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市环境监测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环境保护提供监测保障。环境质量监测;专项环境监测;污染源监测;环境监测科研;环境监测服务;环境监测网运行管理;环境监测人员培训;环境监测技术交流。 | |
住所 | 咸阳市玉泉西路 | |
法定代表人 | 王博 | |
开办资金 | 122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环境保护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149万元 | 1200万元 | |
网上名称 | 咸阳市环境监测站.公益 | 从业人数 7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站在市生态环境局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1、现场监测严谨规范。一是常规监测采样。对22个国省市控地表水断面、2个饮用水源地、城区4个水厂进行监测采样,采集样品3600个;接收第三方公司采测分离79个断面1120个样品。二是道路积尘监测。按照市局要求,从7月份开始对秦都区、渭城区、高新区、文体功能区4个区域内的16条道路,每周开展1次道路积尘负荷监测,共监测20次。三是油气回收监测。配合臭氧防治专项检查组,对延长壳牌文林西路南加油站、咸乾商贸有限公司石化服务区加油站、莽山路中石油加油站等市区7个加油站油气回收每周监测2次。四是土壤质量监测。配合省站完成了渭南、商洛、安康、汉中4个地市土壤风险点采样、流转、制样、分析及仪器设备、人员资质等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中央环保督察期间,针对交办的企业超标排放和自动在线监测设备人为干扰问题,与市执法支队联合开展72小时连续执法监测。2、数据运用全面精准。一是做好各项常规监测结果的审核上报。向省站报送空气质量预报334份,预报数据1.4万余个,进行空气质量预报会商38次,预报准确率由2020年的67.3%提高到78.64%;分析、审核上报监测数据71307个,审核国控水质自动站有效数据17万个,编制监测报表173份、报告165份,编制水、气环境质量快报简报30份,编制《咸阳市2020年水环境承载力评估报告》等技术报告7份。二是监督性监测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咸阳市2021年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年报,全市监测废水污染源50家,完成率98.0%;监测废气污染源86家,完成率92.5%;监测土壤污染源15家,完成率100%;废水、废气、土壤污染源参与综合达标率分别为100%。三是完成了《咸阳市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2016-2020年)》的编写。36名编写小组成员全面梳理我市“十三五”期间环境质量现状,以翔实的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大量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汇总数据,深入分析环境质量,对“十三五”期间咸阳市的环境状况作了全面的分析,并提出对策和建议。3、站点运维有序推进。一是严格人员管理。所有运维人员全部持证上岗,严格按照国家空气自动站运维技术要求及时开展运维,确保数据准确有效。二是严格内部质控。按照规范定期“校零”“校跨”,建立系统支持实验室和质控实验室,配备臭氧校准仪、流量计等物资设备,完善运维档案,依规开展运维,做到可核查、可追溯。三是严格数据审核。按照《陕西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审核技术要求及规定》,做好各项数据审核,对异常数据及时标记,确保数据真实准确。目前,23个站点运维平稳有序,该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受到省厅领导表扬。4、培训形式不断创新。一是强化线上培训。依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咸阳生态环境云学院”平台,组织全站干部每日登陆平台学习,实现了理念课程化、管理教学化、经验知识化,目前,全站学习覆盖率已达到100%。二是强化能力提升。经市局党组批准,我们从县区环境监测站组织13名业务骨干,在市站进行了6个月的跟班学习,为基层环境监测站培养专业人才,提升全市环境监测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三是强化专项培训。开设了环境监测小讲堂、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拍摄环境监测教学微视频,其中2期微视频在中国环境APP和总站公众号刊发。四是强化持证上岗考核工作。参加了省站组织2次上岗证考试,我站62人次380项次全部通过考核,考核项目涉及10大类,参加人员、考核项次,通过率均为历史之最。今年以来,累计培训人员34轮450人次,通过一系列培训,提升了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技术支撑。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1、体系文件改版宣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以及我站实际情况,完成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管理记录格式》《技术记录格式》等7本体系文件的改版、出版和发放,改版后的体系文件已于7月1日正式启用。2、能力验证考核工作。参加了总站组织的能力验证考核9项次,项目涉及水中BOD5、废气中非甲烷总烃、石油类、土壤中六价铬等,均取得了“满意”等次成绩。3、内审及管理评审工作。对2021年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通过现场检查、查阅资料和记录等方式对环境监测全过程记录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质量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保证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有效运行。4、11月份完成了资质认定复评审和扩项评审工作。三、存在的问题环境监测队伍建设滞后于环境管理需要。