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业务情况党建方面深入推进“党史教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党员政治理论素养。“党史教育”学习教育工作在支部的精心组织下,全体党员按时参加学习,并制定单位和个人学习计划,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安排每月集中学习4次,其余时间自学,并且边学边讨论。每位党员认真做好学习笔记(一万字以上),撰写了学习心得体会5篇。副科以上党员干部和党务干部参加区委党校组织的自主选学学习。扎实开展了“争创五星级党支部”活动。支部认真总结了去年“四星”争创活动经验,梳理问题,摸清底数,查找问题,弥补不足。制定“争创五星级党支部”活动实施方案,对党员实行积分制管理,按季度公示季度积分结果;全面实行党员“三类五星”评定管理,采取日常积分和评议积分相结合的方式对党员进行积分评定,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发展党员、党员评先推优、不合格处置的硬指标,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群防群控,遏制疫情,基层党组织在行动党支部第一时间成立了防控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统筹领导。党支部作为第一责任人靠前指挥,亲自安排部署,组织制定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方案,统筹协调各项防控工作。在强化单位内部疫苗接种的同时,加强对外来办事人员的扫码,测温,登记工作。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1、完善组织机构、夯实汛前准备,明确防汛责任。今年初我区补充和调整了区防指成员和区级防汛抗旱专家组成员,明确了全区22座水库、28条重点河道的防汛“三个责任人”。制定了岗位职责,并在各水利工程现场标牌公示。落实全区山洪灾害防治区154个,责任人154人,修订完善了区级山洪灾害及防汛抗旱预案3个;22座中小型水库的“一库两案”,以及14个乡镇(街办)、124个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2021年区财政下达防汛抗旱资金227万元,中省下达山洪灾害防御专项资金8万元,用于山洪灾害预警设施设备及通信信息费用,完成防汛物资储备和水毁修复工程等27项,山洪灾害预警设施视频上线率达95%以上。2、加强防汛检查力度,严格防汛值班制度,科学应对各类问题。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防汛期工作要求,在今年的汛期值守中,保证每天有1名主要领导在岗带班,防汛成员单位、各乡镇(街办)坚持1名主要领导在岗值班。各防汛值班人员必须坚持24小时坐岗值班。确保防汛信息能够及时传达到位,对险情信息处置反应快,措施得当。3、夯实水利工程设施问题排查,及时落实工程建设任务。从今年5月起我单位先后组织3批专业技术干部,对全区6座中型水库、16座小型水库进行了汛前、汛中、汛后大排查,排查发现问题,要求并监督各水库管理单位及时整改,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安全度汛。利用中省资金432万元完成了全区22座中小型水库维修养护工程及汛期各种报表和全区旱灾的填报工作和2022年各项水库维修养护和水毁修复工程的核查统计申报工作。4、集中资源全力抗旱减灾。今年是我区旱灾较为严重的一年,区水利局为集中所有资源,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抗旱减灾作用,一是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抢修应急抗旱工程,检修配套抗旱引灌设施。二是各灌区严格执行轮灌管理制度,积极组织内部轮灌,确保灌溉有序进行。三是为确保抗旱工作顺利进行,区政府成立了榆溪河系轮灌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水利、气象、应急管理局、农业农村局、电力、公安以及各有关乡镇(街办)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发挥各部门作用,全力抗旱减灾,极大的缓解了旱情。四是区上紧急安排抗旱资金277万元用于重点抗旱应急。河湖长制方面1、制度体系建立情况榆阳区河长办出台共制定了《河长制工作会议制度》、《河长制信息共享制度》等工作制度同时拟定区、乡两级河(湖)长巡河制度。2、责任体系建立情况榆阳区设立总河长、副总河长、区级河长、乡镇级及村级河长,并签署榆阳总河湖长令。区委组织部、区监察局、环保局、住建局等23个单位为河长制成员单位。3、落实河长责任制,开展河长巡河落实了主要河流区级河长带头巡河制度,设立榆阳区总河(湖)长1名,副总河(湖)长各1名,区内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21条主要河流,6座中型水库均已落实区级领导担任河湖长,全区所涉及乡镇、街道办事处均已落实了河湖长制工作分管领导、联络员和工作人员。截止12月中旬,区级河湖长巡河湖116次,乡镇级河湖长巡河湖约881次,河长办人员自查约968次。基本实现区乡村三级河长巡河常态化,有效的遏制了河道“四乱”现象。逐步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河湖治理目标。4、“一河一策”与“一河一档”工作“一河一策”“一湖一策”已完成无定河、榆溪河、秃尾河、佳芦河等100平方公里以上21条主要河流和6座中型水库的“一河一策”“一湖一策”的方案编制及评审工作,建立了21条河流和6座水库的档案工作。