。7.“三棵菜”指导接年抓。按照省植保总站要求,完成了豇豆、韭菜、芹菜等“三棵菜”的生产和安全用药调查。全市“三棵菜”种植面积3.7万亩、年产量5.7万吨、常发病虫害约10余种、常用农药近20种。菜区有关县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160人次,举办线上、线下培训93场次、培训菜农近2000人次,发放《农业农村部禁限用农药名录》等资料1万余份。经查,全市辖区内未发现使用禁限用农药和不按照安全间隔期采收的行为。8.扶持培育,应急防控保安全。全市专业化防治组织由2020年的53个增加到67个,植保无人机增加到528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增加到66台,专业化组织中的无人机防治病虫草害年作业面积达223万亩次,较上年提高了60万亩次。9.技术宣传及培训。举办重大病虫防治、绿色防控、检疫性有害生物防控、同时,市站在“咸阳三农之窗”公众号发布防控技术和工作信息19期、在市局和省站网站发布信息近20期,市县植保站制作广播电视节目50余期(市站17期)、编发抖音美篇等100余篇(市站20余篇)、印发挂图20万份、彩页50万份、悬挂横幅标语230条、出动宣传车400余辆次。根据苹果蠹蛾入侵速度的加剧,我市加大宣传力度,在“学习强国”、“陕西科技报”、“咸阳三农之窗”发布相关宣传信息3期。在市电视台和制作微视频节目各1期。市站在县区开展苹果蠹蛾危害与防控技术培训2次。邀请西农大陈茂华教授就苹果蠹蛾防控技术对全市业务干部专题培训1次。各县市区站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28期,印发宣传资料3.5万份。10.农药技术培训。科学安全用药等技术培训班(会)395期次(市站5期),培训合作社、种植大户、飞手、农药经营人员达1.35万人次(市站900余人次)。二、取得的主要效益。重大病虫统防统治小麦235.2万亩次、玉米85.5万亩,覆盖率分别达48%和44.1%,有效控制了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发生为害。小麦保产10.1万吨、玉米保产1.77万吨,重大病虫防控处置率均达100%,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市县植保部门累计出动监测人员5000余人次、调查田块2.5万块、20余万亩,上报“一病一虫”等重大病虫周报表、日报表及发生防治动态等病虫信息930余期(市站70余期)、病虫情报300期以上(市站7期)。不断提高测报质量、准确性和时效性,夏粮重大病虫预警准确率89.75%、秋粮93.25%,平均91.5%,止2021年,咸阳市测报工作考核连续5年名列全省第一。三、存在问题1.植保队伍弱化。一是队伍总体人数不足。二是人员结构不合理,年龄普遍偏大。三是病虫监测体系不健全2.监测能力不足。3.无专项经费。全市各级财政尚未列支植保专项资金。四、整改措施1、多方争取项目支持,引进先进自动化的病虫监测设备,新型施药器械。2、向上级建议,争取早日修改《植物检疫条例》和细则。3、继续向人事部门申报用人计划。五、2022年重点工作计划(一)病虫监测防控1、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全市重大病虫专兼职测报员稳定在80人以上,重大病虫系统监测点不少于100个,会商分析病虫发生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科学指导病虫防控。2、植保能力提升工程。全力配合省站通过礼泉、泾阳、旬邑三县项目验收并投入使用,积极协调申请第四批建设县,力争2022年内批复1-2个县。3、重大病虫防控指导。以小麦条锈病、赤霉病、茎基腐病、麦穗蚜、草地贪夜蛾、粘虫、玉米大斑病等为防控重点,依托中省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指导开展粮食作物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3%以上,粮食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4、重大病虫应急防控。以小麦条锈病和草地贪夜蛾为主要防控对象,按照“治早治小、低龄防治,分区分时、全力扑杀”的要求,及时启动“三区三带”阻截带防控设备,大力开展应急防治,带动群防群治和联防联控,确保草地贪夜蛾不大面积连片成灾。5、化学农药减量控害。设立3个粮食作物、3个果树作物减量控害示范区,核心示范面积500亩,绿色防控覆盖率45%以上,农药使用量稳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强度稳步降底。6、重大病虫统防统治。市及各县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全市设立6-8个粮食作物重大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区,小麦和玉米分别不少于2万亩。扶持一批专业化服务组织,特别是全国统防统治星级服务组织和省市重点专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广以乡、村为单位的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二)植物疫情监测监管7、苹果蠹蛾监测预警。以7个苹果基地县为重点,4月中旬至9月下旬,在我市境内重点监测区和一般监测区,设置性诱剂监测点380个,固定专人,每周监测观察,记录上报。8、果汁企业检疫监管。在7县10个果汁加工企业生产期间派员进驻,监督其不准收购来自疫情发生区的加工果,对疫情发生区的加工果深埋销毁处理,对运输工具及场所进行消毒。对省内加工果进厂实行二维码管理。9、检疫对象监测调查。对我市曾发生的检疫对象小麦腥黑穗病、苹果黑星病重点开展调查;通过性诱设备在礼泉、泾阳重点开展葡萄花翅小卷蛾监测;时刻关注全国及我市周边疫情发生发展动态,加强区域联合,及时做好防御防控,为我市粮果生产安全保驾护航。10、种苗市场检疫监管。在全市开展农作物种苗生产基地产地检疫调查和市场调运持证检疫检查。11、植物疫情应急扑灭。对新发、突发的植物疫情做到发生一处迅速扑灭处置一处,做到不因疫情扩散而造成大的损失。疫情处置率达到100%。(三)农田杂草防治及安全用药指导12、农田杂草调查预警。积极开展田间杂草化除技术宣传和指导,技术覆盖率95%以上。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麦田杂草化除示范,示范面积8000亩。13、安全用药宣传普及。开展用药和药械使用情况调查,针对问题开展科学用药培训,提高农药利用率,助推农药负增长。针对专业化防治组织、无人机飞手开展植保器械使用维修培训,推广新型植保器械,提高作业效率。14、技术宣传培训。在以“一病一虫”重大病虫防控、绿色防控及植物检疫为主要内容,做好宣传培训工作,举办3次以上的技术培训,培训技术骨干150人次以上。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1、被陕西省植保工作总站评为2021年全省植保工作先进集体、2021年全省小麦条锈病监测防控工作先进集体.被咸阳市农业农村局机关委员会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2、测报工作被陕西省植保工作总站考核全省第一。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