当前,全市环境监测队伍中具有综合评价和预警、研判、分析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专业性、研究性人才较少,加之环境监测工作基础薄弱、历史欠账多,导致环境监测的人员队伍、技术水平、质量管理和仪器装备等综合能力严重不足,环境监测的技术支撑能力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二)环境监测系统整体能力偏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的污染源不断产生,新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境监测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考验,现有的监测人员、技术、手段、能力和设备与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县级环境监测能力严重不足、监测机构人员编制紧缺,实验室软、硬件能力严重不足,现有规模无法正常有效开展各项监测工作。(三)环境应急能力亟待加强。目前我们的环境应急能力仍然较为薄弱,存在应急人员偏少、应急监测装备配置水平较低、应急队伍缺乏专业人员、应急硬件不足、专业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和应急救援装备在整体上数量不足、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与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四、整改措施2022年,我们将紧紧围绕我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战略部署,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推进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持续提升现代化监测能力水平,助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根本好转。(一)做好各项常规性监测和专项监测。完成地表水、地下水、酸雨、降尘和噪声等各项常规监测任务;做好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环境应急监测和企业自行监测检查等工作。(二)按照国家空气自动站运维标准要求,对23个省控站点开展运维,并做好各项技术保障工作,确保数据质量。(三)做好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证考核工作。组织全市环境监测系统人员参加省站组织的上岗证考核,全面提升全市环境监测系统的业务水平。(四)加强环境监测业务知识培训。以环境监测小讲堂和生态环境监测云学院为依托,围绕环境监测热点、难点问题及监测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开展各类课程学习和业务培训,全面提升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五)加强质量控制管理和监测能力考核。配合市局对全市从事生态环境监测的机构进行质量控制检查与考核,从监管机制上杜绝造假,提高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性;加强对辖区内从事生态环境自动监测运维单位的质量管理考核,保证自动监测设备稳定运行。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做好各项常规性监测和专项监测。完成地表水、地下水、酸雨、降尘和噪声等各项常规监测任务;做好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环境应急监测和企业自行监测检查等工作。编制《咸阳市2021年度生态环境质量报告》《咸阳市2021年水环境承载力评估报告》;完成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灌溉渠水质监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农村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业园区环境空气监测等专项监测任务。园区环境空气监测等专项监测任务。(二)继续做好省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运维工作。按照国家空气自动站运维标准要求,对23个省控站点开展运维,并做好各项技术保障工作,确保数据质量。(三)举办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举办全市第三届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通过业务大比武,切实提升环境监测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生态环保铁军先锋队。(四)做好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证考核工作。组织全市环境监测系统人员参加省站组织的上岗证考核,通过理论测试、操作演示和盲样考核等方式,全面提升全市环境监测系统的业务水平。(五)加强环境监测业务知识培训。以环境监测小讲堂和生态环境监测云学院为依托,围绕环境监测热点、难点问题及监测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开展各类课程学习和业务培训,全面提升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六)加强质量控制管理和监测能力考核。配合市局对全市从事生态环境监测的机构进行质量控制检查与考核,从监管机制上杜绝造假,提高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性;加强对辖区内从事生态环境自动监测运维单位的质量管理考核,保证自动监测设备稳定运行。(七)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开展质量管理评审,对质量方针贯彻落实情况、质量目标及服务承诺完成情况进行全面、客观评价,针对体系运行过程的短板和弱项,不断加强和完善质量管理,实现对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计量认证证书有效期:2028年1月13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