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神木市> 神木市大柳塔第三小学

神木市大柳塔第三小学

发布时间: 2022-03-10 15:57
单位名称 神木市大柳塔第三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住所 神木市大柳塔镇石圪台村育才路1号
法定代表人 白彦峰
开办资金 35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神木市教育和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18万元 689万元
网上名称 神木市大柳塔第三小学.公益 从业人数  3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的主要业务,具体活动(一)党建工作1.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师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学习笔记,有心得体会。师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入脑、入心;组织开展了建党100周年师生书画展、建党100周年征文活动、建党100周年演讲比赛系列活动。2.全体教师中开展了“四史”(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集体学习,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了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领会了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3.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执行榆林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好课程。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要求,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工作。结合榆林市教育局《关于整体构建基于新教育实验中小学一体化德育体系的指导意见》《榆林市普通中小学学校常规管理要求(修订)》认真贯彻落实。4.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建立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教师育人、民主管理的治理格局。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5.开展了党员“三类五星”评定工作和“双培养”、“双带头人”工程。党支部按照党员“三类五星”评定管理实施办法,进行了党员民主测评工作,完成了三位党员的星级评定工作,继续开展“双培养”、“双带头人”工程,制定了《“双培养”、“双带头人”工程实施方案》,广泛组织开展党员示范课、观摩课、公开课,“教学大比武”等活动,助力“双培养”对象尽快成长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头雁和学校事业发展的急先锋。6.落实新时代思政课“八个统一”要求,守住课堂教学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思政课“大练兵”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了“小课堂大思政”大练兵活动;充分发挥班主任、中队辅导员主力军作用,坚持主题教育和问题导向,保证班队会的针对性、时效性。开展了班主任主题班队会大赛。7.建立了党员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和发展党员公示制度。本学期发展积极分子2名,培养预备党员1名。8.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站位。全校开展了“大学习、大调研、大落实、大宣传”主题活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严肃查处教师吃拿卡要等问题,落实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师德负面清单”制度、“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加强师德教育和管理,严格师德考评与检查。开展了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活动,进行了师德考评和师德问卷调查,签订了师德承诺书。(二)德育工作9.深入贯彻榆林市教育局《关于整体构建基于新教育实验中小学一体化德育体系的指导意见》和《榆林市普通中小学德育常规要求》,进一步规范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和活动育人的“五育工程”;本学期进行了四次班主任学习交流培训活动。班主任班务工作手册记录详实,每月一检查,及时反馈工作中不足。10.继续开展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制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11.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实施立心铸魂、笃志润德、青春告白、共情共鸣、固本培元、同频共振、激情追梦、奋斗圆梦“八项行动”,加强师生“四史”教育。12.开展了优秀传统教育。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陕北文化、边塞文化、杨家将文化等,厚植乡土情怀和爱国情操。(三)教学工作13.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推进学校文化的深层次变革,把学校文化的要求体现到党的建设、规划制定、章程建设、队伍建设、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和教育评价等各个方面;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挖掘学校办学历史和文化内涵,认真总结、提炼了具我校特色的环境文化、班级文化、教师文化、活动文化等,逐步形成了我校的校歌、校训、校规和校风、教风、学风。14.严格执行“五项管理”规定,对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相关制度细则。15.按照《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了5+2课后服务,有相应的制度和保障措施。16.学校高效课堂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上课统一使用高效课堂模式和学校统一格式的导学案,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效高、负轻、省时的目标。本学期安排四次常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通报指出纠正,语文教案统一按照“语文主题学习”设计,其他科目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模式”设计,作业依据学生的能力分层布置,书面作业和实践性活动作业相结合;作业批改严格按照神教研发(2019)4号《关于规范中小学教案及作业的指导意见》进行批阅;教导处每学期统一安排有示范课、汇报课、课堂教学大赛等活动;教研组安排有集体备课、师徒结对帮扶课,每次活动后及时进行说课、评课。全体人员承担课时数和教研活动听评课数符合规定,教师每学期听评课不低于20节。17.教研组开展阶段性质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改进教学方法。18.制定有培优补差工作方案,为一些特别聪明的学生提供专门的学习资源,在课堂内他们能吃饱,但不会吃好,因此要求各教研组精心组织各类竞赛,精心挑选一些拔高题,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补差则重在帮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特殊帮助,采取分层、分组的方式,帮助他们查缺补漏,弥补基础知识的不足,采用课后或线上的方式进行辅导。19.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榆林市课程设置安排出台课程表。所有课程都按照设置标准开设;开足体育课课时,配齐体育专任教师。体育教师人人承担社团辅导工作,体育活动经常开展。本学期举办了秋季运动会。学生每日体育锻炼时间1小时以上,学生睡眠时间保证在10小时以上。(四)教研工作20.全体教师能按照继续教育中心要求进行校本研修,研修学时、学分符合规定,并每年按时进行学时学分认定。21.校内安排校本培训,教研组内的研讨活动。还有上级部门(继教中心、教学研究中心)及教育联合体安排的各级各类培训。每日进行钢笔字、毛笔字、简笔画、粉笔字训练,课堂教学统一讲普通话。22.继续深化课堂改革,制定有《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实施方案》,每学期初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我校“先学后教、当堂达标”高效课堂模式、“小组捆绑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而展开汇报课、公开课、示范课等活动。每学期全员进行一次公开课,一次赛教活动。23.制定了《师徒结对方案》,每学年组织中青年教师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并开展拜师礼仪式和跟岗学习。24.本学期校长听评课50节以上,教导主任、德育主任听评课30节以上。25.构建现代化教育环境,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智慧校园创建,根据实施计划2022年全面建设高标准教育信息2.0智慧校园。组织了3位教师参加了市上举办的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新媒体技术应用大赛、新媒体技术应用说课大赛等。26.制定了《教师成长三年发展规划》和教师培养计划,骨干教师梯队建设按计划实施。27.教育联合体每学期组织多次教育教学活动。我校都组织教师积极参与。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全校共10个班,共有学生数354人,学校办学取得明显的效益,特别是师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环保意识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学校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我校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老百姓的高度欢迎。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师业务能力需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科研活动反馈及成果汇总,应用不够。2、多能型教师的比例与学校发展要求差距较大。3、管理层面需进一步精细化。四、整改措施1、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抓好教师的培训与学习,利用多种途径及有效方式,拓展教师视野,创造更多有利条件,搭建有效地学习平台,完善学校各种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努力提高教师创新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保障学校长期可持续发展。2、进一步明确层级管理的目标、职责,使学校各项工作目标在过程中一步步落实到位。发扬管理中的民主,及时调整阶段目标和策略,使学校各项工作走上科学化、内涵化发展。五、下一步工作打算1.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教学方针、路线,把十九大精神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进教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3、队伍建设:加强干部队伍、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和后勤队伍的建设,提升干部队伍的管理能力和治校水平,提升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和教学专业水平。5、后勤部门工作:加强学生食堂安全保障设施的规范化建设,保证学生饮食安全。搞好各种疾病、传染病的预防、检查、控制工作,确保学生卫生安全。6、安全工作:突出校园安全重点工作,把师生安全时刻放在首位,确保不出现任何安全责任事故。7、学籍管理:加强学籍管理,规范转学手续,严格招生秩序,控制教学班的班级容量,逐步实现小班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