5、加强河长制宣传及示范河湖建设利用节假日和“世界水日”开展河湖长制和河湖执法宣传活动工作多次,提高全社会爱河护河意识,共发放榆阳区河长制宣传手册和工作手册以及河湖有关法律法规宣传资料2000余册(张)。沿榆溪河、无定河、设立河湖长公示牌等方式对区各级河长、河长制工作进行公示、宣传。6、河湖“清四乱”工作常态化、规范化2021年河湖“清四乱”工作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完成各类上级部门发现涉河湖问题5个,并已整改销号。完成自查整改问题20个,清理非法占用河道岸线2.2KM,打击非法采砂船一只,清理建筑和生活垃圾400吨,拆除违法建筑500平米。拆回复12345榆林市政务平台问题9份,巡河中处理协调镇川镇张兴庄村历年用水矛盾得到群众的赞同认可,并送水利局锦旗一面和感谢信,取得的成绩这得益于干部职工的扎实工作,更得益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各级河长、巡河责任人、共同努力的结果。7、水域岸线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及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在水利局河库办指导下配合完成“四河六库”即芹河、头道河则、青云沟、刘千河,尤家峁水库、石峁水库、李家梁水库、河口水库、中营盘水库、红石峡水库地形图外业和内业绘制的河湖岸线保护利用规划工作,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完成年度任务。乡村振兴工作积极配合乡村振兴工作,送派三名优秀干部参加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作为帮建单位,同期入驻工作队,开展为期两年的乡村振兴帮建工作,为了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美丽家园”的总体目标,我们深入该村,走访调研,针对该村现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探讨与思考。刘千河村位于榆林市东南、G339国道992公里处,距青云镇15公里。有8个村民小组、323户、1014人。常住人口103户281人,全村共有已脱贫人口17户37人其中五保户2户2人,低保户8户18人。全村有耕地4764.87亩,其中水地235亩,坝地156亩。梯田310亩,坡耕地4063.87亩。立地条件所限,导致生产模式仍为机械化半手工业,要是由于田地分散、地块较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生产。农业基础设施不健全,水地渠道砌护不到位等问题,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业靠天吃饭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品种多为小杂粮、土豆、玉米等旱作作物,产量低、效益差。针对现状,工作队提出帮扶发展思路是,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按照“产业化富民”战略要求,立足实际,充分发挥本村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加快产业化进程,提高产业化水平,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做精做细特色产业,拓展农村内部的增收空间。同时,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技术、经验和项目返乡创业,增强该村自我发展本领。三、单位存在的问题防汛抗旱工作和防汛指挥部的关系理不顺。因交通工具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业务工作的开展。技术干部普遍年龄较大,影响业务工作的推进。四、下一步工作打算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河湖采砂专项整治和河湖岸线保护利用专项治理等工作,持续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协调提醒各级河湖长认真履职尽责,坚决消除一切河湖乱象,彻底巩固河湖清四乱”成果。实现河畅、水清、景美、岸绿河湖治理目标。扎实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严格按照防大汛、抗大灾的总体要求,扎实做好水旱灾害各项防御工作,保障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力争将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全力抓好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结合当前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与公安机关、乡镇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大非法采砂打击力度,持续推进专项整治。巩固治理成果。要把作风建设与制度建设和日常管理结合起来。认真总结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工作已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并及时转化为相关制度、规定;善于把作风建设融入日常管理之中,注重点滴养成,抓经常、抓规范,久久为功,常抓不懈。完成好上级部门交办的其它各项工作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